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涯路上为自己行为负责

时间:2023-03-02 19:25:08 职业生涯规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职涯路上为自己行为负责

    人物:小林,某著名大学毕业生

    困惑:从小立志从事理论研究,当科学家,在这方面也已经表现出一些优势。面对保送研究生受挫,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产生怀疑,并进一步怀疑自己立志科研的初衷。考研还是继续工作,工作选择什么方向?在这样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期待一种点拨。

    小林之前已经完成了北森的职业测评,其性格描述为“建筑师型——聪颖机智的解决问题者:冷静、沉着,总是处于一种对未知与问题的分析与答案寻求中”。

    其实远观就可以感受到这种气息:他背着一个大书包,手里拎着一个水瓶,俨然是一个学生的典型表现,但他表情凝重,眼神中流露出的“困惑”是油然而生的。

    说到目前面临的困惑,他直言相告:自己其实从来都是很自信的,而且对未来当个科学家的理想从未动摇过。如果这次保研成功,他绝对不会来做职业咨询,也绝对不会相信、听从另外一个人对自己的“指导”。只是现在他经受了一次信念的冲击,需要重整自己所相信的东西。

    事因是这样的:小林一直学习成绩很好,顺利考入名校化学系。但就在他毕业争取保研的时候,因为成绩差几分而未果。他开始思考这其中包含的“社会意义”,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教育系统对人才的筛选,正是以考试分数为第一原则;如果以这样的原则进入研究圈,当了科学家,岂不还要整天面临这样无法“应付”的考试与成绩比赛?自己想追求的“科学家”并不是这个样子,那么,接下来该如何选择下一步的人生路?

    有研究表明,这种性格类型的人经常会有一种非常理性、纯粹的思维逻辑。他们的头脑中世界应该存在一种绝对可以预测的公式,依着这个公式可以通达科学的最高境界。整个探索的互动过程中,我反复进行着对他性格的确认,所有的证据都在印证他“问题解决者”的类型特点。

    一致的结论是:他具有理论研究的思维特点,具有做科学家的潜质。目前能够顺利考入这样的名校,也足以证明其智力水平优秀。让小林畅想“如果做了著名的化学家”会怎样时,他非常兴奋地描述了可能的状态,能强烈地感受到他身处其中的喜悦。只是,他的这个“科学家”的理想因为对社会规则的不解而受困。

    “那么这种‘不解’难道是错误的?”就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分析。从心理学角度,这就是一种“非理性”思维,即对事情加诸“必须”、“一定”、“绝对”的描述。其实,世界是辩证的,许多事情都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存在……与小林用这种非常理论化的语言互动,他非常认可——这正是这种“问题解决者”的话语结构。这时,他开始跳出“学术圈”来分析这其中的逻辑,他说:其实自由、纯粹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

    到此,其实咨询可以告一段落了。我就问他,你现在准备做些什么?

    小林说准备再好好考研,继续实践自己对“科学”的执著。

    循着职业规划的阶段,接下来可能需要与小林探讨一下职业世界以及行动层面的内容。我问他,你现在对下一步有没有一个决定?他说“已经有了”,他依旧那么冷静,但已经开始变得坚定了。

    我再次给他一个提示:也许在某些时候,有些人抱怨社会,而不去采取行动,这只是在给自己“不做某些”找的理由罢了。他会心一笑说,“我知道自己该如何为自己负责”。

    听到这句话,我相信小林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承诺。因为职业规划的终极目标就是:知己、知彼,有勇气行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结语:现在许多的毕业生,对世界有一种基于逻辑的理解,并经常地用这种理解来给自己一个不努力的理由。这种把负责外化的过程,经常会导致动力丧失。这其实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即学生对职业世界的理解,都或多或少与现实有出入,他们经常会对现实世界抱有过多的期望。面对这种情况,要引导学生更多地走出校园,去感受职业的现实、社会的现实。就学生的信息全面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他们去与真实世界的人们深入交流,这在职业规划领域叫“生涯人物访谈”,亦即就自己想从事的职业,找一位已经从事此职业数年的职场人士,与他们深入交流,这样才能够获得对这种生涯理想的深切把握。

文章关键字: 职业规划

【职涯路上为自己行为负责】相关文章:

职涯愿景07-31

容易断送你职涯陷阱08-05

职涯发展,切忌漫无目标07-31

人生导航图——职涯发展规划07-31

职场9大谜题:你的职涯行情如何?07-31

规划案例:职涯发展要具可行性08-19

要对自己的面试负责07-31

职业路上,做自己的主人07-26

为委员履职“充电”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