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规律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0-08-19 09:01:53 地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规律的教学策略

  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经过对无数地理现象的高度抽象、归纳而成的地理原理知识,是地理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系统,也是地理教学中难度最高的内容。中学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地理规律,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演变规律。在教学中,若不阐明地理基本原理,会降低地理知识水平,而讲得过深或太复杂,会使学生食而不化,反而冲淡一些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基本道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地理规律教学要讲究教学策略,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对于不同的地理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恰当地进行讲解、分析。

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规律的教学策略

  一、地理规律教学要重原理、重分析、重理解

  地理规律是以简洁的语词,理想化的图式来表示的。因此,在地理规律尤其是地理演变规律的教学中,不要让学生在没有理解地理原理的情况下,急于去背诵表述地理规律的词句和理想化的图式;不要代替学生去提炼和归纳一些规律的无意义的“简语缩词”,如洋流分布规律的“北顺南逆”、“南顺北逆”;不要过早交给学生所谓的“窍门”,如用“右手法则”、“左手法则”去套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旋转流动规律;更不要让学生死背练习中地理规律的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略图和黑板绘画,尤其是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讲清地理规律的基本原理,透彻分析地理知识间的因果关系。一般地理分布规律遵循由果析因的顺序,演变规律要由因析果,把地理规律的本质内容融入地理认知结构的框架中。要让学生在彻底理解地理规律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掌握地理规律,彻底弄清地理规律中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和表述地理规律。如世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的教学,不应在没有讲解清楚其根本原因的情况下,给学生简单地归纳出“马鞍形”曲线形态特征,要重点分析该曲线形态(图3.5)形成的具体原因。要从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入手,让学生找出曲线的五个极值点相对应的纬度,并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最后归纳出世界海洋表层盐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的分布规律。

  二、地理规律的教学应重视对地理知识的归纳和整合

  地理规律是对许多零碎的地理知识的有机统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规律性地理知识的归纳整合,采取分类、归纳、整理、比较、假设推理、简图导出等方法将教材中的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从部分到整体,从一般到特殊,逐步加以归纳分析,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其知识结构系统条线分明、脉络清晰。分布特点气压带大陆上被切断仍保留在海洋上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高压(亚速尔高压)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北太平洋低压(阿留申低压)北大西洋低压(冰岛低压)

  1.归纳整理法。该法一般可用于分布规律的整理,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组合,直接整理出其规律内容。主要有: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世界高大山系和火山、地震带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工业和农业区域分布规律;交通和城市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规律等等。还可以对一些具体的规律归纳整理,如1月、7月全球高低气压中心分布规律可归纳整理为:①北半球断裂成块状,②南半球呈条带状。具体看下表

  2.图导法。图导法是用简单的符号,关键性的语言,简图等形式,将丰富的地理知识经过提炼、归并、总结的方法,导出地理规律的本质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该法可让学生对一些繁复、易混淆的地理规律一目了然,容易理解、记忆。如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图(1)、世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图(2)、经纬度递变规律图、气温垂直分布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海陆间大循环规律、洋流分布规律、人类与环境的相关模式等。

  3.轨迹法。有的地理规律表达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强,并呈明显的层次性、递进性。教学中用箭头将表达该地理规律形成、演变过程和因果关系的知识要点连接起来,这样知识结构就显得条理分明、脉络清晰,并逐层递进,容易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规律。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规律:

  4.比较法。将相近获相反的地理知识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归纳对比分析,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地理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如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气旋和反气旋的活动(如下表)、海陆间冬夏气温的变化规律、冷锋和暖锋天气系统等。

  气旋和反气旋对比表

  气旋反气旋

  中心气压低压高压

  气流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向四周辐散

  中心气流上升下沉

  天气状况阴雨晴、干

  5.实验演示—观察法。有的地理规律,尤其是一些地理演变规律,其地理事象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获得地理演变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要尽量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实验演示或实际观察。例如,月相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热力环流、物体水平运动偏向等。只有让学生实际观察了月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获得了月相变化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才能从中概括出月相从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演变规律。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要事先制定好详尽的实验和观察计划,要求学生做详细记录。这种方法最形象、直观地使学生思维从感性的认识中演绎成理性的知识系统,对地理问题的理解深刻、透彻。

  三、在实际应用中巩固和深化地理规律

  对地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一定要经过实战训练,才能深刻领会、灵活应用。在训练中要注意逐层推进,一般先是通过简单的模仿练习掌握地理规律;然后是地理规律知识的综合深化训练,达到灵活运用地理规律。

  例1:A地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

  此题是一道简单的模仿性练习题,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规律,读图就可知A地是属于地中海式气候类型。

  例2:读下面中纬度海陆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此时与洋流流经的A处同纬度的近海岸气候特征是

  该题是一道地理规律的综合训练题,学生必须要在掌握相关地理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解答此题。要确定一地的气候特征,首先要知道该地是何种气候类型。所以此题最重要的是确定所判断地的正确地理位置,才能正确推断该地的气候类型。第一步观察气温数值的排列,根据全球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水平分布规律可知该地为南半球;第二步由纬度分布规律得到该地位于30°—40°之间;第三步由图中观察可知,洋流流经处比同纬度两侧温度低,推知洋流性质是寒流,根据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大洋东部是寒流”可知A处位于大洋东部,从而又得到A处右侧是陆地、左侧是海洋,判断A处同纬度近海岸位于大陆西部。第四步依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规律,知道该地属于地中海式气候;第五步将同纬度海洋和陆地的气温进行比较,可知海洋气温高,根据“冬季同纬度海洋上气温要比大陆气温高”

  的规律,可确定此时是冬季。因此最后确定该地“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通过不断运用地理规律的过程,学生能够深化地理规律知识,培养熟练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

  总之,地理规律的教学,不论是地理分布规律还是地理演变规律,不仅仅要采用适当多样的教学方法,可由果析因,或由因析果;更需要充分运用分布地图、演变过程示意图、景观图片、模型或幻灯片等,尤其是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破地理规律在空间、时间上的抽象思维性,从地理事物的分布和演变状况中,概括出其规律性内容,分析规律形成的原因。教师要在形象、简洁、灵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中让学生领会地理规律的深刻内涵,并经过实战训练而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

【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规律的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1.基于课堂活动的中学地理教学策略

2.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3.地理地图与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4.虚拟地理实验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5.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6.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谈加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论文

8.浅谈中学地理课中的兴趣教学和情感教学

9.谈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