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银行财务治理的差异分析

时间:2020-10-16 12:47:13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西方银行财务治理的差异分析

贸易银行的财务治理是进步银行竞争力的核心。以“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宗旨,贸易银行正在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加强财务治理特别是全面本钱治理,从而进步效益。  西方贸易银行在长期的过程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治理体系,有的财务治理和先进的财务治理手段。我国的贸易银行尤其是股份制贸易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制度改革,经营效益和治理水平都大幅进步,但由于受我国银行传统模式的制约,与西方银行财务治理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财务治理体系的差异  从组织架构上来说,西方贸易银行财务治理体制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其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实行“垂直治理”和“双线负责制”。根据银行规模的不同,各级分支机构的财务负责人分别由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财务领导人垂直治理,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同时,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在本机构内部,对于日常的财务治理,实行双线负责制:即一方面要负责本机构内部所有的财务治理事务,协助本机构负责人开展工作,参与本机构的重要决策;另一方面,也要对上级财务领导人负责,贯彻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有关政策,监视本机构的所有业务活动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同时,负有向上级财务领导人报告本机构重大财务事项和重要经营治理活动的责任。分支机构财务主管一般由上级财务领导人任命和考核,其升迁需部分当地机构负责人的意见;实行任期制,由总部在全行范围内同一调动和安排工作;薪酬由上级总部治理,而部分奖金由上级总部在与当地机构负责人协商后决定。  而我国银行长期奉行“分级核算”的观念,财务治理权力比较分散,形成了总分行事实上的不同层面的财务主体,分行财务主管对分行行长负责,没有形玉成行集中同一的财务治理组织体系。  二、财务治理理念的差异  西方贸易银行在经营治理中形成了非常明确的本钱治理理念。为实现目标,西方贸易银行树立了以风险治理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的理念,在做好服务、控制风险中实现收进的最大化。同时,他们非常注重资源的分配治理,尤其是资本的治理和本钱治理,努力控制本钱开支,集中资源支持能带来效益的业务品种的市场开拓。在组织机构体系上,扁平化治理的特点较为突出,既减少了治理层次,又进步了治理效率,节约了大量的固定本钱开支。在经营网点的设置上,较多地体现为无形的网点,业务门类齐全、职员较多的综合性营业网点相对较少,自助银行、ATM和网上银行较为发达,人力用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节约。在具体的业务经营和治理中,不仅每一项产品、每一项业务都核算风险、本钱和收益,即使在银行内部,进步服务和接受服务的部分或职员也都要进行本钱的核算。本钱核算的观念贯串于业务经营和治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西方主流的本钱治理理念有:战略本钱理念;源流式本钱治理理念;持续本钱改进理念;业务伙伴理念;全面风险治理理念。  三、财务治理方法的差异  1、西方贸易银行实现了从财务到治理会计的转变,而国内银行还主要停留在财务会计,侧重于事后报告和监视。  治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体系的两大分支之一。西方贸易银行已实现了从财务会计向治理会计的转变。治理会计不再局限于简单地提供财务会计数据,而是进一步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猜测、财务决策、规划未来,并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及业绩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进步银行盈利能力。  而我国贸易银行财务治理还仅限于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视,财务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记账、报账、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的财务会计阶段。各家银行尽管都意识到治理会计的重要性,但由于受观念和技术的制约,预算治理没有过程控制,治理信息系统还未建立,只有部分银行能实现分部分的核算,分产品和分客户核算还难以实现,无法细分本钱收益,经营治理工作难以细化。  2、西方银行实现了从本钱控制向全面本钱治理(简称TCM)的转变,而国内银行本钱治理主要局限于用度的控制和财务部分的控制。  贸易银行本钱主要包括利息支出、营业用度、服务用度、税金支出等。传统的本钱治理是一种“本钱控制”方法,本钱控制主要由财务部分负责,采取减少预算、节约开支、控制用度等方法。而现代贸易银行的全面本钱治理是运用现代治理原理和技术,以效益为中心,根据银行经营治理活动各层次、各门类、各环节的业务特征和本钱收益情况,进行全方位调节和控制的现代治理方式。实现了本钱开支的源头控制,变事后核算为事前引导、事中控制,由事后被动接受本钱支出转变为事前猜测本钱、控制本钱。简单地说,就是对本钱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治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