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不可忽视的地方文献

时间:2020-10-08 09:32:01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家谱-不可忽视的地方文献


[摘 要] 讨论了家谱的作用与地位,说明开展家谱的搜集、研究工作的必要性

1.家谱的概念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是旧时记载一姓世代系传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它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有着浓厚的宗族观念、地域观念。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为了标识血统的源渊,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和“嫡传”,人们以文字、图谱等方式,将本姓家族的起源、繁衍、迁居等情况记载下来,以资稽核。这种方式在朝代更替、战乱纷起的年代尤其显得必要,这样,便出现了专记一姓世系和人物的书籍。“家谱”一词,始于宋代。《宋史·艺文志三》有司马光《臣寮家谱》,苏询有《族谱引》,黄庭坚有《宜州家乘》,取《孟子》“晋之乘”之意,今有传本,后人相沿将家谱又称作家乘。宋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更新和普及,以及各姓家族繁衍带来的人口激增,家谱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发展日趋成熟,在统治阶级上层和老百姓中广为推行,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献形式,并大量保存于民间。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氛围的日渐宽松,曾被视为封建宗族残余思想而一度消声匿迹的家谱,又纷纷露面,许多地方又出现了重修家谱的风潮。由于家谱本身所含的封建宗族观念的缺陷,修谱与我们所强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不相符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但凡事须辩证而论,家谱作为一种大量的、客观存在的、且历史较悠久的文献,应当成为文献典藏场所之一的图书馆的收藏、研究对象。

2.家谱在地方文献中的地位和作用

2.1对地方史志的史实的辅助性记载

由于家谱是记载某一姓世代相传的血统序列,以及该族姓历史中出现的重要的或杰出的人物的有关事迹,包括其生平、著述以及他人对其的评价等。因此,它有一定的史书价值。当一个种姓在某地定居并逐渐繁衍,那么,家族这种本属“私家史记”性质的文献所载的内容,就不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的许多印迹,如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军事等方面。这种具有鲜明地域性的文字记载,决定了家谱又有地方史的特性,只不过,它所反映的史实是呈零星状态的,与官家的正史是有区别的。但家谱属地方文献的范畴,当是无庸置疑的。

2.1.1家谱一般具有相对悠久的历史和较完整的延续性。民间常可见历经十几代二十几代的家谱,在数百年的世代相传过程中,虽经多次修订,但考证其内容,则是基本连贯一致的。中国人的祖宗观念很重,对前代记载、流传下来的文字、图谱不作轻易的更改,“为尊者讳”当然例外,这也是我们研究家谱时应当加以鉴别的。这就是说,家谱中出现的有关史实的记载,其真实性是相对可靠的。如清宣统年间的《严州李氏宗谱》所记载的有关太平军在严州活动的情况:“咸丰10年(1860年)逆李世贤克严州,复退出;11年6月19日,又克严州,旋退出;7月19日再克,三日又退,9月再克;同治元年(1862年)11月3日,大清军攻入严州”。这段记载与官方正史《严州府志》所载的内容相吻合,说明是可靠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太平军与清军在严州(今浙江建德市)一带的'激烈的拉锯战,战争的结果是当地人口的剧减,大量的外来移民从温州、台州、丽水迁入严州,故该地至今仍有不少讲温州方言的族姓。从这点来说,家谱往往是研究地方人口变迁状况的有力的直接佐证。

家谱的真实性,源自于谱的编撰者的身份。由于家谱是对该姓族种的有关内容的记录,编撰者大多是该姓的子孙或者亲朋好友,故而对所编撰的内容比较熟悉。特别是关于该姓的重要人物的记载,如诗文著述、人物画像、图赞,更具有真实性。明以后,几乎无谱不附图,所以,在查找人物图像时,除了利用年谱外,查找家谱也不失为一条途径。翻阅《严州何村黄氏家谱》,我们可以查到宋代大词人黄庭坚的画像,还可以查到三首秦观(少游)与黄的唱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