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17-06-16 编辑:bin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组建于1999年7月,设有物理学系、机电工程系、航空系和微机电研究中心(原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物理学系创办于 1923年,机电工程系由国际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卓越的电机工程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前校长萨本栋教授于1940年亲手创办,航空系于2008年复办。各系创建以来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极营造勤奋好学、善于思索、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的学风氛围,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包括两院院士谢希德、曾融生、闵桂荣、阙端麟、陈一坚、艾兴、张启先、许居衍,卫星测控专家上官世盘,国际著名传感器专家葛文勋,国际电网理论专家苏林翘,台湾新竹科技园创始人何宜慈,著名实业家、教育家邵建寅等。

  学院以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核心、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学院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1个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工科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点,6个本科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还拥有教育部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半导体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等离子体与磁共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MEMS重点实验室,厦门市ME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创新方法(TRIZ)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半导体光子学研究中心、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澳大利亚功能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精密工程研究所、微纳米加工与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非硅微纳系统制造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平台。

  师资力量坚实雄厚

  学院汇集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已形成了一个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学术气氛浓厚的教学科研群体。学院现有1位院士、2位双聘院士、1位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2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授44人(博导23人),副教授44人,助理教授46人。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筑成了学院发展的基石。雄厚的师资力量亦铸就了一流的教学质量,学院老师在教学上曾获得精品课程、优质硕士学位课、教学成果奖等多种奖项。

  科学研究极具潜力

  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致力于高、新、特的项目研究,注重与厦门特区、高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为地方发展服务。学院现有“985工程”二期“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科技创新平台。学院近五年来承担着国家863和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50多项;每年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达200篇次;获得多项专利,多项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和福建省的科技奖励,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已初步形成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格局。

  人才培养颇具成效

  基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面向工程技术应用,发挥理工结合优势,学院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应用型人才,现有本科生1492人、硕士生334人、博士生93人。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活动,近五年来共有40余名学生分别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建昊奖学金、中国仪器仪表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和银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等奖项。

  奖(助)学金设立情况

  学院还重视对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的奖励和资助工作,在各届系友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以下11项奖学金和2项助学金。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