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闪”了我的前程?

时间:2021-01-31 14:40:42 求职故事 我要投稿

到底谁“闪”了我的前程?

  “闪辞”,顾名思义闪电辞职。尽管这样形容有些夸张,但在记者近期的调查中发现,频繁跳槽的现象在大学毕业生中的确普遍存在。为何在就业如此困难的今天,还有众多已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闪辞”呢?到底是大学毕业生更有维权意识还是对职业缺少长远规划?是用人单位太苛刻还是大学毕业生太过不负责任?本报将深入高校、用人单位、人才中心等部门为您深度剖析“闪辞”现象背后的真相。

  毕业生:“闪辞”原因多

  15日,记者深入省人才市场和市人才市场采访发现,尽管7月份的招聘高峰期已经过去,但记者发现,8月份的人才市场内仍是人头攒动。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求职者是刚刚离职不久的2012届毕业生或是毕业不长时间的学生。究竟什么让这些已有工作的毕业生又重新游走于招聘会现场,另觅东家呢?

  闪辞理由一:生活压力大,低薪企业要放弃

  在招聘会现场,毕业于长春大学的王同学告诉记者,现在他就职于长春某家软件公司,“我在公司工作三年了,可工资一直都是1500元。除了日常生活开支基本上不剩什么。房价这么高,买不起房子,肯定也找不到老婆。挣钱是关键,我必须要换个高薪工作。”王同学说。

  闪辞理由二:工作太单调,没前途企业要放弃

  去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李同学告诉记者,她毕业后,与省内某著名英语培训学校签了用工合同,专业对口,待遇不错,很多人都很羡慕。可不到一年的时间,李同学却选择了辞职。“我的工作太单调了,整天就是不断地重复,没有什么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不利于我今后的职业发展,还是辞了吧。”就这样,李同学再次涌进了就业的滚滚大军中。

  闪辞理由三:老板难伺候,不靠谱企业要放弃

  “太不靠谱了,居然拿八字不合当借口。不就是因为我说话直嘛,我要辞职!”毕业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宋同学告诉记者,他在某房地产公司工作近3个月了,但最近,公司经理以八字不合为由将他从策划岗位调到了接待岗位。对于这次调岗,宋同学很不满意,“太难伺候了,什么荒谬理由啊,我还是闪人吧。”

  闪辞理由四:承诺实际相差大,失信企业要放弃

  最近,正谋划辞职的张同学气愤地告诉记者,“差太多了,实际工作待遇跟招聘时承诺的根本不符!招聘时说的是做培训师,来了之后才发现干的全是话务员的活儿。”

  “现在我每天就是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要不就是帮着招生。入职前,承诺的餐补、交通费补助、免费宿舍什么都没有,这工作干与不干没什么两样,还是不干的好。”张同学说。

  用人单位:遭遇“闪辞”很普遍

  为什么现在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如此容易出现“闪辞”?在招聘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家招聘企业。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纷纷表示,现如今“闪辞”现象相当普遍,其所在企业也都遭遇过大学生“毁约”、“闪辞”等。

  原因一:对就业前景无规划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采访了某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的招聘主管,他表示,“闪辞”现象与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息息相关。他说:“现在学校或社会都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某种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误导,很多学生为了让自己能一毕业就实现就业,根本没有规划过自己的职业前景。”

  这位负责人员还举例说,他们公司主要招收理工类的学生,但是也有文科类的学生凑热闹。即使录取了他们,他们也很难珍惜得到的工作机会。

  原因二:急于求成心浮气躁

  “现在社会氛围总体上也比较浮躁,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对社会认知不强,毕业后急于求成,恨不得马上就能有‘房子、车子、票子’,一旦用人单位满足不了他的要求,就立刻提出辞职,根本不考虑后果。”一家广告公司的负责人说。“去年招聘时,我们考虑到人员流动可能较大,原本我们只需要12人但招了18人,可没想到的是仅过了半年,就只剩下6人了。”该负责人无奈地说。

  原因三:不讲诚信人品偏失大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企业高管告诉记者,他们企业的招聘会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毕业生投来简历,也有一部分学生是经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后才被录用的。可一些学生一旦发现更好的机会,就不管不顾地走人了,连声招呼都不打。

  这位招聘负责人恨铁不成钢地说,“某种程度上‘闪辞’就是缺少感恩意识,毫无忠诚度可言,说得严重点,‘闪辞’就是诚信有问题,人品出了毛病。”

  人才中心:用人单位应“重培养”

  针对高校毕业生容易出现“闪辞”现象,长春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兼大学生创业服务部部长仲伟仁说,导致“闪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应理性看待此现象。

  毕业生应做好职业规划

  从毕业生自身来说,大学生刚出校门,想法相对过于理想。进入工作岗位后发现理想跟现实差距很大,会产生不适应,想要跳槽的想法也就越强烈。

  所以,毕业生在提高个人诚信度的同时,还应在就业前制订一个较适合自己工作发展的职业规划,从而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所在,并提前了解实际的用工岗位情况,理性求职,不盲目求职。

  用人单位应“重培养轻使用”

  从用人单位来看,“现在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存在急于求成的想法,一般都采用‘重使用轻培养’的管理模式。把刚入职的学生当成‘机器’来用,还有些用人单位夸大招聘宣传,开出一些不能落实的待遇,让入职毕业生感到有落差,从而辞职。”仲伟仁表示。所以,用人单位应把“重使用轻培养”的管理模式转变成“重培养轻使用”,拿出实在的留人举措,不是靠扣工资、扣社保、压档案、约定赔偿金等违规办法留人,而是真正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

  专家建议:不攀比 多适应环境

  针对高校毕业生出现“闪辞”现象,从事多年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全球职业规划师获得者、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于伟丽副教授给出了其专业说法。

  大学生就业难削弱稳定性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发展的做法已经非常普遍,所以,在生存的压力之下,就业的稳定性就会削弱,这是重要因素。

  大学生从考大学、选专业到求职方向的确定和岗位的选择,很少是出于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考虑,而往往是遇到可就业的机会,就努力抓住,可一旦从业后,就会发现有种种的不适应和不胜任,因此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辞职。

  大学生从众心理作怪

  大学生习惯于和同辈的比较,常常会与同届和上下届的同学做横向对比,如果发现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和工作待遇方面与别人有所不同,而这个不同又是自己不能认同的,就可能会选择辞职。

  于老师说,这种攀比心理不可取,大学毕业生应该学会在某一个岗位上重新开发自己潜力,树立信心,学习新生事物,正确认识自己,要有自己切合实际的判断力,不要轻易放弃有潜在发展前景的工作和已有的就业机会。

  

【到底谁“闪”了我的前程?】相关文章:

你成就了我职场故事06-18

我们的青春谁做主03-24

我的未来,谁主沉浮职业生涯规划书03-13

职业生涯规划之从我是谁做起11-14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从我是谁做起10-23

职场充电到底学什么好03-23

你的职场靠山是谁故事06-21

求职故事:我们的青春谁做主03-15

笔试与面试,到底谁是老大职场12-08

门为谁开职场故事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