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贸易进口付汇非现场监管体系的探讨

时间:2020-10-22 10:14:14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构建贸易进口付汇非现场监管体系的探讨

摘要:本文根据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从提升监测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出发,结合实践,初步设计以导向型预警指标、平行性监测指标、滞后性监管指标为主的非现场核查监管指标体系。同时,给出了为有效发挥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非现场监管;进口付汇;指标体系

为了维护外汇收支平衡与核实贸易真实性,国家外汇管理局设置了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进口核销通过付汇跟踪到货,这对加强进口付汇监管、防止外汇非法流动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持续高速增长,我国跨境收支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而现行进口付汇核销制度繁杂的操作程序、机械的手工监管模式已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贸易量和交易主体的管理需要。因此,如何建立起一套顺应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进口付汇监管系统,使得进口付汇监管理念由“一一对应的真实性监管”向“总量监测的风险性监管”、由现场核销向非现场核查转变;如何通过提高技术手段,将监管重心从日常柜台操作调整到对贸易外汇收支非现场的统计、监测、和预警,实现对真实性审核业务的非现场监管,已是从事外汇监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
本文根据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从提升监测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出发,结合实践,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资源,初步设计非现场核查监管指标体系。

一、贸易进口付汇非现场监管体系的.构建目的及思路

1.构建目的。以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有效监测贸易资金流动为目标,以经常项目可兑换为指导原则,遵循均衡管理的理念,深入和探索有效的非现场监管模式。通过整合外汇局内部系统数据资源,结合宏观经济形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为外汇局实施非现场监测提供合理的基础信息,在真实性管理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服务。[1]
2.设置思路。充分利用核销信息系统采集完整准确的资金流和货物流信息,将考察期内进口企业的所有付汇数据与到货数据进行总量上的匹配,对于未匹配的金额在交易真实的前提下直接进入下一考察期进行再次匹配,从而实现每一考察期内的实际匹配率保持100%。同时,通过各项监测指标体系的预警状况,有针对性的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跟踪检查,从而实现外汇监管和服务并重的最终目标。

二、贸易进口付汇非现场监管体系的构成

根据构建思路和目的,结合进口付汇数据的时间特性,可以将非现场监测指标的设计分为导向型预警指标、平行性监测指标和滞后性监管指标。这三个指标体系依据交易发生的时间顺序构成一个综合的监管体系。
1.导向型预警指标。导向型指标是外汇局在对具体企业进行监管分析前,根据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给出整体外汇形势的近似判断,在可能发生异常外汇收支时给出的预警信号。由于利率和汇率是国际游资进行投机的两大经济信号,因此可以将利率和汇率指标定为导向型指标。
对汇率而言,当存在汇率升值空间时,随着市场预期的增强,境外投机资本受利益驱动,会以各种形式进入国内市场进行投机获利;当存在汇率贬值空间,投机资本又通过各种形式流出国内。而对利率来说,假设S代表即期汇率,F代表远期汇率,分别以r和R代表本国货币利率和外国货币利率。假设从国内筹措的资金为一单位本国货币,从外汇市场上抛出得1/S单位外国资产,再把1/S单位外国资产投资于一长期投资项目,一年后可得(1 R)×1/S单位外币资产,再到外汇市场上兑换本币,可得(1 R)×F/S单位本币资产。[2]
如果(1 R)×F/S

【构建贸易进口付汇非现场监管体系的探讨】相关文章:

1.进口付汇核销办理流程

2.单证进口付汇核销办理流程

3.跨专业构建ERP课程体系的探讨

4.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论文

5.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6.营销流程体系的构建

7.关于构建公共英语选修课体系的探讨论文

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新思考

9.金融监管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