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初探

时间:2020-10-11 11:12:00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在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初探

  在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初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于创新精神的重要论述,道破了教育活动的真谛。教育是培养人的精神、发展人的能力的综合性工程,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在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初探

  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劳技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与"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结合起来。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学科创新教学的先决条件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 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过程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质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欧洲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闸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上《水仙雕刻》这一课时,事先一个月左右,我先雕刻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水仙造型:如一些小动物,象凤凰、孔雀、大象等。上课一开始,首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欣赏这些优美的造型,作为教师,这时你可以不说任何的话,就尽情让学生欣赏。学生欣赏完毕,他们自会向老师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老师,孔雀的头是怎么雕出来的。"、"老师,大象的腿怎么这么像呀,是怎样雕出来的?"……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这时作为老师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教给他们,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水仙球,想象设计一个造型,而不是全班固定一个模式。在学生的想象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鼓励每个学生自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自然会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有信心再去追求十次百次的成功,学生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又如在《插花技艺》一课中,一开始让学生观摩一定数量的插花范例,也让学生去自由提问。如有学生提到:为什么在一些作品中颜色深的花总是插在下部,而颜色浅的插在上部?三角形构图与倒T形构图不同点在哪里?……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在学生的思维中已经有了探索。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学生认识和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就等于确立了思维活动和主动探索的目标,它是培养发现力的前提,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我们提倡"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也即把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每件事情都手把手地教学生,或者要他按照教师的规定来按部就班,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发现、发展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何从培养?当然,留给学生自由,并非放任自由,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同时,应正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又如在《水仙雕刻》一课中,学生了解了雕刻、造型的基本方法以后,教师可以尽情地让学生想象。可能每个学生手中的水仙球,它的形状、大小上都有一定的出入,同学们纷纷凭着自己活跃的思维,借助于一个个水仙球,想象出了许多造型。有学生看到,在老师出示的造型中,不管主球和子球都进去行了雕刻,所以就有人问了:"老师,能不能把子球不雕刻,只雕刻主球呢?"我说:"可以呀,很好。"那个同学又对我说了他的想法:只雕刻主球,留着子球让它任意生长,长到一定时间,把叶子两边向上捆扎在一起,做篮子的提手,就成了一只美丽的花篮了。所以作为主导作用的老师,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中,不能局限于老师的翻版,而翻版只能是凝固学生的思维,抑制他们的想象,也无从谈起创新精神的培养。曾经在课中,有一个同学清理完球体以后,他在球体上画上眼睛、鼻子、嘴巴什么的。我试着问他:"你准备做什么呀?"那个同学回答说:"我什么都不想雕刻,我准备做一个老寿星的头,所以回去放在水中让它长出根系当作胡须即可。"我们说同学们的这些想象、造型就是创新。如果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就照老师的样子去做,那么这些新的造型就无从谈起。但是,这种学生的学习自由,要有一个前提:即不管你是怎么雕刻的,最后都要有一个优美的造型,给人以美的欣赏。

【在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初探】相关文章:

1.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2.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论文

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讨论文

4.探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6.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教学改革

7.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8.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9.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