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介绍

发布时间:2017-07-24 编辑:bin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华北电力大学的骨干学院,是学校为了优化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资源于2006年7月设立的。学院由原来的电气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合并而成,在保定设立电力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在北京校本部设置灵活的教学和科研基层组织。四十多年来依靠全体老师的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学院取得了累累硕果。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5个学科均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和电路与系统),两个工程硕士授权点(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五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工程与管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工理论新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三个学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形成了以电气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为主体的多个学科,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2005年《电机学》和《电磁场》两门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2006年《电路理论》获北京市精品课程。学院还建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电力)”等本科生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实验室面积总共近5000平米,为本科生的科技创新和专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拥有“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战略防御”教育部创新团队、“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电压技术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研究队伍和基地,为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了一流的研究条件和平台。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近300项,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和其他省部级重点项目 5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5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获专利6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7项;出版专著和教材 10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已与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今天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着一支学术造诣高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其中有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杨以涵教授,我国微机继电保护方向的奠基人杨奇逊院士。学院本部共有教职工16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4人,副教授37人。教师中博士生导师 20人,硕士生导师5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形成了一支以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学术骨干,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721人,硕士研究生459人。2006年学院本科生招生738人;2007年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275人,博士研究生计划招生57人。学院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来我院就读的留学生人数日益增多,04级“2+2”项目班33人已于今年8月赴英国进行后两年的学习。

  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硕士论文选题90%以上是来自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生产实际的攻关项目,学位论文水平较高,得到了校内外同行的好评。一大批研究生毕业后取得多项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大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