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承诺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1-04-29 14:07:25 法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被害人承诺的若干思考

【摘 要】本文在分析被害人承诺正当性的法理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被害人承诺成立的四要件,及推定承诺成立的要求,以为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应逐步建立并完善被害人承诺制度。
  【关键词】被害人承诺 正当性 成立条件 推定承诺
  
  一、被害人承诺正当性的法理依据
  
  一般来说,侵害他人法益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但为什么有具有被害人承诺的特定场合下,就不成立犯罪呢?对这一题目的回答,刑法理论中存在不同的学说。
  1.权利放弃说。其基本要义是,刑法的任务是保护权利,既然权利主体放弃其权利,该权利现实上也就不存在了。2.法律行为说。以为被害人的承诺本身是一种法律行为,一旦被害人承诺,就意味着被害人给予了行为人实施一定侵害行为的权利,因此,行为人行为被排除违法性。3.法律保护放弃说。该说以为,法益主体委托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具有被害人的承诺就表明法益主体放弃了法律的保护,因而相对人的行为排除违法性。
  上述第二种说法事实上将民法关于法律行为的规定套用在被害人承诺上,该说用民法的原理来确定被害人承诺的有效条件,误解了刑法与民法的不同目的,存在不公道性。第三种说法实在与第一种形异而实同,都是夸大被害人承诺的主体决定性。笔者认可权利放弃说,由于被害人承诺之所以存在公道性,就是由于被害人同意而实现的自己决定自由这种权利,优越于被行为所侵害的权利。我国刑法理论界也是倾向于第一种学说,“权利人请求或者同意行为人损害其某种正当权益,表明他已经放弃了该种正当权益,因此,法律就没有必要保护由权利人放弃的正当权益,从而就不需要对损害正当权益的人予以刑法追究”的表述就是其体现。
  
  二、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
  
  1.主体条件。所谓被害人承诺的主体要件, 主要指被害人的承诺能力, 即是指理解承诺的内容和意义并做出承诺的能力。因此,在被害人承诺的主体存在瑕疵时,就不能成立被害人承诺的正当性,故幼儿及没有通常意思判定能力的精神病患者的同意,由于是没有同意能力的人同意,所以无效。另外此承诺的作出,一定要是被害人自己做出的意思表示,不能是在***的情况下做出的。
  2.对象条件。对象条件,即符合构成要件的事实,不仅包括侵害法益的结果,也包括引起该结果的行为在内。由于被害人承诺的是放弃一定的法益,因此,在考察被害人承诺的.正当性的时候,一定要分析行为人行为侵害的结果是否与被害人承诺放弃的法益存在一致性。假如是,则构成正当性,假如不是,则不构成正当性。因此,在被害人明知他人酒后驾车是危险行为但仍坐车的场合,假如发生了伤亡事故的情形,由于被害人没有就所发生的伤亡结果表示同意,所以,对于该驾驶职员不能直接按照被害人承诺原理而认定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3.时间要件。承诺应当在什么时间作出,刑法理论一般有不同观点。一种以为只有在预先或在做出行为时做出的承诺才是有效的,而事后的承诺无效。另一种以为,承诺必须在结果发生时存在,而且仅此就足够。但笔者以为,承诺是一项高度重视被害人意愿的结果,因此,只要承诺做出,法益原有的受保护性就丧失,故而只要就相关法益做出有效承诺,哪怕是事后才做出的,也可以。
  4.表示要件。所谓表示要件,即被害人的承诺是不是要通过明确的方式在外部表示出来。一种观点以为只要被害人自己存在该内心意思即可,另一种观点以为承诺作为法律层面的概念,必须具有作为法律要件的形式要件,因此主张必须要用明确的方式在外部表示出来。两种观点应该说并不存在本质区别,由于被害人的自己决定权只要在其内心受到保障即可,不管是昭示还是默示的承诺,都可以看作为承诺的意思表示方式。   三、推定承诺
  
  推定承诺是被害人承诺的一种特殊情况,所谓被害人的推定承诺,就是被害人并没有做出现实承诺,但是,从常理上看,假如被害人了解事实***的话,就会表示同意的行为。比如在邻居外出期间,邻居家发生火灾,砸开邻居家的大门,救出其家中的珍贵物品的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