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同性

时间:2020-10-12 17:09:44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同性

    内容摘要: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具有协同共进的关系。两者都遵循基于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成本与效益原则。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促进市场经济规范有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是社会经济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循环经济,市场机制,协同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和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其运行必然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并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因此,从运行机制上讲,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具有协同性。

  一、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具有协同共进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与之不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或计划与市场混合经济体制。几百年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最有效率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中,可以有多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发展模式,比如传统经济形态或模式、循环经济形态或模式、知识经济形态或模式等。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形态,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循环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经济形态,从属于市场经济,受制于市场经济,即其经济活动受市场规则和市场体系的规范,其运行和发展受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调节;同时,循环经济也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它丰富了市场经济的经济形态,弥补了传统市场经济对环境资源配置无效率的缺陷。因此,辩证地看,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具有协同共进的关系。

  (一)循环经济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尽管市场经济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能找到的最能激发经济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一种经济形式,但它对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对资源的循环型流动、对环境污染问题、对协调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等,却是“失灵”的或是有缺陷的(韦前、荆艳芳,2005)。而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循环经济模式,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来发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虽然循环经济是在对传统市场经济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的出现并不是对市场经济的否定,而是为市场经济难以解决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张小兰,2005)。循环经济要求将环境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市场运行机制中,将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物质的循环流动,使市场经济主体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活动之中,使市场主体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获得社会环境效益,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二)市场经济是建立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要真上正实现循环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循环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培育起一个健全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包括废弃物资源再生产业、环境保护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市场体系,使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各个主体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都遵循基于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成本与效益原则

  按照亚当·斯密奠定的经济原理,经济学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存在着某种稀缺性;二是人类发展需要最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当前人类面临的稀缺资源的类型已南18世纪工业化运动时期的人力资源转变为自然资源,更确切地说,是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能力在内的自然资本。当自然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时,持续的经济增长就开始受到自然资本的约束。当前,日趋衰减的自然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要素(诸大建,2003)。

  市场经济认为,价格取决于要素的稀缺程度。当某种要素变得稀缺从而价格升高时,就促使经营者从投入产出的成本与效益出发去节约它;而当价格高得无法容忍时,经营者就会寻求替代物。然而,问题在于自然界中不仅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使用量超出其再生能力,也会转化成不可再生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自然资源成为稀缺资源时,市场经济的成本与效率原则,迫使参与竞争的各方设法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当个体理性上升为集体理性时,便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资源的有限性、人类发展要求的无限性、环境污染的制约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性,是循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循环经济的理论前提是自然资本正在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主要因素。它考虑的是如何在既定资源存量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把资源的消耗严格限制在值内,根据资源的再生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来使用资源和保护环境。通过“3R”原则的运用和实施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社会,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亲善友好,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可见,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在自然资本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运用成本和效益原则,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促进市场经济规范有效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构建的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节约资源。它强调根据资源的再生能力来使用资源,把资源的消耗严格限制在值内,追求在既定自然资源存量下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它以“3R”原则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强调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经济,倡导“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低消耗、最少废弃”。它以物质循环、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以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和环境无害化技术为载体,通过清洁生产、产业生态园区和产业生态链建设等,使物质在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得以循环利用,让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努力实现环境的低污染甚至零污染。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对环境影响的本质区别在于,传统经济产生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而循环经济则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在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社会经济行为都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具体经济行为很少关心甚至不关心外部成本或社会成本,一些企业把本应由自己支付的环境成本转嫁给别人或社会,致使产生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存在,是因为环境资源没有被市场所涵盖,这些资源没有产权,也没有价格。这就意味着 市场交易并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资源的成本和收益,市场对于环境资源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存在使环境资源最优配置的外部条件被破坏,导致了环境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而最大限度地减弱以至于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影响,将外部问题内部化,是循环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与循环经济的关系集中体现在环境污染及其治理问题上。减少甚至消除污染是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循环经济要求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来考虑,以资源利用减量化和避免废物产生为经济活动的优先目标,并通过废物再使用、再循环加以强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排放和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减弱甚至消除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影响(李云燕,2006)。

  将环境污染的私人成本社会化转变为私人外部成本内部化是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无论是“庇古税”还是科斯定理,都是潜意识地承认了只要企业支付了足够的“费用”(成本),它就享有了污染、破坏环境的“权利”,完全忽视了无论是征税还是明晰产权都可能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这个结果。而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限制或剥夺企业对环境的这些“污染权”。循环经济强调把环境资源要素纳入生产要素,将环境成本计入生产成本,将环境污染的私人成本社会化转变为私人成本内部化,以使社会成本减少甚至消除,从而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可见,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根本途径。

  循环经济要求严格避免污染,同时也排除给任何人污染环境的权利。在生产领域,要求“最优产生、最低消耗、最小废弃”,即转变传统经济“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模式,实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消费领域,要求“最优消费、最小废弃”,即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在环境保护方面,要求弃污染的“末端治理”模式,对生产过程实施“污染预防,全过程控制”。

  由此可见,循环经济可以通过“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原则的实施,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资源消耗的源头、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和废物回收利用)全方位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避免因此发生的市场失灵,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有效。

  四、循环经济体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统一,是市场经济的最佳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了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与提高效益的统一性,反映了一种越是生态环保越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理论上的提升(孟宪忠,2001)。

  循环经济是非常有效益的经济。它不仅能够给企业创造各种经济利益,而且还能给社会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效益。

  (一)发展循环经济使企业获得更大更长远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实施“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保护战略,可以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物,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既节省了企业为满足环保法规要求而花费的末端污染治理费用,又节省了由于污染超标而向社会缴纳的罚款、排污费等;而且,当废物的再生利用使废物排放被减少或消除时,节约的原材料、能源还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循环经济严格避免污染的结果提高了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维护了人们的环境权益,保护了人体健康,提高了生产力,从而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从循环经济的`特点看,循环经济为社会创造的外部经济效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刘华、社金梅,2004)

  1.循环经济以环境友好方式,采取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技术经济范式,既创造了社会财富,又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同时又为不发达地区和后代留下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为解决代内和代际的生态环境公平问题提出了重要思路。

  2.循环经济在微观层次上,通过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从生产产品一直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宏观层次上,循环经济使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处理。上述这些措施都可以形成一定的产业群,为企业创造广阔的市场机会,为社会成员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3.生态工业园促成了知识与技术流通。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关系使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产生了集聚,再加上园区为企业提供了交通便利、信息交流畅通的渠道,使知识与技术的传播在生态工业园内更为迅速和便捷。这种交流,使企业人才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先进技术和最新信息得到了共享。而企业则可以获得所在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目前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加速园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通过相互交流、模仿和学习,提高企业的变革速度,推进生态工业园进化进程。

  4.生态工业园区内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工业园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根据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对园区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从而具有生态系统的特性。通过实现生态工业园内的“能量层叠”、“水层叠”来减少工业园内能量与资源的整体使用量,从而达到减少整个园区对外部环境影响的目标。另外,生态工业园区内设有信息中心、环境中心等设施,园区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减少了企业在这方面的重复投资,节约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企业能切实感受到外部经济所产生的内在化效果。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只有循环经济才应该是21世纪市场准许采取的最佳的经济运行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主要方面:第一,符合生态环保标准已经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生态环保标准在各国正在成为强制标准,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这一标准的强制性越来越强。不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项目就不能上,产品就不准生产。第二,符合生态环保标准已成为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随着各国环境意识的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不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产品不准买卖,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一条准则,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绿色壁垒”(包括绿色关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检疫)和消费者的自觉抵制是阻碍不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因素。第三,越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产品,附加值越高,越有效益。在国际市场上,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和绿色工业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同类产品,而且,越是绿色产品,越受欢迎。据有关资料显示,77%的美国人、94%的意大利人、82%的德国人和67%的荷兰人在采购商品时会考虑绿色环保因素。可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循环经济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种最为经济、最为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

  五、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

  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必须具有可持续性。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促使人类逐渐认识到目前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唯有实现两大革命性的历史转变,即实现由依靠物质资源为主向以依靠智力资源为主的转变,实现由生态环境破坏型向生态环境友好型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变革式的经济方式,这种经济方式包含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人们称之为新经济。循环经济是新经济的根本。由于经济发展正在受到自然资源的愈来愈严重的制约,相信2l世纪的经济形式必将出现彻底性的转变,循环经济将全面取代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观念和模式的创新,它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生产、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规范和提升人类的行为,以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式发展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循环经济是一种既利于资源有效利用,又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是一种资源环境合理性与经济社会效率性相统一的经济形式。因此,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市场经济的理想经济运行方式。从发展趋势上讲,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经济形态。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无论是从遵循的原则,还是从规范市场秩序和发展趋势看,两者都具有协同性,都是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论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同性】相关文章:

1.论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论文

2.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关系论文

3.论市场经济下的文学主体性

4.浅谈生态价值论视野下的循环经济

5.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6.循环经济与供应链金融

7.生态转型与循环经济精选论文

8.市场经济模型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9.市场经济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