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名言警句解释

发布时间:2017-12-16 编辑:结珍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下面的是小编分享的与曾国藩名言警句解释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名言网!

曾国藩名言警句解释

  曾国藩名言警句解释

  1.曾说:“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人一生中有五类影响你命运的人,依次是父母、老师、朋友、领导、配偶。如果他们都能冠以一个“好”字,那将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2.曾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古来才人,有成有不成,所争每在疏密二字。”不用解释了吧,疏密太重要了,还有就是识重于才。

  3.曾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这个学问太深了,但曾国藩以相人识人,以识人用人出名,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知人之明达到尽致。曾国藩在日记里写:“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所以当领导的要学点相人术。

  4.曾说:“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在选人时,曾不喜欢用官气重、夸夸其谈的人,并以“德大于才”为用人第一要旨。用了有才无德之人,到最后一刻把自己害惨了。

  5.曾说:“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坏国,丧家,亡人,皆猜忌之所致。”怎样尽量地避免被猜忌也是一门大学问。有一个成语“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因为那样容易被怀疑偷瓜摘李。

  6.曾说:“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所以说做人还是低调比高调妥当多了。做乌龟胜过做刺猬,具有乌龟性格的人,不会有死敌,即使对他有敌意的人,最后都会成为他的朋友;而有刺猬性格的人,则不会有太多的朋友,因为人人都怕惹他。

  7.曾说:“古来无与宗族乡党为仇之圣贤。”所以说修养的目的无非和谐二字。内在的,身心和谐;外在的,与人和谐、与天地万物和谐。孔子说:“修已以安人。”要做一个让老人放心、让朋友信任、让少年敬重的人,这就是圣人的追求。号称“六亲不认”是有大忌的。

  8.曾说:“军事变幻无常,每当危疑震撼之际,愈当澄心定虑,不可发之太骤。”所以说打耳光摔杯子是没有用的。

  9.曾说:“越自尊大,越见器小。”小孩子才爱表现,渴望被关注。

  10.曾说:“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所以说名气大也要hold得住。

  11.曾说:“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这个道理已多人现身说法了。

  曾国藩名言警句

  1、 打掉牙和血吞 ——曾国藩

  2、 但行耕耘,莫问收获。 ——曾国藩

  3、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曾国藩

  4、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得,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子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做主。 ——曾国藩

  5、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曾国藩

  6、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曾国藩

  7、 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国藩

  8、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

  9、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曾国藩

  10、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曾国藩

  11、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曾国藩

  12、 心至苦,事至盛也。 ——曾国藩

  13、 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 ——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

  14、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曾国藩

  15、 好谈己长只是浅。 ——曾国藩

  16、 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曾国藩

  17、 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而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炫彼夺,而大不可。 ——曾国藩

  18、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节。 ——曾国藩

  19、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曾国藩

  20、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曾国藩

  21、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曾国藩

  22、 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曾国藩

  23、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曾国藩

  24、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曾国藩

  25、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曾国藩

  26、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曾国藩

  27、 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曾国藩

  28、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曾国藩

  29、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为有所利而成者居半,有所既有所逼而成者居半。 ——曾国藩

  30、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曾国藩

  31、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曾国藩

  32、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曾国藩

  33、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曾国藩

  34、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曾国藩

  35、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曾国藩

  36、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曾国藩

  37、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曾国藩

  38、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曾国藩

  39、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曾国藩

  40、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曾国藩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