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11 编辑:军明

  孔子有过许多名言,对当时的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对于后世的影响却是非常深厚。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孔子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2005年3月8日,《参考消息》第14版整版转载了香港《镜报》文章《西方人心目中的孔圣人--孔子在国外》和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孔子再次周游列国》,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孔子及其思想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在西方人心目中,孔子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

  西方人心目中的孔圣人

  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基座上刻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

  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在西方的300年

  最早把儒学介绍给西方人的是明清时期来华的传教士。传教士利玛将《论语》译成了拉丁文,于168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可见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是最早的孔子著作英译本,该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孔子)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西方的儒学研究

  18世纪时,孔子学说就在欧洲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到了20世纪,西方出现了钦佩孔子的高潮,60年代在大众中形成了东方文化热。

  西方人看来,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没有留下“亲笔”作品、但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三个伟人之一。流传下来的《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在他去世后写的;记录古希腊苏格拉底思想的《辩白》是由他的学生柏拉图在他被处死以后写的;描述耶稣言行的《福音书》也是由他的门徒在他被钉上十字架后几十年里完成的。

  20世纪以前,意大利、法国在研究儒学文献方面达到了一定水平。英国传教士理雅各完成的四书五经、《老子》、《庄子》译著,被称为19世纪英语世界最杰出的汉学成果之一。美国人对儒家的研究要晚得多,美国学者顾立雅的《孔子与中国之道》代表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儒家研究水平。

  耶稣比孔子晚5世纪

  孔子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也曾说过“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这两句名言在西方被称为“黄金律”,但是耶稣比孔子要晚整整5个世纪!虽然孔子不是宗教创始人,但国外却常把孔子与耶稣、穆罕默德以及释迦牟尼相提并论。

  孔子与“亚洲价值观”

  如果说经济增长与其背后的文化存在着必然联系的话,有人把“东亚经济模式”称之为东方“儒家资本主义”。1995年11月19日,《华盛顿邮报》载文说:“亚洲的政治家、学者和商界领导人自豪地宣称,他们有孔子文化模式,认为他们的文化价值比我们的好。”1996年1月8日,伦敦《金融时报》刊登文章,教训美国人应向亚洲学习,“美国如果鼓励美国人自愿地去采用一些孔子的教诲,其社会将会有莫大的受益。”美国1999年出版的《孔子住在隔壁:东方在教导我们西方应如何生活》一书指出:“东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成为荣的工业社区,社会奇迹也伴随着经济奇迹而产生,因为生活在那里的人通常坚守着儒家的教导。”

  孔子与现代管理

  不少东方和西方的学者认为,从复杂变化的情势中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中庸”。日本人竹添光鸿把中庸解释为“合情、合理、合法”,即“合理化管理”。有人用M理论来代表中国人的管理之道,M是英文中人、中庸与管理的字首,在英文26个字母中,M正好居中,正合中庸之道。

  两千年孔子影响外围世界

  如果说世界历史上有位古代思想家的学说影响了人类社会,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今的世界,那么这位思想家非孔子莫属。两千多年前,中华文化就开始影响着它的外部世界。

  儒学在日本

  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

  儒学在大和时代进入日本。在当代,日本的儒学已经融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情感及生活方式之中,成为日本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态可以用“日用而不知”来括。

  日本民族以“有用性”为准则不断摄取与利用多元的外来文化,从而形成其民族文化。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

  韩国尊儒最甚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2004年的“释奠大祭”不仅在汉城,而且在全国的234所“乡校”同时举行。大约在1600年前的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民族就开始了纪念孔子的释典,并一直延续至今。

  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韩国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韩国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名言网©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