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财务治理:理论整合与应用初探

时间:2020-10-24 10:01:52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战略财务治理:理论整合与应用初探

一、的引进:财务治理目标新解

  作为从事团队生产的组织,必须解决好两大关键题目:投进要素的生产率;计算投资回报扎抛开其在制度经济学中的宏观意义不谈,仅就微观层面上的操纵而言,这两点都与财务治理有关。财务治理目标与企业目标的根本一致性,是公认的条件。但是,财务战略又不等同于企业战略,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事实上,财务治理的总体目标在当前的学术观点中通常被以为是侧重于“价值”角度,而较少从“物质”(或技术)角度往考虑,恰如一种观点所述:价值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运动。显而易见,财务治理目标与财务战略的地位相似,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侧重性)。

  传统上以为财务治理的目标经常取以下三者之一: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后两者由于反映了时间价值原理、风险与报酬对称等原理而受到重视。但片面夸大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不符合经济条件的现实而难以被接受;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够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所接受,比较而言应该是最佳的目标选择;利润最大化与前述现代理财观念相左而屡受谴责。

  笔者以为对理财目标的理解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不同组织类型、不同阶段的企业可以而且应当有不同的财务目标。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之间,初创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企业之间显然不能追求相同的目标。第二,理论上算定的财务目标应当是一个可供选择或组合使用的目标集,而不是单一的衡量指标,某项目标只能够被理解为是满足某一特定假设平台的目标。第三,理财目标不能仅仅从终极静态的价值角度往理解,还应当考虑动态的物质、技术过程的因素。在控制权向技术结构阶层转变(从银行家手中转移到工程师手中)的情况下,技术增长是确定理财目标时不容忽视的基点。第四,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可能没有想象的那样不公道。在对价格和技术完全了解,并假设企业只为外部人生产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目标选择的结果。

  根据以上讨论,本文以为,在当今国内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治理目标应当更多地关注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技术创新对财务治理提出的要求。财务治理只有通过价值治理促进技术增长、增强产品竞争力、从而实现产品价值,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战略财务治理与战略治理的理论盗合

  企业战略治理从本质上看就是将企业看作是受环境和推动的自适应系统。在融进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领域的过程中,开放型经济势必要求企业充分关注市场环境中的贸易机会并及时作出反映。一旦市场定位明确以后,谋求实现这一价值定位的关键,就是开发其所依靠的“技术”条件。

  技术因素之所以重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现代企业价值终极只能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来实现企业的价值,这里的产品取广义的概念,既包括部分的`商品产品,也包括服务部分的服务产品;产品的价值根本上决定于其所采用的劳动技术,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对产业部分来说,夸大技术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对服务部分来说,夸大技术因素“似乎”过于牵强,但是一旦我们熟悉到服务质量终极体现在一系列以人为本的细微服务技术时,这一点便很轻易被接受。

  企业战略治理夸大,以正确的经营思想作为优化战略的先导,因此要求企业树立质量第一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观念、时间和信息观念、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以及法制观念。笔者以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应夸大“技术优先”的思想,技术发展是企业目标定位能否实现、从而企业价值能否实现最大化的决定因素。由于,企业的发展终极取决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以为:战略财务治理也应当着眼于支持技术发展,正所谓财务成长的幅度难以超越技术增长的限制。

  笔者夸大财务战略的技术基础,用意在于试图纠正长期以来关于“财务治理是企业治理的核心工作”的提法所造成的片面影响。事实上,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来看,所谓“资本运营、资本操纵”等都是次级层面的观念,真正应当被重视的是企业持久、创新的技术动力(当然,此处无意否定资本运营的重要意义)。包括财务战略在内的企业经营战略,应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对于我国企业竞争力严重不足的现状来说,夸大这一点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