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承转技能的运用探究论文

时间:2020-09-04 13:34:29 地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中承转技能的运用探究论文

  地理教学中承转技能的运用探究

地理教学中承转技能的运用探究论文

  【摘 要】 每一堂地理课往往包含了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之间又往往存在着各种联系,如果地理教师能在备课时充分重视承转和过渡的运用,那么对于学生理解前后知识的关系将会大有裨益,也能使整堂地理课更完整。

  【关键词】 地理教学;承转

  一堂地理课是否完整,前后知识之间联系是否紧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承转和过渡。好的承转能让学生茅塞顿开,对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了然于心;好的承转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者从教12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承转的设计,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承转技能。

  一、地理教学承转的作用

  1.地理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巧妙恰当的教学承转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并增强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太阳系时,笔者承转时运用问题提出: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很准确的描述你家的地址,那假如你在宇宙中遇到一个外星人,他问你地球的位置,你如何描述?这种有趣的问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下去学习的太阳系充满期待。

  2.地理学习能力的“助推器”

  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顺利进行地理学习时,所必须具有的能力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认识、记忆等方面的地理认知能力;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规律及理论的推理能力;绘制地图、图表等的地理应用能力;运用地理知识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地理创新能力等。恰到好处的教学承转,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推理,动口、动脑、动手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笔者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之后提问同学:你们从刚才的转动中看出了哪些信息?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言,有讲转动的方向的,有讲转动的速度快慢的,也有讲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的,还有同学讲演示同学拿地球仪的姿势等等,热烈的氛围正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考验。

  3.地理教学节奏的“调节器”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具有一定的节奏。人的思维具有间断性和跳跃性,而不是连续不断的;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个思维高峰后,若能停顿3~5秒,就会出现另一个思维高峰。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有张而无驰,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使人产生疲惫感,学生的思维就会像拉过了劲的弓箭一样,思维出现断裂的状态;反之,有驰没有张,又会使课堂教学松松垮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张”“驰”应当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律感。而教学承转的巧妙设置,能有效调节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张与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教学过程的韵律美。

  4.地理知识组块的“粘合剂”

  一堂地理课中的教学内容往往是由几个组块构成,逐步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教学承转的设计,仅仅通过“接下来是…”“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第一点是…,第二点是…,”来实现知识组块之间的教学推进,就会使教学过程显得生硬、呆板。因为学生在对知识的前后联系缺乏认识的情况下,会导致认知逻辑的混乱,影响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这些知识组块之间的教学需要衔接,需要粘合,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承转来完成。

  二、地理教学承转的方法

  1.语言承转法

  语言承转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承转方式,教师通过合理的语言描述,或提问、或转折、或引用将前后两部分知识紧密连接。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承转法有以下几种。

  (1)关联词承转。关联词承转是指地理教师借助表示转折、并列、因果、递进等关联词语,来衔接教学内容前后的逻辑关系,引出新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干旱的气候”与“绿洲农业”之间的承转,教师可以用“新疆地区非常干旱,但却被誉为瓜果之乡”引领承转。仅用一个“但”字,不仅直接点明前后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也把教学过程自然地转入“绿洲农业”的学习。

  (2)比喻承转。比喻承转是指教师将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比喻手法,用比较形象的事物来代替所学知识,从而使前后知识间的关系更形象生动。例如:在学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时,笔者是这样来进行承转的: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积蓄力量的过程很长,但一旦发作起来就会很迅速且比较剧烈,好比“胃痛”,常年累月的坏习惯不断地伤害你的胃,一旦疼起来就受不了;而外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发作起来看似很温柔,但由于作用时间很长,所以最后也会对地表产生很明显的影响,好比“挠痒痒”,短期内很舒服,但是挠上一天非破相不可了。所以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刚才的描述,我们来概括一下两者的关系。通过比喻很形象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内外力关系的知识学习。

  (3)问题承转。问题承转是指教师利用刚刚学习过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发问,产生认知冲突,将教学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质灾害”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疑问方式承转:刚才我们认识了地震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其实地震灾害对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会产生影响,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我国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4)诗句承转。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许多诗词名句也与地理密切联系。在教学承转中,选择运用诗词名句进行承转,能引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到锋面天气系统时,由冷锋过境转到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时可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诗句进行承转;讲“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时,由“月球概况”过渡到“月相及变化”,可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进行承转。

  2.教学案例承转法

  设计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承转是地理教学承转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典型案例的代表性强,教学承转的效果往往很好。例如,笔者在讲“工业区位的选择”,由“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过渡到“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时,讲述了印度博尔帕农药厂,它的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本原因是由于该药厂建于城市的人口密集区,选址不当所致;而美国一家农药厂,虽也发生毒气泄露,由于建在荒原上,人口稀少,损失小得多的案例。这里讲的就是环境因素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特殊作用,引发了学生很强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3.教学活动承转法

  教学活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直接源泉。组织教学活动承转,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教学活动承转关键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在“水资源保护”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承转:教师将准备好的几块抽屉状木板上分别均匀铺50厘米厚黄土、带草皮的黄土、沙土、黏土,用喷水壶喷水,要求学生观察在同等降水量的情况下,土质相同,或植被覆盖率不同,地形坡度不同的,水土流失的情况;观察土质、植被、地形不同的情况下,降水量不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思考: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水资源,然后转入“水资源保护”内容的学习。

  三、地理教学承转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针对性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总是按一定程序和步骤展开的,各教学内容之间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关系。教学承转作为引导学生由一个教学内容学习转入到另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的方法,要求教学承转具有针对性。因此,在承转设计时,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所要承转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选择适合于这类逻辑关系的恰当的承转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将新知识的学习自然地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进行新的认知学习。

  2.增加趣味性

  无法引发学生兴趣的承转,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承转效果。事实上地理科学以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对象,蕴含着丰富的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地理教师应善于充分利用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优势,密切联系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公民必备的地理,巧妙地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承转设计中提供出人意料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认知兴趣,实现教学承转。

  3.体现创造性

  每个地理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也会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因此,在承转的设计和实践中应体现创造性。一方面,面对有变化的、有差异的教学对象,承转的设计和实践是不同的,承转设计和实践中应体现创造性;实践表明,在一个班级适用的承转方式,在另一些班级或许就需要改变;另一方面,地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时代性,也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创新承转的设计和实践,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还要依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去创造更为有效的承转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承转不断更新,使地理课堂教学保持活力。

  承转是一堂课中各知识间紧密有机联系的有效环节,如果一名地理教师能在每节课的备课环节充分考虑承转和过渡,不仅能让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理解得更加系统性,也能使教师对教材的结构和各知识体系理解的更深入。

【地理教学中承转技能的运用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地理教学中地图技能的培养论文

2.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3.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4.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论文

5.高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式探究的运用论文

6.关于高中地理趣味游戏运用探究论文

7.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的论文

8.探究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论文

9.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