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探析

时间:2020-10-14 19:27:20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探析


[提 要] 文章论述了市级馆怎样在工作实践中把握好地方文献的概念、本质特征以及认识灰色文献的价值;探讨了适应地方文献工作特殊规律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地方文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内容之一。随着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在即将迈进知识经济时代之际,社会对地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地方文献的鲜明的区域性、实用性和信息的多样性,使它在公共图书馆的整个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市级公共图书馆如何认识和做好地方文献工作,以加强走向21世纪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本文将结合我馆及我市区县馆工作实际作如下探讨。

1 地方文献概念的把握

国内外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多达50多种,仅举较有代表性的两种列于下:一是美国图书馆学者爱德华·G·伍尔夫:“地方文献是包含某一地区生态变化的文献,这些生态变化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人与变化中的环境和人与一些政治行政集团权力范围互相影响及人与自然域的相互影响所构成的。”二是我国著名图书馆学专家杜定友先生:“地方文献是指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记等。”爱德华·G·伍尔夫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代表了从具体中抽象出来的哲理性的描述,是对事物根本性的、本质性的界定;杜先生的概念代表了从内容到范围的描述,是较具形象和感性的界说。以上两种无论侧重哪方面的论述都是广义性的,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与地区有关的文献都是地方文献,即不仅包括内容涉及本地区的文献,也包括文献内容不涉及本地区而是本地区人士的著述和地方出版物。

而狭义性的地方文献概念以中山大学骆伟的较有代表性:“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凡在内容上涉及该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软文化,均属地方文献。”这一概念强调了“在内容上涉及该地区”的文献才为地方文献,从而排除了内容不涉及本地区的地方人士著述和本地出版物。国内有些地方文献工作搞得较好的馆如甘肃省馆、湖南省馆、首都图书馆均遵循这一原则。

我馆采用广义性的地方文献概念,其简洁表述为:“凡与成都有关的文献,不问其学科、装帧、载体、文种、发行方式、是否成书成册均属地方文献范畴”(《成都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暂行规定》)我馆地方文献工作遵循以上原则基于以下考虑:

(1)我馆当初确定在工作中采用广义还是狭义的地方文献概念时,占主导的意见是采用狭义的,认为广义地方文献概念的“凡与地方有关的”不等于是有价值的,如本地著者所著、本地出版社所出版的文献,这类文献中相当大部份内容不涉及本地事物,没有地方文献应有的区域性特征或区域性特征不明显,故作为地方文献收藏价值不大。但在实际工作中遇见一些问题却不便处理,如我市著名作家艾芜一些次要著作内容涉及成都,而代表作《南行记》涉及云南;巴金小说代表作中的地域背景倒在成都,但有些作品的.地域背景在当时十里洋场的上海。如按狭义的地方文献定义,这两位享誉海内外的我市文学家的作品在我馆地方文献库得不到统一完整的集中收藏,这样不便于不利于研究者的研究。而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使用文献,以此作为我们确定业务规则的重要标准,所以我馆最终选择了广义性地方文献概念。结合我馆所确定的地方文献采访原则,我们又可针对不同对象灵活处理,对著名地方人士著述尽行收藏,如上所举巴金、艾芜等,对地位次之的有选择性收藏,再次之的只收藏其内容直接涉及本市的文献著作,这样来保证收藏的价值。

(2)我国相当一部份市、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藏研究的学科范围相对单一狭小,重社会科学,轻自然科学;重人文方面的学科,轻经济、技术方面的学科。如我馆七、八十年代的地方文献的收藏,70%都为文学、艺术类,我市区、县馆更甚。这种馆藏的缺陷和弊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知识经济在我国初露端倪的今天尤为突出:社会对地方文献信息的需求更多的是有关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产业状况、各行业情况。投资环境、投资状况、新技术新工艺、市场信息及劳动力需求信息等等。我馆在地方文献定义中明确提出:“不问学科”,强调其学科的广泛性,目的就是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业务规则上作出规定,以改革这种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落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