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宝典

3.1 人才需求: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这本是电影里的戏谑之词,却一语切中了中国银行业的要害。随着中国银行业的迅速发展,高端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

据数据显示,虽然各银行纷纷成立私人银行挖掘高端客户,但与之不匹配的是,目前内地已通过国际标准认证的私人银行家仅200人,如何适合高端客户的需求,成为众银行的头等大事。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表示,今年该行专门举办了金牌理财师大赛,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流的理财师,以便加速培养高素质的理财师队伍。

应届毕业生网(www.yjbys.com)职场专家认为,由于客观的历史原因,中国银行业人才匮乏,因为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化之路并不长,占据大头的传统存贷业务无法为商业银行培养、储备太多的高端人才。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脚步越来越近,债券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投资机会正逐渐纳入更多的金融机构视野,也引发相关人才需求量大增,并推动薪资水平看涨。

近日,总部位于广东的东莞证券一时轰动业内,其招聘条件相当诱人:固定收益业务高级交易员三名,负责银行债券市场资金拆借相关交易,税前年薪30-100万元人民币之间。仅本周和上周,就有南京证券、信达证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浙商银行、恒丰银行的招聘广告也都对同一类人才发出了邀请:固定收益部高管、债券研究、固定收益交易员、债券承销、货币以及衍生品交易员等。

应届毕业生网(www.yjbys.com)业内专家分析说,不同的招聘信息显示着同一个信号:中国债券市场将迎来发展高潮,正以不可挡之势吸引着人流、钱流。中国债券市场包括交易所债市、银行间债市,整体债券存量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推进,中国债市的发展前景诱人。

金融营销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基层营销人员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把其他行业的营销人员招聘过来;二是将原有职工分派做营销人员;三是招聘应届毕业生。由于其他行业的营销人员和银行原有职工要么缺乏金融投资知识,要么缺乏市场营销经验和能力,因此招聘应届毕业生就成为银行获得高素质基层一线营销员工的主要途径。我们注意到,目前厦门的商业银行基层营销工作人员的专业对口率大多在40%左右,非金融营销专业的人士占大多数。而在对银行负责人的访谈中我们则发现各营业部偏好雇佣具有金融专业背景的员工,显然,无论是在知识水平或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上看,具有金融专业背景的员工都是更合适的人选。此外,从学历层次上看,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银行基层营销工作人员中所占比重最大,占总数的1/2。虽然各银行营业部也有不少本科毕业的学生,但事实上,这些基层营销岗位有大专学历已经足够,只不过由于社会就业压力使不少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进人基层营销工作岗位寻求“过渡”。因此,在基层一线营销岗位上,并不是大专生的竞争力不如本科生,相反由于高职专业学生期望值不高、工作踏实、动手能力强使得他们在基层营销岗位上更具有竞争力。

虽然高职院校每年有大量的金融专业毕业生,但是由于培养学生的质量离商业银行的要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导致了银行业一方面有大量的基层营销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金融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又在抱怨工作难找,大量改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培养方向不对路,将精力过多地集中在金融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重视实践和营销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金融人才培养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有教学体系不能适应银行对金融营销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这一精神指导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银行基层一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安排的制定与实施等都要围绕着“理论够用,注重实践”这一指导思想展开。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金融专业的教学体系还没有突出“银行基层一线”这一培养目标:没有形成一套“教学做融于一体”的高职金融专业课教材,缺乏有针对性的岗位单项技能训练,如点钞技能、客户关系管理、理财咨询等,同时缺少体现实践能力的成绩考评体系。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必须依靠一支兼具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懂银行业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少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都表明,“双师型”教师团队对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同时具有金融专业的学术背景和实际金融操作经验的“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师还不多。因此,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紧迫。

3)现有课程体系不能紧跟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呈现多元化、电子化、网络化等趋势,金融业已经进人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而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开设的课程与银行的发展趋势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定位,就要求高职院校金融专业适应现代银行业务经营发展趋势,更好地体现“产学研结合”的需要。例如随着商业银行的网络化,银行出现了“网络导购员”、“电子银行柜员”等新岗位,而电话银行的出现则要求银行配备大量的“基层一线”话务员,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课程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出改革和调整。

金融营销人才的培养对策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当面对企业转型所引发的对金融营销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对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与改革:

1)对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适时调整

首先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建。应淘汰那些不适应银行需要或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增加金融实训课程的比重及总学时数,突出高职办学的特色。其次应当秉持“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指导思想,培养适应性强的实用型金融营销人才。最后是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的投人,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尽可能多的实习机会。例如《金融营销学》课程,一些高职院校就与银行合作,为学生安排了推销银行信用卡的任务,并以信用卡推销的业绩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金融推销实践能力,这远比课堂讲授更生动和有效。

2)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水平

推进高职金融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变教师队伍整体上存在的理论强、技能差的不合理结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到金融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其专业意识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专家到校兼课。同时,在政策上进行引导,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起适应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3)加强银校合作共同育人

银行与学校结合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从中挑选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为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学术科研、知识创新领域的优势,加强与从事具体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的“产学合作”。通过“银校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方面优势为银行提供金融技术开发、员工业务培训等支持。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邀请银行员工参与学校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改革,弥补“双师型”队伍不足的同时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使人才培养更贴近银行的实际需要。

《银行行业求职宝典》

《银行行业求职宝典Word下载》

《银行行业求职宝典PDF下载》

Copyright©2006-2024应届毕业生网yjbys.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