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是一件可以准备的事_综合指导

时间:2021-04-02 15:29:50 综合指导 我要投稿

找工作是一件可以准备的事_综合指导

去年找工作的时候 ,这篇文章给了我莫大的希望与帮助,今年看到学弟学妹们为这个事情操心,就把它贴出来分享,希望对在找工作的xdjm们有帮助。文章的作者是antumn,很和善很友好的一个人。

找工作是一件可以准备的事

写在正文之前

不知不觉又到找工作的季节,明天要回北大去参加campus recruiting talk,也有一些朋友开始写信发短信给我,讨论怎么写简历和求职信。关于找工作和写简历的心得,我大概讲过50遍,从小范围的交流到大规模的讲座,从20分钟的速成到几天的漫谈,听众从1个人到500个人。两年来,我一直乐此不疲。“人之患好为人师”,我就是这种毛病特别严重的人。

其实我开始得这种毛病是出于一种“回报”的心情。2003年3月,我第一次通过正式申请找实习,morgan stanley hong kong的summer analyst。当时我正跟着导师和师兄师姐在成都做项目,和师姐,一个真正的北大牛人,住在同一间屋里。我给她看简历,她大呼“不行”,并且熬夜替我改到凌晨三点。看完她改过的简历,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写简历是应该这样子的”,当时就傻了。就凭这份简历,我拿到面试机会,并进入final round,虽然最后没有拿到offer,但就是这次闯关让我对自己找工作有了信心,而师姐改的这份简历,就是我找工作的启蒙课。

九个月后,我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一夜之间被视为“牛人”,忽然理解其实这个世界多么冷酷,多么“以成败论英雄”。

于是,开始“分享”。冬天,第一次帮同班好友重写简历,两个人坐在雕刻时光,聊了好几个小时,聊我对写简历的体会,聊他所有的经历,花了两个晚上一起抽丝剥茧地整理出来。居然很成功,进了他一心一意想进的投行,一个很不错的投行、很理想的位置。所谓结果好一切都好,前半年折腾和郁闷都无所谓了。只有经历过这种折腾和郁闷的人,才会知道那是多么折腾和郁闷,才会知道不郁闷了是多么好。

后来就越改越多,改师弟师妹的,就像师姐当年一字一句地教我;也改妈妈同事的孩子的,满足一下她的虚荣心;在北大理教的阶梯教室讲过一次,彼时我开始工作不久,兴致勃勃,神采飞扬,像新东方老师一样受欢迎。

最后改得效果怎么样,我并不知道,因为找工作是一件太多因素的事,成功了当然决不能归功于我改过简历,失败了也不能说我讲错了什么;我只是喜欢,喜欢两个人坐下来,泡一壶茶(有的时候是一个火锅),郑重其事地说,好吧,让我们来想一想,你到底想做些什么,你到底做过些什么,然后把过去和未来细数一遍。

当年拿到offer,去未名job版上感谢大家,因为我一直是一个沉默的人,只是分享别人的,却从无贡献。后来答应job版版主写一下自己的经验,写了一些,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大概没有机会去未名发表。今天想起来,贴在这里。

先说说,为什么我的经验值得一看。原因并不是因为我“牛”,恰恰是因为我“不太牛”。我和许多人一样,背景和素质在同龄人中堪称优秀,但往北大清华的“牛群”里一搁,就很不起眼了。优秀永远是有界限的,每个人在某个环境里都可能最优秀,只是我们常常有一点贪心,想走得更远一些,于是折腾于是郁闷。因此,像我这样一般优秀、远远称不上出类拔萃的同学,却能拿到了很好的offer,或许会有些参考价值吧。因此,本文不适用于大牛。

也因为,我发现有好多人,就像当年的我一样,连找工作最最基本的“心理准备”都没有。有人教我们,要写简历,要买身好衣服,要化点淡妆,要练练英文,要准备“面试常用十八问”;可是,我从来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准备,直到自己摸索出来。所以,也写下来,

不过,我只找过一次工作,作为一个经管背景,没有任何正式工作经验的新鲜毕业生,找得也是经管类的工作。你看的时候,也不要太认真。

找工作的四个误区

第一,找工作容易给人错觉,觉得机会比出国多。出国只能申请有限的学校,受精力和申请费限制,一般就申请十来个。而工作感觉源源不断,合适的单位能数出几百个。即使是非常高端的工作(各行业的领先者),也有数十家。

但是,其实机会远没有想像得那么多。首先,竞争非常激烈。其次,找工作容易倦怠,机会容易夭折。从看招聘信息、准备材料投简历到一轮轮的笔试面试,绵延几个月,其间还时不时要受各种打击,令人十分疲惫。而找工作时你累了不能休息,不能像出国时休息一天再接着做材料、依然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你只能跟着招聘方的时间表走,也许你今天状态不好,一个工作就泡汤了。而且,找工作偶然性太大了,也许今天你抽到的即兴演讲题目比较别扭,或是做案例分析时思路不顺,就立刻惨遭淘汰。

所以找工作要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个小小的机会,时刻保持良好状态。

第二,只找自己看得上的工作。当人们在找工作和出国或者考研之间犹豫不决时,一个通常的说法就是:只找那种一旦拿了offer就愿意放弃出国的工作。这其实只适用于很少的人,我本人虽然幸存了,但正因为如此,深明其害,强烈不推荐这种做法。

一方面,因为找工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常是边面试、边学习、边总结,从而不断地进步;你越投入,获得的进步就越大,找到更好工作的可能性也越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通过不断面试,会觉得自己的英文口语显著提高了。其实不仅口语,各方面都会提高,这是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如果你的初始状态离“大牛offer”有一定距离,但通过与招聘方的互动、向竞争对手的学习和个人经验的积累,你就能够超越你自己。但若你“面且只面” 摩根斯坦利、麦肯锡,成功的概率就小得多得多得多。一句话,找工作要专心、专心找比不专心找结果肯定要好。

我第一次面ge的时候,一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十五分种的group case study;觉得自己像个傻瓜,连一个一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都说不清;而同组有些同学明显深思熟虑过。案例讨论时,他们能用上一些不错的framework,有榜有眼的。马上看到自己的差距,而且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当然这并不是说什么工作都要不加选择地去试,这就有点劳民伤财、自己折腾自己啦。如果因为over qualified被拒,还平添不必要的困惑、郁闷和不自信。在面试时,明明对那个公司不感兴趣,却煞有介事地大说假话,也是浪费脑细胞、徒增良心不安的做法。但是,适当地扩展目标公司的'范围,争取更多学习与进步的机会,却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与各行业、各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你可以对校园外的生活尤其是职业生涯有更为感性的认识,这对你理解、规划自己的未来大有裨益。说句实话,这几乎是我们惟一的机会,与那些真正在职场上打拼的人们坐下来,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另一方面,找工作是一个准备的过程。“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谁准备得越充分,谁就获得了先机。如果计划出国,二年级时你应该好好考g考托,跟随导师学习研究,写论文争取发表;如果计划找工作,你应该好好练习英文口语,暑假里“不择手段”地找一个好实习。两方面都能做好的人并不多。所以,大家还是要早做决定。

第三,找工作要准备的东东少,招聘方要求什么,我就准备什么。准备出国时,大家都知道要严阵以待,学校情况要呕心沥血地去了解,申请材料要地鞠躬尽瘁地去准备;谈到找工作时,不少同学却会以自然状态去面对笔试与面试。这是多么不智呀!按照我的想法,我们应该向新东方教我们如何准备gre一样去准备招聘。

大家知道,自从新东方大卸八块了gre,考g就不再是脑力活,而成了一个体力活和毅力活。可以说,不是像ets设计的,谁智商高谁分数高,而是谁准备充分谁分数高。当然,英文很烂的人还是会考不好,但可以通过新东方设计成熟的方式去准备,极大程度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并且考得比自己实际的英文水平好。找工作也是如此!

试想,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花旗汇丰恒生渣打的数学逻辑笔试题,也就是ets或类似机构出的,咱们也应该弄个十套八套真题来分析分析练一练。当然这题不一定找得到,可以用gre、gmat中的数学图表题、逻辑题来模拟。做简历、面试和案例分析也是如此。精心准备和不准备大不相同。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申请渣打银行时通过网上提交简历,一旦通过,你会收到一个帐号,让你去某网址做在线数学测试。先找个对渣打银行没兴趣的朋友投一份,“骗一个帐号”,“模考”一次;然后再用自己的帐号去做。其实题目一点儿也不难,只是熟悉一下网页界面、出题方式吧。

第四,找工作只要英文口语好和简历漂亮(有特别好的成绩和实习)就行了。要知道,这两条都是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条件。一方面,简历不漂亮可以做漂亮(当然不是用说谎的办法);口语不好可以用准备来弥补,至少在面试时显得比你实际的水平好得多(不要不信啊,这一点是无数实践检验过的)。另一方面,在跑道的尽头,最后一轮面试时,你周围的选手已经全是简历漂亮口语好了,但并不是所有这样的人都能胜出的。

因此,要意识到简历和英文口语只是载体,你要用一切材料和语言告诉招聘方,你是多么优秀、多么合适。你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才是最核心的。

总之,衷心希望大家走出这些误区,记得:第一,好好找,才能找到好工作;第二,好好找,就能找到好工作!


【找工作是一件可以准备的事_综合指导】相关文章:

大四找工作那些事07-16

求职故事:有社保是找工作的基本要求07-12

找工作的辛苦经历08-22

会计女孩找工作的经历07-16

北京找工作攻略08-28

古人如何找工作09-13

古人找工作故事09-13

毕业生的找工作故事10-04

我在美国找工作的故事09-03

大学生找工作的故事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