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活动中的隐性教育与幼儿亲社会性发展论文

时间:2020-10-01 09:03:03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体育活动中的隐性教育与幼儿亲社会性发展论文

  1 隐性教育内涵

浅谈体育活动中的隐性教育与幼儿亲社会性发展论文

  隐性教育是“学生在学习环境(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 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测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常常表现为获得包括学术性和非学术性的内隐的不公开的学习经验。无意识性、内隐性、间接性是隐性教育的几大特征,它常常不能直接呈现在课程设计中,也不做为课程资源的规定内容。刘根本等认为虽然潜学习是无意识进行的,但潜学习也同样是可以控制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潜课程功能的发挥,使潜课程积极功能的发挥达到最佳效果。可见,隐性教育是客观存在并起到持久、潜移默化作用。

  幼儿园体育活动有其特殊性。体育活动中的动作学习是直接的显性教育,但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不同于运动员和成人的体育训练,它常常在竞争或合作的游戏中完成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在体育活动中通过无意识模仿、直接体验、间接观察获得亲社会行为的认知、情感,从而促进其合作、帮助、安慰、分享等利他行为的发生和稳定。因此,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隐性教育是指幼儿园教师按照预定的体育活动教育目的,将合理的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文化要素的总和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以体育游戏为手段,有意识地创设活动条件,引导幼儿动作发展及潜移默化地感受与认知亲社会性,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过程。

  2 研究内容

  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很多,但是都需要遵守规则。体育活动中的一些可以单独进行的,但绝大多数的体育活动要求幼儿克服冲动,学会等待和忍耐,并且能够与他人友好合作,还要具有竞争意识和团体意识、责任感等才能完成。幼儿的亲社会性都可以在各种身体运动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育活动的器械使用、教学情境设计和体育游戏中。

  2. 1 体育活动中的体育器械促进幼儿亲社会性行为发展

  隐性教育中的某些在显性教育中没有的、不被重视的或是不被认可的信息会出于幼儿获取信息的需要而促使幼儿主动地注意、关心某些事物。幼儿受内心需要驱动,往往处于不自觉的无意识学习状态。例如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轮胎》中,因之前下雨造成操场很多轮胎还有积水,尚未完全干透,体育器械数量不足。中班幼儿的游戏阶段已经进入联合游戏阶段,孩子们有过共同使用游戏材料的经验,当其中一个幼儿提出“和我玩吧”的建议后,其它幼儿或自发或在教师鼓励下得出“两三个人玩一个轮胎”的共识。当个别幼儿提出用分享来解决问题时,其它幼儿受到暗示。教师抓住教育契机,改变传统体育活动中教师负担教学一切责任,将幼儿当成“练习者”和“外人”的现状,而是将器械少人多的“冲突”直接呈现出来。幼儿得到教师和他人行为的心理暗示,需要“玩轮胎”的内心需求促使幼儿认同和实践分享体育器械“轮胎”。这些经验是直接体验或者间接观察模仿,但是分享轮胎的经验的载体却是隐含的,需要分享才能都玩到轮胎的`信息是伴随在体育活动背后的,是间接的呈现。当幼儿和教师同时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师幼、幼幼融为一体,幼儿的好奇、兴趣、安全、尊重、认可、成就等需要就会促使幼儿寻找各种有利于满足他这些需要的途径,当然也会促使他去接受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信息。

  2. 2 体育活动中的情境设计促进幼儿亲社会性行为发展

  有些隐性教育契机是自然生成的,有些隐性教育契机则需要教师设计。大班体育活动《独木桥》中,教师创造性使用器材创设小动物过桥的教学情境,将原本的单向走平衡木变成两人相向走平衡木,游戏难度提高,激发起孩子们对早已熟悉的走平衡木的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利用情境中的规则约束幼儿在学中玩、玩中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锻炼身体,明白道理: 在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如果能“让一让”和帮助他人,矛盾就会获得解决,双方都能获得成功。巧妙的情境设计提升了动作练习的活动难度,也制造出新的问题情境,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身体发展和自信。谦让和合作是体育活动的交往结果,幼儿从中获得亲社会性行为的正面反馈信息,这些信息会促进幼儿不断调整行为。

  2. 3 体育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促进幼儿亲社会性行为发展

  人的社会化正是在经验获得的过程中实现的。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纸盒》中,幼儿在自由玩纸盒的过程中,自发地从一个人顶起纸盒发展到两个人、三个人合作顶纸盒。教师敏锐的捕捉到隐性教育契机,提出问题“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请幼儿分享游戏经验,并且总结“是你们互相帮助才做到的”来及时强化了幼儿的合作行为。教师在体育活动中采用了将幼儿练习过程中的意志、态度也纳入评价内容中的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可以对幼儿掌握知识技能、活动表现的评价、对幼儿的思维判断能力等等进行全面评价和及时反馈。体育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具有隐性特征,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一个指令都会以信息的形式反馈给幼儿,形成评价。过程性评价给幼儿创设了自由、放松的心理环境,帮助幼儿展现天真烂漫的情绪和发挥无所顾忌的创造力,锻炼体质,发展亲社会性。这是明显不同于显性的终结性评价。

  3 研究结果

  隐性教育对幼儿亲社会性的影响比显性教育大,但并非所有的隐性教育都能起到正面功能,若要使隐性教育发挥积极性的功能,教师就必须避免只注重结果的课程设计,而要将教育教学活动看成是“机遇性的过程”。

  3. 1 投入感情

  教师感情投入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源动力,刘根本的研究认为教师的感情具有感染性、主动性和教育性。教学的气氛是隐性教育“场”效应的体现,和谐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自由探索,幼儿更加敢于在放松的情境中进行大胆的创新和表达。和谐的心理环境要求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在行为上坦诚自然,在态度上尊重、理解、信任,在情感上和蔼可亲。案例中的教师正是在热爱幼儿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细致观察,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完成隐性教育。

  3. 2 创造机会

  人与人组成了社会,幼儿社会性发展本质上就是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科塞就认为冲突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关系,促进团体发展。冲突是一种社会化的形式,可以说,一定程度的冲突是群体形成和群体生活持续的基本要素。幼儿园一窝蜂提倡为幼儿提供“每人一个”的器材,既促进了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但是也减少了幼儿互相交流的机会,“自己玩自己的”的教学组织不利于幼儿人际交往。教师在充分利用体育器材丰富性的基础上,也可以适时有意为之,制造“冲突”,创造机会,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方式,促使幼儿主动通过合作、分享来解决问题。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刻意避免冲突,而是在冲突中帮助幼儿寻求解决之道。

  3. 3 巧用暗示

  暗示能够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不同于直接的语言表达,具有间接、含蓄的特点。他人在暗示的作用下,往往会无意识地按照暗示者的期望以一定的方式发生行为的变化。暗示的方式有很多种,它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如动作、形态等。体育活动中的隐性教育不可能直接成为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只有内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因而,教师应该善于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暗示的手段。其中教师隐喻是隐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语言、动作包含了教师对于幼儿和教师的观念。体育教师在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是给幼儿的探索的机会,还是强调照模照样的学习,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教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教师形象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性发展。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热爱体育活动,幼儿热爱模仿、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 4 结合显性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有各自的功能,教师需要在体育活动中对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和谐的相互促进。体育教学活动中,向孩子说明动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就是显性教育,对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不良行为教师需要及时制止,并指出正确做法,鼓励和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体育活动既要发展孩子的动作,又要促进其亲社会性发展,就需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体育活动中的隐性教育不可能取代整个幼儿社会教育,因为幼儿亲社会性发展是家庭、社会、幼儿园共同教育的产物。幼儿园教师通过体育活动中有目的隐性教育设计,使得隐性教育发挥最大的功能,促使幼儿亲社会性发展。

【浅谈体育活动中的隐性教育与幼儿亲社会性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1.幼儿音乐教育中社会性发展教育研究论文

2.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的教育论文

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隐性教育论文

4.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隐性教育的论文

5.情景体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6.浅谈生活与教育的论文

7.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论文

8.大学教育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论文

9.浅谈幼儿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