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共轭考察

时间:2020-08-02 16:58:5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近现代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共轭考察

  摘 要:在对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多元共轭本源,并对近现代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及其共轭特征进行了共时性考察。

  关键词:社会变迁;区域开发;互馈演进;共轭本源;共时性考察

  Abstrac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cognition on social chang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arsed on the multiple conjugated fountainheads of the mutual feedback evolvement between social chang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also synchronously reviewed on the conjuga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tual feedback evolvement between social chang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and neoteric Hainan.

  Key words:Social Change; Regional Development; Mutual Feedback Evolvement; Multiple Conjugated Fountainheads; Synchronous Review.

  区域开发与社会和谐变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课题,也是区域经济学与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范畴。探讨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多元共轭本源及其时空递变,是解构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时空演进互馈机制的内在逻辑,也是实现和谐社会变迁与可持续区域开发的内在依据。

  一、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的概念与内涵

  1.社会变迁的概念与内涵

  作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和重要研究命题,社会学界也先后形成和发展了诸多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社会变迁理论,包括孔德在内的很多社会学家曾分别对社会变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由于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动态性,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所谓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成与变化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内涵:(1)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社会需要的产生和变化;(2)生产力变更是社会变迁的主要依托;(3)社会变迁的基础是经济变迁;(4)社会变迁的核心是社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变迁;(5)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体、社会经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等的变迁[1]。

  2.区域开发的概念与内涵

  笔者认为,所谓区域开发是指人类社会系统的“人为”生产力在地域空间的拓展作用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内涵:(1)区域开发的根本目标是满足区域社会主体自我存在和发展需要;(2)区域开发的根本动力区域社会系统的需求与创新及其关联互动;(3)区域开发的主要依托是“人为”生产力的分化和拓展;(4)区域开发的核心是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与功能转变;(5)区域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开发、社会开发、文化开发和生态环境开发[2]。

  二、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共轭本源

  基于上述相关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可以看出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在演进主体、演进起点、演进时序、演进动力、演进空间和演进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共轭性,这种多元共轭性是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内在本源[2]。

  1.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主体共轭性

  作为社会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成与变化过程,社会变迁的主体自然是人类社会,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社会变迁是人类社会主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过程;而作为“人为”生产力的地域空间拓展作用过程,区域开发的主体自然也是人类社会,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区域开发是区域社会主体的特定行为过程。因此,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本质上分别是人类社会主体的变化和行为过程,时空演进具有必然的主体共轭性,构成了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主体性前提和动因。

  2.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起点共轭性

  作为社会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成与变化过程,社会变迁时空演进始于人群从自然界的分化,即人群社会属性的生成。而作为人类社会主体的“人为”生产力的地域空间拓展作用过程,区域开发时空演进始于“人为”生产力从“自然”生产力的分化,即社会性生产力的生成。因此,人群社会属性的生成是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的共轭起点,构成了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初始性前提和动因。

  3.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时序共轭性

  时间是所有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完整时间序列。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多个不同的社会经济时代,不同的社会经济时代赋予人类自身及其“人为”生产力以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时代内涵,影响甚至决定了各该时代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的方向、重点、范围、广度和深度。而且,由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及其社会主体对各该时代社会属性和时代内涵的认同与响应的差异性,不同区域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的方向、水平、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因此,不同社会经济时代的渐次演进,赋予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以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时代内涵,构成了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时序(阶段)性前提和动因。

  4.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动力共轭性

  社会变迁时空演进的根本动力是社会需要的产生与变化,区域开发时空演进的根本动力则是区域社会主体的需求与创新及其关联互动,根本目标在于满足区域社会主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可见,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持续演进的根本动力都是区域社会主体的需求与创新及其关联互动,具有明显的动力共轭性,构成了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持续性前提和动因。

  5.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空间共轭性

  空间是所有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必要空间场所。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分别作为人类社会主体的变化和行为过程,都是在特定地域空间进行和展开的。特定地域空间为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提供了载体,也为区域开发提供了资源、环境等对象。因此,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时空演进具有明显的空间(载体)共轭性,构成了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载体性前提和动因。

  6.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内容共轭性

  社会变迁主要包括社会主体、社会经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等的变迁,本质上是以社会主体为核心的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和环境变化过程;区域开发主要包括经济开发、社会开发、文化开发和生态环境开发,本质上是以社会主体为核心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行为过程。因此,社会变迁和区域开发互馈演进具有明显的内容共轭性,构成了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实质性前提和动因。

  三、近现代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共轭考察

  以近代以前海南岛古代社会及其区域开发为基础,以影响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以社会形态及其制度变革为基点,把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的互馈演进划分为如下五个阶段,借以考察其多元共轭特征及其共时性变化:

  1.半殖民半封建体制及其互馈演进阶段(1840—1938)

  战争后,在殖民外力的嵌入式强力作用之下,海南岛被迫开始了殖民化社会变迁进程,逐渐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把本岛作为工农业产品市场向本岛倾销包括在内的工农业产品,随着这些工农业产品的大量输入,本岛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而纷纷破产或停业;另一方面,外国侵略者把海南作为其重要的原料产地进行疯狂的掠夺。据统计,1882年至1891年间,先后输出以砂糖为主的包括瓜子、花生、槟榔、芝麻、土布、兽皮、生猪和烟叶在内的十几种原料。与此同时,包括农业、手工业在内的本岛原生产业和半殖民半封建经济刺激之下而产生的本岛民族资本或遭受冲击而破产或被逐步纳入殖民经济体制而处于被动从属地位[3]。总体而言,此阶段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表现出明显的二元性、殖民性、资源性和非持续性的共轭特征。首先,武力强行嵌入的殖民统治势力,在海南岛社会经济生活处于主导、支配地位,利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开始了以侵略掠夺为目的、以粗放外延式资源开发为主的区域开发进程,矿产、林木、粮食、水产等资源成为区域开发的主要内容;而处于殖民统治和压榨之下的本岛居民,在岛内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利用封建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继续其以维持生存为主要目的,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区域开发活动,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在其区域开发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可见,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在演进主体、演进动力、演进内容上的二元性形成了此间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二元性共轭特征。其次,西方殖民势力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导、支配地位及其殖民侵略本性,形成了此间本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殖民性共轭特征。再次,二元社会主体以资源开发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活动,形成了此间本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资源性共轭特征。最后,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二元性、殖民性和资源性共轭特征也给此间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嵌入了非持续性的共轭特征。

  2.殖民社会体制及其互馈演进阶段(1939—1945)

  1939年2月3日日军开始其蓄谋已久的侵琼行动,并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逐步占领了海南全岛,建立起以军事统治为基础、殖民政治为辅、经济掠夺为主的殖民统治体制。从此,海南岛开始逐步进入殖民社会。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凭借其强大军事力量,运用其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在拟定的五年掠夺计划指引之下,对海南岛开始了以侵略掠夺为主要目的、以粗放、外延、破坏式资源开发为主的区域开发活动,并将处于殖民统治和压榨之下的本岛居民依靠落后生产力进行的以生存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经济活动纳入殖民经济体制之下。据统计,日本占领海南岛期间,为了进行经济掠夺先后投资1.12亿日元用于海南西部南部地区的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所修建的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基础疯狂掠夺海南岛矿产、农、林、牧、渔业资源。仅铁矿石一项,日本帝国主义从海南岛累计掠夺了3 382 634吨[4]。因此,此间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仍表现出明显的二元性、殖民性、资源性和非持续性共轭特征。而且,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本岛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绝对主导和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殖民化程度的深化,本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二元性特征有所弱化,而殖民性、资源性和非持续性共轭特征则得到了空前强化。

  3.国x党独裁体制及其互馈演进阶段(1946—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x党琼崖当局先后实施“三征”(征兵、征粮、征税)、“十杀”发动政策和“五家联保”、“十家联保”的保甲制,试图建立和强化法西斯统治,并积极准备和发动海南内战,海南岛进入国x党法西斯统治和内战时期[3]。由于受到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国x党琼崖统治当局发动的内战的冲击和影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蹂躏和战争创伤得不到及时医治,而日军占领期间所创办的许多产业也逐渐废置和毁坏,海南经济又陷入了十分萧条的境地。在“三征”和“清剿”政策迫害之下,国x党统治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代表本岛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共琼崖党组织在进行自卫战争中,坚持领导解放区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解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区域开发得以坚持和发展[3]。因此,此间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仍具有明显的二元性、资源性、殖民性和非持续性共轭特征。相比而言,殖民性共轭特征明显弱化,而非持续共轭特征空前强化,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停滞性和迟缓性。

  4.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互馈演进阶段(1950—1987)

  1946年以后,经过历时五年多的国内战争,海南岛于1950年全岛解放,重新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怀抱。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海南岛由于孤悬海外区位条件和从属于广东历史传承,而成为广东省的一个地区,纳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在计划体制及其指令性计划驱动之下,海南岛迅速进入战后重建和全面发展时期,在全岛范围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就此间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而言,由于全岛解放和重归广大人民群众怀抱,因此,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二元性、殖民性共轭特征逐步消除。但在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指令性驱动之下,采取的是以资源的粗放、外延式、大规模开发为依托的产品经济模式,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明显的非持续性共轭特征。同时,由于隶属广东省的行政体制安排,本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不得不服从、从属于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导致此间本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又相应表现出一定的跟随性。

  5.市场经济体制及其互馈演进阶段(1988—至今)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使海南翻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页[5]。1992年10月12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战略目标。海南建省、办特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健全,掀起了新时期海南岛社会快速变迁与岛域全面开发互馈演进的新一轮热潮。省级行政单元的建立,奠构了海南岛自主开发、发展的行政体制架构,赋予了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自主性共轭特征;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建立,奠构了海南岛全面对外改革开放的全新模式架构,赋予此间本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开放性共轭特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海南岛的逐步建立健全,奠构了海南岛全面改革开放的内在机制,赋予了此间本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灵活性共轭特征。因此,此间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共轭特征。但是,由于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历史继承性以及建省、办特区决策依据的资源环境优势论以及目标定位的企高性及其所伴生的社会主体变化和行为的投机性和急于求成性,致使此间本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也表现出一定的资源性、非理性和非持续性共轭特征。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近现代以来,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经历了半殖民半封建体制、殖民社会体制、国x党独裁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等五个阶段:半殖民半封建体制赋予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以二元性、殖民性、资源性和非持续性共轭特征;殖民社会体制既弱化了其互馈演进的二元性共轭特征,也空前强化了其互馈演进的殖民性、资源性和非持续性共轭特征;国x党独裁体制既弱化了其互馈演进的殖民性共轭特征,也强化了其互馈演进的二元性、资源性、非持续性共轭特征,并赋予其互馈演进以短暂的停滞性共轭特征;计划经济体制既消除了其互馈演进的殖民性和二元性共轭特征,也进一步强化了其互馈演进的资源性和非持续性共轭特征,并赋予其互馈演进以跟随性共轭特征;而市场经济体制则赋予其互馈演进以自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全新共轭特征,并使其互馈演进的资源性、非理性和非持续共轭特征的遗留和延续。

  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在演进主体、演进动力、演进时间、演进空间和演进内容等方面的多元共轭是两者互馈演进的内在机制和客观根源。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的多元共轭及其时空递变决定了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目的、方向、动力、内容、程度、广度、深度以及效果。因此,必须着眼于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的多元共轭本源及其时空递变,构造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良性互动、协同演进的共轭机制,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变迁与可持续区域开发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梁荣迅.社会发展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6):224-246.

  [2] 范士陈,宋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理论解析[J].经济师,2008,(6).

  [3] 林日举.海南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7):357-359.

  [4] 陈光良.海南经济史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8):347-352.

  [5] 钟业昌.海南特区改革开放与发展[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 :95-124.

【近现代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共轭考察】相关文章:

财权理论研究:动态演进与学术争鸣10-19

浅析金融机构营销战略的演进与障碍分析07-23

TD—LTE与TD—SCDMA双网互操作05-21

浅析马哲与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08-02

ACCA与英国ACA会计师互认政策12-03

西班牙留学中国与西班牙学历互认协议揭密07-24

SAT与TOEFL阅读的考察比较11-27

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06-10

论礼法结合的历史演进11-05

浅思分工理论的演进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