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技术的论文

时间:2020-07-10 15:42:23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技术的论文

  轨道交通按国家近中期发展规划(2020年), 将成为大、中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是疾控机构 履行职能开展前期预防的一项重要卫生工作,但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仅作者简介:张志诚(1963 -),男,广东湛江人,本科,主任医师,研究 方向:卫生工程与环境卫生。针对空调系统。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全国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的环境卫生和卫 生学评价通则仅规定了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技术总原则,缺乏具体评价要素,难以满足该项目 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技术需求。笔者就轨道交通公 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

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技术的论文

  1内容与方法

  1.1内容对评价类型、依据、方法、程序、内容进 行探索和研究。

  1.2方法对以往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 学评价实践工作归纳分析;参考文献和著作;参考建 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标准;研读 公共场所卫生法规、规章、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 与轨道交通相关的专业标准。

  2结果

  2.1评价类型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 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 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公 共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应当符合有关卫生 标准和要求,经营者应当按有关规定办理预防性卫 生审查手续”的规定,对应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 预防性卫生审查,提供技术依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的`类型按建设阶段分为设计卫生学预评价和工程竣 工卫生学评价,其他阶段(如可行性研究)可参照评 价。

  2. 2 评价依据

  2.2.1法规和规章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 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规、规章规定公共场所卫 生管理要求,可作为评价的法规和规章依据。

  2.2.2标准和规范依据《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 标准》(GB 9672 - 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 (GB 9673 -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 (GB/T 18024 -2000)、《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 范》(GB/T 17220 - 199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 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 5750 -2006)等,卫生部发布的公共场所集中 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和卫生规范等规定了 公共交通场所的设计要求、卫生设施和措施要求、卫 生指标标准值、采样与检测检验技术要求;其他与轨 道交通相关的专业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 -200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 -2009)、《轨道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28 -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 50019 -2003)中有公共场所卫生学意义的 条款;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和规范规定的企业卫生防 护距离等,均可作为评价的标准和规范依据。

  2.2.3基础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本资料、项目 概况资料、技术资料、卫生管理资料以及各建设阶段 的审查材料,可作为评价的基础依据。

  2.2.4其他依据与评价工作相关的国内外文献 资料,可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

  2.3评价方法

  国内对轨道交通工程公共场所预 评价采用检查表分析法、类比法^3〕,对地铁站厅站 台竣工和车辆卫生学评价采用检测检验法M_5〕,对 地铁站站台公共区域空调系统工程竣工卫生学评价 采用卫生学调查、检查表分析法、工程卫生分析、检 测检验法〔6〕;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工程分析m ;建设 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放射防护评价采用的风险评 估法、类比法、检查表法、卫生调查、卫生学检 测〔8_w〕。上述的评价方法技术较成熟,故预防性卫 生学评价可根据评价类型和项目特点灵活采用卫生 学调查、工程卫生分析、检查表分析、类比、检测检验 和风险评估等6种方法。人机工效学、遥感调查、数 学模式、物理模型等评价方法,在公共卫生领域技术 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探讨。

  2.4评价程序

  有学者_认为项目的一个完整评 价程序应由危害分析、风险表征或评价、风险管理三 部分组成;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由准备阶段、实施阶 段、报告编制和评审阶段3个阶段组成;环境影响评 价程序由第一个阶段(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阶段(完成报告)3个阶段组 成;疾控工作规范的评价程序包括受理和资料收集, 调查、检测、分析、评价,提出评价意见三个部分。参 考上述的评价程序,结合工作实践,预防性卫生学评 价程序应分准备、实施、完成三个阶段。

  2.4.1准备阶段主要任务确定评价方案。内容 包括接受委托、明确职责、研读资料、必要的现场勘 察、初步工程分析、危害因素分析、项目公共卫生特 征分析、明确评价依据、范围、方法和质量控制、筛选 评价因子和明确评价单元(内容),确定评价方案。 2.4.2实施阶段主要任务对各评价单元分析评 价。内容包括必要的工程卫生分析、卫生学调查、类 比调查、检测检验;汇总分析资料,危害因素定性、定 量评价及各单元分析评价。

  2.4.3完成阶段主要任务完成评价报告。内容 包括总结各单元分析评价的结果,得出评价结论,针 对问题提出建议,完成评价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 2.5评价内容2.5.1评价因子把能定性、定量描述评价项目卫 生质量特征的危害因素或特征值作为评价因子〔12〕, 筛选重点评价因子,依据国家标准的卫生限值,作为 必需评价的危害因素及其控制目标。

  2.5.2评价单元及其内容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包 括车站公共区域(站厅、站台)和车辆,根据建设项 目的组成特征(与卫生学相关的设计单元,如客流 预测、平立面、暖通、通信、供电与照明、给排水、环控 等等)或规划设计篇章、公共卫生学特征和评价需 求,把项目划分若干相应的评价单元,对各单元有卫 生学意义的要素,作为评价内容进行评价。

  2.5.2.1车站选址主要内容调查车站位置,地面 出入口和风亭(或新风口)设置与周围环境、交通状 况、可能存在污染源之间的关系,是否国家确定的自 然疫源地。

  2. 5. 2.2车站建筑卫生学主要内容包括车站建 筑规模、总体布局,车站建筑装饰材料和轨道材料。 2. 5. 2. 3车站公共区域平面布置主要内容包括 车站形式、客流量预测、建筑规模、乘客出入车站流 程、车站各层平面布置和公共区域布置、车站内交通 及出入口。

  2. 5. 2.4车站公共区域微小气候主要内容包括 设计参数,微小气候指标检测结果(或类比项目检 测结果)。

  2. 5. 2. 5车站公共区域室内环境卫生质量主要 内容包括室内空气物理、化学、微生物卫生指标检测 结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2. 5. 2. 6车站公共区域空调通风排气设施及卫生 质量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参数,预测高峰小时(含 高峰系数)客流量,空调类型、数量、机组配置、风量 设计及负责区域,运行工况,风系统配置和分布,风 亭(或新风口)位置、设置及周围环境关系,气流组 成和气流形式,风管材料,卫生设施设置,分区域运 行调节装置,水系统配置、冷却塔位置和设置;非空 调系统的通风系数和换气量、风量等设计参数,自然 通风和机械通风设施设置;空调系统卫生指标检测 结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2. 5. 2. 7车站消声防震设施及卫生质量主要内 容包括噪声控制设计参数,轨道结构减振降噪设施, 各类机组、风管风口等可能产生振动和噪声的隔振 减振消声设施,机房、功能区域之间的消声防振设 施,室内噪声检测结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2. 5. 2. 8车站环境电磁场防护设施及卫生质量 主要内容包括电磁场频率及控制设计参数,产生电 磁场设备、区域以及防护设施,电磁场暴露值检测结 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0.5. 2. 9车站给排水设施及卫生质量主要内容 包括供水水源,给排水系统设计参数,给排水系统设 置,涉水材料、二次供水设施,直饮水管网、水处理器 及涉水材料、水处理机房、辅助卫生设施;水质卫生 指标检测结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2.5.2.10车站采光照明设施及卫生质量主要内 容包括采光、照明设计参数,照明系统设置和分布, 照度检测结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2.5.2.11车站辅助卫生设施主要内容包括辅助 卫生设施布局和设置,卫生间的位置、设置以及卫生 设施,预防控制病媒生物设施。

  2.5.2.12车辆卫生主要内容包括与卫生学相关 的设计参数,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列车载客量和运输 能力、车型和列车编组,客流组织、运营组织和管理, 车体结构、内装材料和车内设备,车辆空调系统设置 及其卫生设施;车辆卫生指标检测结果(或类比项 目检测结果)。

  2.5.2.13卫生管理组织与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卫 生管理组织、职责、制度,操作规程、定期检测和告 知,卫生档案(含证件)管理、事故管理,从业人员卫 生管理。

  2.5.2.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措施主要 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预防空气传 播性疾病应急预案。

  3讨论

  一直以来,由于缺乏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 价技术标准或规范,各地开展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 防性卫生学评价工作不均衡和业务技术水平参差不 齐,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区别经常性卫生学现况卫生 评价,其技术本质是预测性的,不论哪个建设阶段, 评价的目的是预测项目投入使用后(运营)其各项 卫生设施、措施及其控制效果(卫生指标)是否符合 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本研究探索了轨道交通公共 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类型、依据、方法、程序、内 容等相关评价技术,基本能满足评价的技术需求,但 其他专业使用的人机工效学、数学模式、物理模型等 评价方法,在公共卫生领域尚处于摸索阶段,有待进 —步研究;目前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体系尚未能全部 涵盖轨道交通公共场所相关的卫生学内容,故与轨 道交通公共场所相关的国家专业标准,有卫生学意 义的内容也应参照,如公共交通等候室欠缺新风量 要求,而《地铁设计规范》规定了车站公共区域通风 系统不同工况的新风量要求。建议:①尽快制订轨 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规范;②进一步 探索人机工效学、数学模式、物理模型等评价方法。

【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技术的论文】相关文章:

1.医学影像技术相关论文

2.谈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的相关技术论文

3.有关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边缘空间相关问题初探论文

4.浅析城市河道疏浚施工相关技术论文

5.轨道交通的轨道施工应用论文

6.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的分析论文

7.小议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要点

8.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地理教学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