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5-11 10:57:53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高中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高中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刚接触职业高中教学的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要对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③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④要把握教学课堂的气氛。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并在此基础之上自主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型和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着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职业高中数学教材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如果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就把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7、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8、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形势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利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高中说课稿 篇2

  说教学过程

  (一)教材处理

  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栏目,让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原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概念,再让学生分析3个有得氧、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再用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思考与交流”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 教学环节

  本节课是按照概念的学习过程,即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应用这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1.概念的建立过程

  首先,在课堂引入时,教师首先展示一些色彩比较突出的图片,如:精美的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维生素C的作用、汽车的尾气处理系统等,使学生在视觉上引起兴趣,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与交流”栏目的作用,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比较熟悉的反应,如CuO与C的反应,从而发现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

  这样有利于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很顺利的将概念化的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已有概念知识的基础上慢慢过渡到概念的核心上来,学生较容易接受,同时也促进概念的逐步建立。

  其次,概念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的概念知识深化和拓宽,重新构建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体系。因此,教学过程中,通过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概念的实质。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完CuO与C的反应后,产生一系列问题:

  [问题1] 在H2O与C、CuO与H2的反应中,也存在得失氧的情况,有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呢?

  [问题2]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如何变化?

  [问题3]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反应?

  [问题4]Fe与CuSO4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分别发生什么反应?

  [问题5]Cl2与Na、Cl2与H2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

  通过[问题1—3],促使学生抓住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相似点,切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从而使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由 “被动接受”变为“初步生成”,通过[问题4、5]三个反应的比较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再佐以设置的相应

  【练习1】

  巩固概念的建立,再因势利导的提出[问题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有变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促进了较深层次概念的建立。

  2.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过程

  首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更深层次的概念,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如: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之后,利用教学多媒体模拟钠原子与氯原子在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内容顺利突破的同时,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其次,在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以后,用言简意赅的概括语言,概括中形成“升失氧,降得还”,从而真正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3.概念的应用过程

  教学环节最后,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同时得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五、说学生收获

  通过本节课,学生收获的是分类思想、以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会用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基本的氧化还原方程式;同时,由表及里的思维、分析、讨论、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六、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以化合价为线索,分解知识难点,循序渐进,自主建构概念。通过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为协助学生理顺化合价升变化与电子得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整合,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注重学法指导。

  【不足之处】

  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学预想不一定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可能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

  其一、教学环节的衔接不能循序渐进。预设学生能从“问题—生成—问题”中逐渐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而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问题和预期的生成衔接不顺畅,如: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变化?电子转移的数目与化合价变化数目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的提出都会使学生陷入疑惑的困境,从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其二、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度不高。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知识本身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思考与交流的想象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概念的形成受阻。

  其三、学生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例如,在分析Fe + CuSO4= FeSO4+Cu反应时,学生仍然用物质得氧失氧角度判断,认为Fe得氧生成FeSO4 和CuSO4失氧生成Cu影响了概念的理解。

  其四、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没有很好的渗透。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教学中应该通过认真引导,但由于只重视概念的形成,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七、板书设计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分析

  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二是:先研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特点之三是:基础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理清晰。

  (二)教学目标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⑵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⑷知道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经历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进行判断,并且要明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产生弹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弹簧所产生的弹力贯穿知识的前后,因此我把重点内容确定为:

  ⑴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

  ⑵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微小形变难于确定而且对其是否产生弹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断,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生的原因。因此我采取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用具

  ⑴演示用具:弹簧、钢丝、激光笔、细竹竿、微小形变放大器一套、已拉坏了的弹簧、钢尺。

  ⑵学生探究实验用具:铁架台(带支架),两个原长一样但劲度系数不一样的弹簧、刻度尺、钩码10个、长20cm的细铁丝。

  五、教学设计流程

  六、说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为使本堂课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形变

  由同学们已有的形变知识入手,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①弹簧的压缩形变;②弹簧的拉伸形变③视频播放:竹竿形变、钢丝的扭转形变。

  得出形变的概念及各类形变。

  [设计意图:我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作铺垫。]

  设问:摩天大楼在风的吹拂下会不会摆动,发生形变吗?

  演示微小形变放大实验:

  由于这种形变不容易观察,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有没有发生形变?解决的办法是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为什么光点会往下移?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后得出结论: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但是形变不明显。为后面解决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放大”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探索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创设物理情景:学生演示弹簧拉伸,压缩都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被压缩后不能恢复原状。

  学生概括: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

  用较大的力拉弹簧和橡皮筋,结果被拉坏了。

  学生概括:得出弹性限度的概念。

  教师总结规范概念。

  [设计意图:演示生活例子,多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知识,自主概括概念,最后老师总结;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三)探索弹力

  演示实验:(播放视频)

  1.弹力的概念。

  2.常见弹力及其方向的确定。

  ⑴压力;⑵支持力;⑶绳子的弹力

  让学生知道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拳头形变产生的,拳头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产生的。

  接着引导学生探索绳子弹力的产生及其方向的确定。

  ●判断如图所示,相互接触的A、B两小球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采用“假设法”分析,让学生知道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弹力。

  3.总结产生弹力的条件

  [设计意图:利用放大法分析压力和支持力的产生原因,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让学生学会方法的迁移,同时感受到探索物理问题的成就,从而顺利突破重点和难点。]

  (四)探究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

  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

  引出问题: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根据你们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体验,对上述关系进行猜想?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实验探究:(由于猜想不一定正确)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探究。

  老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有些组使用的弹簧是不一样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

  实验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弹簧的长度L/cm

  弹簧的伸长量x/cm

  弹力的大小F/N

  利用Excel软件绘出F—X图象。

  在同一个直角坐标,做出两个不同弹簧的F—X图象,然后进行比较。

  图象法处理数据更为直观,更容易得出物理变化规律,且该种方法处理数据能更好地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

  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得出胡克定律:F=KX(K为弹簧的颈度系数)

  [设计意图:在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定量关系时,由学生进行猜想、实验和得出规律,并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绘制F—X图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和物理学科的整合。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新的教学理念。对探究实验过程教师加以指导,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学会探究物理规律;再加上熟练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弹力的应用(图片,视频播放:射箭)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产品设计离不开物理理论,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

  (六)开放式问题(视频播放:撑杆跳高、跳水);

  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

  ①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

  课外布置:自制弹簧秤,并组织评比。

  [设计意图:开设开放式问题,布置课外自制弹簧秤,并组织评比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形变与弹力

  (一)形变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首先我来说说对学生的分析

  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上网收集资料的习惯正慢慢养成,动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学生缺少对现象本质的深刻的分析,而且建构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二、接下来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1、说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一框的知识为后面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打下基础,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此外,这部分知识对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本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价商品和服务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以及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以创设的情境为线索,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导他们善于合作,形成个体与集体协同发展的合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小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3、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我将这节课的难点定位为:如何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确定其为难点,是因为这种消费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看到,看上去似乎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相矛盾。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接下来说说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说,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第三步,师生互动,建构知识。

  2、接下来再说说我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接下来简单说说这节课的课前准备

  上课前,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情况,如:家里是否有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最近家里是否有买车的打算?买什么车?布置学生预习新课知识,收集车市的有关材料,既为课堂上设置的情境作了铺垫,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五、下面我重点简述一下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想用四句古诗来形容我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第一,未成曲调先有情;第二,事事留心皆学问;第三,似曾相识燕归来;

  第四,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来分别阐述一下

  1、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约3分钟)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我首先在导入时创设情境:《少军的烦恼》。这个情境讲述的是本班同学少军家里打算买车,但是家里人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呢?在此基础上自然过渡:相信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应该可以给他们家一个合理的建议。

  2、事事留心皆学问--在推进新课时创设情境(约34分钟)

  陶行知先生曾提倡生活教育,即生活即教育,要从生活中学习。因此在推进新课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关心生活。

  因为课前已布置学生留意车市的新闻材料,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围绕当前车市展示四三则材料,让学生去分析解释这些情境,近而突出本框的重点,得出本框知识点。

  相关材料如下:

  ①大排量轿车价

  格大幅上调,销售量骤然下降。

  06年4月1日实施的新消费税,按照新的消费税率,2.0以上排量的车型税率普遍提高,其中升幅最大的4.0升(含)以上排量的轿车,税率从8%增加到20%。由于消费税大幅提升,大排量车普现涨价,尤其是进口车。据了解,在宝马创造了近30万元的涨价新高之后,奔驰、VoLVo、捷豹、路虎、劳斯莱斯等车型价格集体上扬,其中劳斯莱斯最大涨价幅度达到70万元。价格的大幅上调,令这类汽车的市场销量也骤然变冷。

  ②中小排量轿车降价促销不断,销售却不温不火。

  调查显示,"油荒"打击了市民的买车积极性,在准备购买汽车的人群中,不到一成的市民坚持原来的买车计划,近三成市民推迟了买车计划,35.9%的买车人仍处于观望阶段,12.8%的买车人甚至因"油荒"放弃了买车,这对当前的汽车销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近七成买车市民受到"油荒"影响而再三权衡购买车型,低油耗、经济型汽车成为时下购车首选。

  ③我国已成为电动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

  目前,我国电动车产业的从业人员达30万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xx年电动车在中国的总销量达到xxxx多万辆,同时还在以每年1500万辆的速度递增,这一速度大约是汽车增长速度的3倍。据估算,到xxxx年,中国电动车的年产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产业总体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

  接下来,用3分钟的时间展示介绍这些新闻,再把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大组中再由4人一组组成若干小组。A组同学分析解释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B组以轿车生产商的身份分析,如何应对高涨的油价,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使自己的工厂获利更多。

  然后用7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讨论,接着由学生代表发言,总体时间控制在12分钟,最后用6分钟左右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建构知识。

  这样,A组学生根据材料1得出本课第一个知识点: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即一般说来,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老师在此基础上反问: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大米的价格也大幅上调,人们对它的购买会不会骤然减少呢?学生自然知道不会。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然后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如最近有哪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了?人们对它的需求量有没有骤然减少或增加?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这一观点。根据材料2油价上涨影响轿车销量,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会减少,会导致它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根据材料3轿车滞销电动车却风靡起来,会得出结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会导致它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B组学生根据材料,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可以得出结论:面对商品价格变动,生产者一般会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即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之所以这样设计,因为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所在,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比较紧密,理论难度又不大,这样由他们自已讨论得出知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习着如何自主探究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学习,最终使他们真正会学习。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出了上述结论后就会反思质疑,有的学生会说:房价涨得那么厉害,可是买的人一样很多啊。如果没有人质疑,那我会反问一句:是不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升了人们的购买就一定会减少?生活中有没有反例?有的学生就会想:咦,这不是和我们刚才讲的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相矛盾了吗?于是我借机过渡到本框题的难点:“如何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

  通过列举现象,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师生建构知识,突破难点:原来买涨不买落,是消费领域的一种特殊情况,实际上是人们受各种客观情况影响,消费心理预期在起作用,担心物价一涨再涨,因而在物价上涨时出现了抢购现象;而价格低时人们总是渴望买到价格更低的商品,因而手持货币观望。同价格影响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并不矛盾。讲到这里,让学生注意我们在讲消费的一般规律时用的“一般说来”这四个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养成“学有所结”的学习习惯和“学有所疑”的发问精神。(这个部分大约3分钟)

  然后可以顺理成章的接着问一个问题:“学习了这节课的理论知识,你有没有找到消费的窍门?”这样,经过学生的思索与讨论,一定可以生成一些课本里没有的新的东西。(这个部分大约3分钟)

  3、似曾相识燕归来--在课堂小结时回归情境(3分钟)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因此课堂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本节课的小结中,我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

  前面导入时介绍了《少军的烦恼》此刻再回归到这一情景中,让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少军家人一个合理的建议。

  4、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布置作业中创设情境

  要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的检验。因此在这一环节里,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制定“家庭主妇行动计划”--根据家里最近的消费需要,本周内给父母提供一个购物的具体计划,说明理由,从中感悟其中的经济学道理。

  课堂的最后我留5分钟左右给学生,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中国画强调要“留白”,政治课堂也同样讲求留白。因为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我觉得会抹杀了学生质疑与拓展开放的时空。我相信学生:我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还我一个惊喜!

  顺便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3、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导致: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大、互补商品需求量也减少;反之……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各位老师,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听到各位老师的意见。

高中说课稿 篇5

  本节内容系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政治第一课第三节第一框的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学习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商品和货币的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为以后学习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并能初步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表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价格与价值往往不相符这一现象。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强调学生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改革开放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价值规律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难点:等价交换的原则。

  四、说教法

  本课适合采用案例法和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选用案例某学生采访养猪户的录像片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感受到经济学原理就在我们生活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采用讨论法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统一。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按照“了解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总结--热烈讨论--大胆设想--总结概括”的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六、说教学手段:

  采用表格、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对教材的表格化处理,既直观展现教材内容,又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创造性,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深刻认识理论知识。

  七、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注重条理,抓重点,突难点,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分成5部分。)

  1、创设情境:(约4分钟)设计三个问题1纸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它具有哪些职能? 2猪肉是不是商品?3猪肉的价值是用什么表示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回答,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约32分钟)

  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8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环节1从日常生活说起,引出课题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环节2以热点问题“猪肉价格上涨了”来探究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它的表现形式。

  环节3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环节4多媒体展示某同学走访养猪户的调查报道,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得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环节5以猪肉价格的变化为例,得出供求关系的变化与价格涨落变动的关系,得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环节6多媒体展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图,利用图表进行解读。环节7通过举例探究价值规律的不变性。

  环节8回到现实生活,利用价值规律指导实践,服务社会。

  3、课堂小结(约4分钟)

  力求简明扼要,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从四个方面来总结: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C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D利用价值规律指导实践。

  4、阅读教材,结合实际领悟本节知识。(约4分钟)

  5、布置作业。(约1分钟)设计两道开放性习题:

  A浅淡“夏天购买皮衣冬天卖”的说法。

  B怎样做一名有头脑的养猪户。

高中说课稿 篇6

  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篮球赛攻防频繁,技术动作多样,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篮球:1)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2)单手肩上投篮。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单手肩上投篮和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投篮和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单手肩上投篮、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手肩上投篮 --投篮动作标准,手型正确。

  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确性快速能力。 难点:单手肩上投篮 --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拿球时手心空出。 双手胸前传接球 --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二、说学情

  本次课的授课为中专部两个班级合班,共七十人。体育的运动技能有差异,加上中专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分组轮换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地内增加学生的练习效果。用比赛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引起注意阶段;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激发兴趣阶段;

  1、游戏:“喊数抱团”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同时达到热身效果,安排了游戏“喊数抱团”,

  2、熟悉球性(4’)

  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三)接受新知识阶段;

  3、原地两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3’)

  要求:前臂发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转,肩、肘、腕关节放松,全身协调.

  4、原地两人一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2’)

  要求:运、传、接运用协调,且要迅速转换衔接。

  5、的练习主要为了进一步建立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掌握传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协调配合,加强运球和传接球的衔接。

  5、要求:运球和传球,接球和运球要相互衔接好、顺,逆方向都要练习。目的是利用运球和传接球动作有机紧密衔接,快而连贯,更进一步提高传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6、连续传接球(接龙)比赛

  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全面发展素质阶段;

  (五)恢复整理阶段;

  1、伸展放松操: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

  五、场地器材:

  1、场地:篮球场一片;2、篮球41只,球筐4只,

  六、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三十五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45%,运动负荷为中等。

高中说课稿 篇7

  各位专家,评委们,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足球脚内侧踢停地滚球》,主要从下面七大部分说课。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以终身体育为目的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关注体育,是本节课的重要思想。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和流行性;中学生是培养学生足球意识和发展足球技战术的重要阶段,因此,基本技术的教学将为学生以后参与足球运动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未来的足球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二、相关分析

  (一)、教材分析

  足球是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球类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整个中职阶段学生学习的主教材之一,该教材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趣味性强,具有竞争激烈、对抗性强、技战术复杂,动作难度大等特点,符合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而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足球的基本技术中的单个技术,对于中职阶段学生学习和掌握单个的基本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掌握足球技术的基本阶段,也是完成战术要求、进行教学比赛的基础。但是足球教材技术性较强,传统的教法太单调,学生的注意力尚不 集 中,学 习 一 会 就 会 厌 烦 ,而 且 忽 视 了 它 的 应 用 价 值。而 在 中职教 育 阶 段 ,新 课 程 强 调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细节。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集中练习、反复练习、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个别辅导的组织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活动练习;启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顽强拼搏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足球运动中,是最基本的技术动作之一,停球是球员进行下一项技术动作的前提条件,在比赛中,只有先停好球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技术动作。在一场足球赛中,运动员会无数次的运用此技术动作,所以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打下扎实的停球基本功,对将来提高自己的足球水平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体育与健康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中职学校有很多专业,班级男生都为男生,很有利于足球运动的开展,学生对足球运动也十分喜爱,但是足球的基本技术不规范,学生很容易通过正确的技术动作,来提高自己的足球技能。

  三、教学教法

  (一)教法设想:

  1、情景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

  2、自主教学:给学生以自由,自主的活动和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启发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实践分析。来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小团体比赛,互相促进提高,加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集体意识。

  (二)学法指导:

  1、自主创新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不同的动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合作探究法:利用小组比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足球中脚内侧踢、停球的动作和方法及要领。 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运用脚内侧踢、停球的技术。

  情 感 目 标 :利 用 游 戏 培 养 学 生 勇 敢 、机 智 、果 断 、胜 不 骄 、败 不 馁 的 优 良 品 质 与 团 结 一 致、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同学、热爱集体,增进友谊交往。

  五、教学重难点

  1、踢球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支撑脚的位置(距离球侧方15公分左右);击球脚脚尖稍翘脚底与地面平行。

  教学难点:支撑脚微屈、重心下降,击球脚触球部位。

  2、停球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主动上前迎球,触球时要及时缓冲,要有“切割”动作。 教学难点:主动迎球后撤时间的掌握。

  六、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按照体育运动的规律,预防学生运动受伤,同时,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情景中来,采用了抢球的游戏和足球操,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达到预期的目的。

  2、基本部分:

  (1)进入情景: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场地的布置,给学生一个足球领域的空间,两人一组,进行尝试性练习踢球与停球,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在比赛中用什么样的脚法踢、停球最常用,最稳妥?

  (2)巩固练习:通过分组反复学练,逐步掌握技术动作。

  (3)激 情 释 放:通 过 小组比赛,把 学 生 的 激 情 充 分 的 释 放 出来 ,满 足 他 们的 竞争、表 现 欲 望。

  3、放松身心部分。学生经过大运动量的练习,身心都处在较高的水平状态,

  为了使学生的这种状态降下来,恢复到常态。结合足球运动,编排了足球的放松练习,使学生身心得到恢复。

  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方法:直线助跑,脚尖正对出球方向,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距球15cm左右,大腿外展,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翘,踝关节紧张,用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同推送或敲击的方法将球击出。

  脚内侧停球的动作方法:支撑脚正对来球,膝关节微屈,停球腿屈膝外转并前迎。脚尖稍翘起,当脚与球接触前的一刹那开始后撤,在后撤过程中用脚内侧接触球,把球控制在衔接下一个动作需要的位置上。

  七、场地器材:

  场地:足球场。

  器材:足球若干个。

  八、预计课的效果:

  1、运动技能:大部分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运用脚内侧踢、停球的技术。

  2、平均心率:130~150次/分

  3、运动强度预计:中等。

高中说课稿 篇8

  1、高中音乐新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3、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3、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

  教具准备:鼓、课件、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音乐《绿色的非洲》片段。

  2、讨论:(1)、这段音乐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2)、谈一谈:心目中的非洲音乐。

  设计意图:以听赏非洲黑人的鼓乐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走进非洲音乐。非洲音乐那丰富、多变的节奏;自然、古朴的旋律;清脆、重叠的鼓乐无不吸引着学生的欣赏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教学目的任务: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

  第一周:我栽种的植物

  第二周:向动物朋友学习

  第三周:桥我设计的桥

  第四周:立线浮雕立纸浮雕

  第五周:变化的柱子

  第六周:盒子造型游戏

  第七周:综合纸版画

  第八周:冷色和暖色

  第九周:暖色调的画

  第十周:画情绪(一、二)

  第十一周:奇怪的图形(一、二)

  第十二周:画汗衫

  第十三周:儿歌、童话配画

  第十四周:语言、神话配画

  第十五周:陶艺(一、二、三)

  第十六周:现代建筑

  第十七周:我造的未来建筑

  第十八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精品】高中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相关文章:

【精品】高中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06-18

【精品】高中语文说课稿汇总9篇06-20

【精品】高中语文说课稿汇总5篇06-15

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06-23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06-20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06-12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07-02

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06-15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06-10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