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网>主页 > 手抄报 > 数学手抄报 > 小学数学手抄报

小学数学手抄报

发布时间:2017-11-19来源:手抄报资料网

  【与数学有关的名言警句】

  拉普拉斯说:“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

  维特根斯坦说:“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华罗庚说:“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纳皮尔说:“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

  开普勒说:“以我一生最好的时光追寻那个目标……书已经写成了。现代人读或后代读都无关紧要,也许要等一百年才有一个读者”

  拿破仑说:“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

  爱因斯坦说:“数学之所以比一切其它科学受到尊重,一个理由是因为他的命题是绝对可靠和无可争辩的,而其它的科学经常处于被新发现的事实推翻的危险。…。数学之所以有高声誉,另一个理由就是数学使得自然科学实现定理化,给予自然科学某种程度的可靠性。”

  邱成桐说:“现代高能物理到了量子物理以后,有很多根本无法做实验,在家用纸笔来算,这跟数学家想样的差不了多远,所以说数学在物理上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小学数学手抄报图片

  伦琴说:“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是数学”

  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冯纽曼说:“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

  皮娄(加拿大生物学家)说: “生态学本质上是一门数学”

  开普勒说:“数学对观察自然做出重要的贡献,它解释了规律结构中简单的原始元素,而天体就是用这些原始元素建立起来的”

  傅立叶说:“数学主要的目标是公众的利益和自然现象的解释”

  罗巴切夫斯基说:“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莱布尼兹说:“用一,从无,可生万物”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努瓦列斯说:“数学家本质上是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

  柯普宁(前苏联哲学家)说:“当数学家导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曲调等等一样而得到充分的快乐”

  罗素说:“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

  高斯说:“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波利亚说:“从最简单的做起”

  高斯说:“宁可少些,但要好些”“二分之一个证明等于0”

  希尔伯特说:“当我听别人讲解某些数学问题时,常觉得很难理解,甚至不可能理解。这时便想,是否可以将问题化简些呢﹖往往,在终于弄清楚之后,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更简单的问题。”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r"是由拉丁字线"r"变,"--"是括线。

  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栏目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