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污现状评价

时间:2020-09-30 10:01:08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污现状评价

  论文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评价  淮南

  论文摘要:该文在深入开展淮南市区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应用模糊理论和综合水质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该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本区不同的水质级别与污染源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污染程度和规模与城市功能分区具一定的关系。

  淮南市浅层地下水在正常情况下是清澈透明、无臭无味的,且悬浮物少,基本上反映了本区水质的本底状况。但由于淮南市是一个以煤炭行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城市(由中、小城区组成的多中心城镇群),且随厂建镇、城乡结合。因而人类活动程度高,所造成的污染源不仅种类繁多、规模大而且有一定特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已不仅体现在微量成分上,常量组分上也有反映。

  1淮南市浅层地下水环境现状

  1.1微量成分

  铜、锌、铅、铬的特点是除铜外,其它检出率皆超过50%,检出率较高;但除11号点下邪村(参见图1)铅检出超标(国家饮用水标准,下同)外,其它皆未超标(表l),整个市区所取样点没有检出汞和镐。

  酚的检出率较低,但超标率较高达24%。其检出最高值为0.29mg/l(赖山新河纸厂),超标1朽倍。氰普遍检出,但含量一般在标准的一、二个数量级以下。中发现,一些距工业区甚远的地区水井中酚、氰含量较高(潘集西北部),表明其不完全来自工业污染,很可能是长期引用水灌溉日渐累积造成的。区内化学耗氧量最高达9.smg/1,超标近4倍,反映出局部有机污染较重。

  1.2常蟹组分

  (l)硬度和硫化度75个水样点表明,矿化度最大值为1.859/1,超标率为6.6肠;硬度最大值为49.7H“,超标率为8%。两者超标率相当,且分布规律一致,于区内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分布面积(图1)。

  (2)州值统计表明,1987年市区浅层地下水PH平均值为7.578,其中淮河以南为7.567,淮河以北为7.619;1990年PH平均值为7.171,其中淮河以南为7.129,淮河以北为7.340。可见,pH值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淮河以南大于淮河以北。由此可见市区地下水污染源大多属酸性。1982年市区曾测得弱酸性酸雨说明地下水从补给源开始已遭到了酸的污染。

  (3)三氮三氮含量较低。硝酸根含量最高为14.97mg/1,远低于45mg/1.但NH+及NO3-离子普遍检出,且局部超标,进一步说明了区内存在有机污染。

  1.3地下水化学类型

  市区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按舒氏分类法有11种类型,其中多数是以HCO3为主要阴离子类型(图2).局部地带如位于山前地带的山王镇工农村3号点,HCO3却降为次要阴离子,而Cl一成了主要阴离子,显然是污染所致。

  上述可见,市区浅层地下水微量成分含量表明,个别点或局部地段已严重超标;常量组分大都具明显的异常表现。浅层地下水污染已具一定规模,局部已相当严重。

  2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2.1评价方法及原理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很多,在评价模式、评价标准和质量分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在认真分析了区域地下水污染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了模糊集理论与综合水质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1)模糊集理论法首先建立各评价参数相对于不同水质级别的隶属函数关系,构成模糊矩阵,并对诸评价参数配以适当权重,通过复合运算,求出不同水质级别的隶属度,然后根据隶属度大小确定水质级别。

  (2)综合水质指数法该法是通过计算出每个监测点单个指标的污染指数和权重大小,考虑多个指标复合而得到综合水质指数(PI),然后据水质分指数的检出和超标情况确定PI的分级界线来进行评价的。

 

  2.2参数及地下水分级

  淮南市城市特点,决定了市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是以工业、煤矿生产影响为主,兼有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考虑区内所取的分布较为均匀的97个水样点所检的37个水化学成分的检出及超标情况,选取了酚、氰、氟、COD、三氮、氯、硬度、矿化度等8个评价参数。

  分级考虑的基本原则是地下水饮用卫生标准和区域本底浓度。通常国家饮水标准考虑了各指标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限量,是正常生理活动的卫生标准,只要参数含量接近或超过饮水准,便可认为地下水已明显受到污染,并以此作为三级水。而把区域本底浓度作为地下水开始受到污染的起始浓度(据区域检测数据计算)确定为一级水标准。据此限制条件并参照前人评价标准,把本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分为5个级别(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