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7-12-23 编辑:少冰

  随着2017考研的到来,考研的相关信息也开始出台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2016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视觉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 )

  A.有无自变量 B.有无因变量 C.控制额外变量 D.有无研究假设【解析】选C。张明用的是实验室实验法,李亮用的是自然实验法,两种研究方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实验室实验对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而自然实验控制额外变量不够严格。

  2.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 )

  A.斯滕伯格 B.布鲁纳 C.奈塞尔 D.西蒙

  【解析】选C。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

  3.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味觉

  【解析】选A。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在裂脑人实验中,假设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 )

  A.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 B.右手选出苹果

  C.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 D.口头报告看到了苹果

  【解析】选A。每个半球只对来自身体对侧的刺激作出反应,并调节对侧身体的运动。题目中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投射在脑的右侧,被试用左手很容易从屏幕后选出苹果。但是语言是左半球控制的,所以被试不能口头报告看到苹果。

  5.若以黑色圆点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 )

  A.3—4个 B.4—5个 C.6—7个 D.8—9个

  【解析】选D。研究表明,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是:外文字母4~6个,黑色圆点8~9个,几何图形3~4个,汉字3~4个。

  6.剥夺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后,让其重新入睡,其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 )

  A.增加 B.消失 C.减少 D.无变化

  【解析】选A。睡眠剥夺的试验一旦结束,REM出现的时间提前,时间也延长,出现的次数增加,说明REM遭到剥夺后要求补偿的趋势最为强烈。

  7.在声音传导的过程中,中耳三块听小骨把声音最终传递到( )

  A.科蒂氏器 B.正圆窗 C.卵圆窗 D.前庭器官

  【解析】选C。中耳由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组成。当声音从外耳道传入鼓膜时,引起鼓膜的机械振动,鼓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把声音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震动。

  8.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移动,使人们联想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这种现象称为( )

  A.运动后效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动景运动

  【解析】选B。诱导运动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月亮在云中穿行。

  9.右图所示的向日葵近疏远密,它说反映的视觉线索是( )

  A.空气透视 B.线条透视 C.纹理梯度 D.对象重桑

  【解析】纹理梯度(结构极差)——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向日葵的近疏远密反映的是纹理梯度。

  10.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是( )

  A.社会比较 B.监狱模拟 C.从众 D.社会助长

  【解析】选D。早在1897年,N.特里普利特进行了有关他人在场对个人行为影响的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他研究了人们骑自行车的速度,发现个人单独骑自行车的速度要比一群人一起骑自行车的速度慢20%。后来,他又以一群10-12岁的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实验内容是卷线,发现团体卷线比单独工作的效率高10%。后者被认为是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室研究。

  11.小明嚼口香糖玩时,不慎将10元纸币掉到狭缝里,几经尝试,无法用手取出,最后在别人建议下用口香糖粘出,小明开始没有用这样的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 )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动机 D.知识表征

  【解析】A,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叫功能固着,通常我们会认为某种东西固有某种功能,它只可解决某种问题,因此在需要用它解决别的问题(砸开果壳等)的时候,不能打破这种功能固着的倾向,就会影响到对问题的解决。在别人提出建议之前,小明只知道口香糖是一种食物,并没有意识到口香糖可以粘东西的作用,属于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12.进行三段论推理时,有时出现错误的结论。例如 “有些哲学家是诗人,有些诗人是画家,所以有些哲学家是画家。”伍德·沃斯对这种错误推理的解释是( )

  A.前提逻辑量词产生气氛影响人的结论

  B.没有根据前提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

  C.在推理中过程中没有集中注意力

  D.个体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解析】A,三段论推理中,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如所有、一些等)产生一种“气氛”,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但这一结论不一定正确。题中推理的错误主要是由于逻辑量词产生的气氛效应。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语言的特征的是( )

  A.具有社会性 B.具有句法规则

  C.有限的词语能产生无限的语句 D.词语与其所代表的意义的联系是必然的

  【解析】D,语言的特征包括以下特征(1)创造性,是指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组合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2)结构性,是指语言受到规则的限制,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将个别单词组合成有意义的句子。(3)指代性指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4)社会性与个体性是指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因此具有社会性;而语言行为有据有个体的特点。(5)意义性是指每一个词或者句子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含义能够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但语言符号与其所代表的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的联系。

  14.一般认为,口吃属于( )

  A.语言理解障碍 B.语言产生障碍 C.语言知觉障碍 D.语义加工障碍

  【解析】B,言语产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词汇选择阶段,也就是说话者根据交流的情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或者观点转变成具体的概念;语音形式编码阶段,即前面选择好的词条激活跟它对应的的语音代码;发音运动阶段,也就是大脑将音位编码阶段形成的发音动作指令发送给发音运动系统来执行。前两个阶段均属于言语计划阶段的过程,而发音运动阶段属于执行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交互进行的,言语能力正常,说话者可以自行调整计划与运动之间的时间关系,如果言语能力有缺陷,就有可能在言语计划和执行之间出现问题,导致言语不流畅,如口吃。

  15.根据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一致,则智商是( )

  A.50 B.75 C.100 D.125

  【解析】C,比率智商是指智龄与实际年龄(生理年龄)之比,其公式为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若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一致,则其智商为100。

  16.在智力的PASS模型中处于最高层次认知过程的是( )

  A.注意 B.计划 C.同时性加工 D.继时性加工

  【解析】B,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① 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② 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③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负责监督、管理、调节其他心理过程。

  17.人们在自我表露时候通常遵循的原则是( )

  A.相互性 B.折扣 C.公平性 D.自我监控

  【解析】A,自我表露对人际关系发展有重要影响,其中相互性是人们在自我表露时通常遵循性相互性的原则。

  18.不属于大五人格因素特质的是( )

  A.开放性 B.精神质 C.神经质 D.宜人性

  【解析】B,①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②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③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④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⑤神经质: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因为这五个因素在很多人格研究中都呈现显著,因而被称为“大五人格理论”。

  19.将潜意识理论从个体意识发展为集体意识的学者是( )

  A.阿德勒 B.罗杰斯 C.荣格 D.弗洛伊德

  【解析】C,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认为人格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结构,又是一个层次分明、相互左右的结构,由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组成。

  20.当玩具在眼前消失,儿童认为它仍然存在的,这个描述对应的概念是( )

  A.客体永久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运算 D.守恒

  【解析】A,客体永久性也称为物体恒存,是婴儿在感知运动阶段产生的重要的心里现象,它是指当物体在婴儿面前消失,婴儿仍旧认为它是存在,并没有消失。

  21.大多数儿童在许多记忆任务上的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持信息加工观点的研究者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

  A.发展过程中具体的记忆发展变化

  B.父母和老师的强化效应随儿童年龄逐渐积累

  C.随儿童成长,他们可相对使用更多样化的记忆策略

  D.对儿童而言,记忆能力的测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变的更可靠。

  C【解析】:弗拉维尔等提出了记忆策略发展的三个阶段:0-5岁,无策略;5-7岁,不能主动应用策略,需要诱导;10岁后,主动自觉采用策略)

  22.在同伴提名中,受到同伴正向提名较少、负向提名较多的是

  A.受欢迎儿童 B.被拒斥儿童

  C.有争议儿童 D.受忽视儿羞

  B 【解析】被拒斥儿童受到同伴正向评价少,负面评价多。

  23.特雷恩(R.Tryon)的选择性繁殖实验证明了

  A.可以通过训练改善老鼠的迷盲学习能力

  B.老鼠的迷宮学习能力与其自然成熟相关

  C.老鼠的迷宮学习能力受其基因组成的影响

  D.老鼠比鸽子具有更好的迷宫学习能力

  C 【解析】选择性繁殖主要区别于自然繁殖,是用已知的父本母本定向培育,该方法主要为了证明基因的作用。

  24.根据屈布勒一罗斯(E. Kübler-Ross)的观点,死亡应对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这些阶段依次是

  A.愤怒—否认—抑郁—乞求—接纳 B.否认—抑郁—乞求—愤怒—接纳

  C.愤怒—抑郁—否认—乞求—接纳 D.否认—愤怒—乞求—抑郁—接纳

  D 【解析】临终的状态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阶段、愤怒阶段、乞求阶段、抑郁阶段、接纳阶段。

  25.下列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图式是知识的一种表征方式 B.图式是概括化的动作模式

  C.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D.图式是具有可逆性的一种操作

  A 【解析】皮亚杰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并把图式分为“动作图式”、“符号图式”和“运算图式”,A不属于皮亚杰理论中图式的概念。

  26.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必须“超越给定信息”。这一观点强调的学习过程是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动机

  B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转化即超越给定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27.根据加涅的观点,属于连锁学习范畴的是

  A.辨别学习 B.言语联想学习

  C.具体概念学习 D.定义概念学习

  B 【解析】连锁学习指学习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

  28.根据多伊奇(M.Deutsch)的观点,最能激发学生掌握目标动机系统的课堂结构是

  A.竞争型课堂结构 B.合作型课堂结构

  C.个体化型课堂结构 D.混合型课堂结构

  C 【解析】个体型课堂结构激发以掌握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个体型结构很少注重外部标准,强调自我发展和自身进步。由于个体型结构强调的是完成学习活动本身,即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不注重他人是否完成学习,因此它强调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完成学习,获得自我的进步和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产生很强的自豪感;失败则会产生内疚感,但也不会认为自己无能,而是通过增加努力或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来争取下次的成功。

  29.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不是相互对立的,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不断内化。持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

  A.成败归因理论 B.言语联想学习

  C.自我价值理论 D.自我决定理论

  D 【解析】自我决定理论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决定的学习动机。

  30.普雷马克原理是指

  A.用低频活动作为高频活动的强化物 B.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C.用低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D.用高频活动作为高频活动的强化物

  B 【解析】普雷马克原理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31.在以前学习中得到提高的某种官能,对后来涉及该官能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效应.持这一观点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因素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换说

  A 【解析】形式训练说假定,人类大脑的许多区域代表了许多不同的官能。人的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组成的,不同的官能活动相互配合就构成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加力量(能力)。

  32.首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的学者是

  A.笛卡儿 B.冯特 C.铁钦纳 D.赫尔姆霍茨

  B 【解析】实验心理学一词,是 1862 年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 的导言里最早提出来的。

  33.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

  A.历史因素 B.成熟因素

  C.统计回归效应 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

  A 【解析】某一时期社会事件的影响属于历史因素。

  34.既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每个加工阶段特点的实验是

  A.库珀(L.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

  B.汉密尔顿(W.Hamilton)的字母转换实验

  C.克拉克(H.Clark)的句子一图形匹配实验

  D.斯腾伯格(S.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B 【解析】即开窗实验。

  35.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缩写是

  A. PET B. fMRI C. MEG D. ERPs

  B 【解析】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英文为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缩写为fMRI。

  36.根据表中所列的信号检测论实验结果,可计算出d`真值为

  某信号检测实验结果

  P(ylN) P(ylSN) ZN ZS ON OSN

  0.04 0.29 -1.75 0.55 0.09 0.34

  A. -1.20 B.0.25 C.0.43 D.2.30

  D 【解析】d′=Z击中-Z虚惊。

  37.在研究双眼辐合对大小-距离判断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在刺激物的实际大小和实际距离都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辐合角度的增大

  A.个体知觉的距离愈近 B.个体知觉的距离愈远

  C.个体的距离知觉愈好 D.个体的距离知觉愈差

  A 【解析】辐合角度越大,个体知觉的距离越近。

  38.黄色颜料和绿色颜料混合所得到的颜色,其明度是

  A.与黄色保持一致 B.与绿色保持一致

  C.两种颜色的明度相加 D.两种颜色的明度相减

  D 【解析】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39.探讨注意在多个并行任务间的指向和调节作用时,常用的研究范式是

  A.双侧任务范式 B.双任务范式

  C.提示范式 D.搜索范式

  B 【解析】双任务范式(Dual-Task Paradigms)关心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行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用的。

  40.采用拉丁方设计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A.消除法 B.恒定法 C.抵消法 D.随机控制法

  C 【解析】抵消平衡法:在额外变量既不能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程序设计的方法抵消或平衡额外因素带来的误差。

  通常其用来应对实验中的顺序误差、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疲劳效应、练习效应等,如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

  41.在进行视觉实验时,视觉刺激会对视觉感受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

  A.只有强光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B.只有弱光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C.强光和弱光都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D.强光和弱光都会提高视觉感受性

  A 【解析】强光降低视觉感受性,弱光升高视觉感受性。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42~44题,

  下表为一个考察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问题难度训练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易 95 97

  难 30 60

  42.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嵌套设计 D.事后回溯设计

  B 【解析】为了避免练习效应,最好选用被试间设计。

  43.根据所列结果,该实验可能存在

  A.交互作用 B.易化作用 C.抑制作用 D.强化作用

  A 【解析】不同难度下,不同方法的效果不同,是交互作用。

  44.根据所列结果,还应考虑实验可能存在

  A.霍桑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地板效应 D.天花板效应

  D 【解析】在容易条件下接受不同方法教学的学生成绩均接近满分,可能存在天花板效应。

  45.信度系数的定义公式是

  A. B. C. D.

  46.某个测验由于条件限制,只得到了一次施测数据。此时计算该测验的信度应该使用

  A.多质多法 B.复本法 C.分半法 D.重测法

  C 【解析】只有一次数据可以用分半法。ACD均需要多次数据。

  47.某研究中共有3组被试,每组12人,进行方差分析时,误差自由度为

  A.2 B.11 C.33 D.35

  C 【解析】总自由度为3×12-1=35,自变量自由度为3-1=2,故误差自由度为35-2=33。

  48.关于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的表述,错误的是

  A.均可用于大规模的团体施测

  B.可用于官兵选拔和职位配置

  C.可用于企事业领域人员选拔

  D.前者为非文字测验,后者为文字测验

  【解析】D,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均属于团体测验,可用于团体施测,最初是用来选拔官兵并剔除不合格对象的,后来也可用于企事业领域人员选拔;陆军甲种测验是文字型测验,乙种测验属于非文字测验,用于非英语母语和文盲者使用。

  49.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第四版)测查的能力因素主要包括

  A,言语理解、知觉组织、工作记忆、加工速度

  B.分析能力、人际关系,图形分析、类比推理

  C.语词关系、认知风格、工作记忆、空间推理

  D,词汇能力、知觉组织、创造能力、抽象推理

  【解析】A,韦氏智力量表(第四版)结构变为“四指数”结构,即言语理解指数、知觉推理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和加工速度指数,这也是继承了第三版韦氏智力测验经过因素分析得出的结果,即言语理解因素、知觉组织因素、集中注意力或克服分心因素以及加工速度因素。

  50.测量的基本要素是

  A.信度、效度 B.参照点、单位

  C.参照点、信度 D.单位、效度

  【解析】B,测量的基本单位是参照点和单位。

  51.一个呈负偏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其众数、中数、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关系是

  A.三者相等 B.众数最小 C.中数最小 D.算术平均数最小

  【解析】D,负偏态中,众数、中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分布为M < Md < Mo

  52.关于下列四个图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a中两个随机变量的均值不同,方差相同

  B.图b中两个随机变量的均值相同,方差不相同

  C.图c中两个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均不相同

  D.图d中两个随机变量的均值相同,方差也相同

  D 【解析】图d中两个变量均值相同,方差不同。

  53.下列关于概化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属于随机抽样理论

  B.关于行为测量可靠性的理论

  C.关于被试能力估计的理论

  D.全域分数类似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

  C 【解析】考察概化理论的概念。

  54.关于克龙巴赫α系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α系数可用来描述0、1计分测验的信度

  B.α值是所有可能的分半系数的平均值

  C.α值大,测验信度一定高

  D.α值小,测验信度一定低

  D【解析】α值大,测验信度一定高

  55.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采用△=13+4Z表述题目难度,式中△字母表示题目难度值,Z表示由P值转换得来的标准分数,其取值范围为-3—3。根据正态分布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属于等比量尺

  B.△值越大,题目越难

  C.通过率P=0.50时,△=13

  D.△以25为上限,1为下限

  A 【解析】△不包含0,不属于等比量表。

  56.在Logistic三参数模型项目特征曲线(ICC)上,拐点处的斜率表示的参数是

  A.难度 B.区分度 C.猜测度 D.能力值

  B 【解析】斜率都是表示区分度的。

  57.在各类选拔性测验中,若不同测验分数可以互相补偿,则用来合成不同测验分数肚饿最恰当方法是

  A.原始分数相加法 B.线性等值法 C.多元回归方法 D.汇编栅格法

  C【解析】当同时采用几个预测源来预测一个校标,而这些预测源变量之间又具有互偿性时在合成测验分数时可以采用多元回归法。

  58.两个变量分布都是真正的二分变量,要计算两者之间的关系系数,最恰当的方法是

  A.四分相关 B.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B【解析】四分相关:两个变量分布都是连续变量,被人为划分成二分变量。

  相关:两个变量都是真正的二分变量。二列相关:两个变量都是连续变量,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划分成二分变量。点二列相关: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另一个变量是真正的二分变量。

  59.当样本容量增大一倍时,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长度会

  A. 扩大一倍 B. 缩小一倍 C.扩大1.414倍 D.缩小1.414倍

  D【解析】置信区间的公式为X±Z*σ/√n,当n变成2n时,σ/√n缩小1.414倍,则置信区间长度缩小1.414倍。

  60.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检验及解释率的计算方法是

  A. 偏相关分析和计算信度系数 B.方差分析和计算决定系数

  C.多重检验和计算回归系数 D.因素分析和计算拟合指数

  B【解析】有效性检验是利用方差分析原理,解释率则计算决定系数R2,反映了自变量对因变量变化的解释程度。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61-63题。

  下表是一次大规模考试中一道单项选择题的数据统计表,表中样本人数为2320人,被试分为五组,每组464人,该选择题满分为2分,正确答案为D

  选项组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选择比率

  A125805139370.143

  B1401339598900.235

  C59557557360.122

  D1401962432703110.5

  61.所有考生在该题上的得分的平均分是

  A. 0.3 B.0.5 C.1.0 D.1.2

  C【解析】正确选项D的选择率是0.5,表示总人数中有一半的人选择正确,得2分,另外一半的人得0分。所有考生的得分平均分则应该是1分。

  62.该题目得分的标准差为

  A.0.3 B.0.5 C.0.8 D.1.0

  D【解析】平均数是1,得分是2或0,则每一个考生的离均差都是1,即x-μ=1.根据标准差的公式可知结果为1。

  63.如果正确回答该题的考生其测验总分的平均分值为75分,错误回答该题的考生其测验总分的平均分值为65分,所有考生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00,那么,该测量的区分度为

  A.0.1 B.0.5 C.0.86 D.1

  B【解析】根据点二列相关公式可得r=0.5。

  64.一次测验的分数的服从方差为25的正态分布,某学校共有100名学生参加测试,其平均值为70分,若置信水平为0.99,则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A.[69.5 70.57] B.[68.71 71.29] C. [67.52 72.48] D.[63.55 76.45]

  B【解析】置信水平为0.99,则临界值为2.58,根据公式X±2.58σ/√n。σ=√25,n=100.

  65.有300名考生,期中和期末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62,两次考试成绩平均分数均为80分,如给所有考生的期中成绩各加8分,加分后两次成绩的相关系数是:

  A.0.52 B.0.62 C.0.70 D.0.72

  B【解析】N为成对数据的数目,S为X变量的标准差,Sy为Y变量的标准差。可知r大小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人格的特征有: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解析】选ABCD。人格的特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67.相对问题的解决的算法策略,启发策略的优点,主要有

  A保证问题解决 B节省时间 C解决问题尝试的次数少 D受定势影响小

  【解析】BC。与算法式不同,启发式并不能保证得到答案,但这种缺点可以通过其容易且速度快的优点而得到补偿。

  68.根据斯滕伯格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包括的成分有

  A经验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获得成分 D元成分

  【解析】BCD。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69.在利他行为研究中,影响旁观者效应的因素有

  A责任分散 B时间压力 C评价恐惧 D情境的不确定性

  【解析】ACD。引起旁观者效应的主要原因与以下的几个因素有关:① 责任扩散;② 情境的不明确性;③ 评价恐惧。时间压力因素是影响助人行为的情境因素。

  70.安斯沃斯设计了一种被广泛用来测量婴儿依恋品质的试验程序,下列关于该程序特征的阐述错误的是

  A评估家庭中亲子互动的频率

  B观察婴儿在某种设置的情况中是否表现出寻找依恋对象

  C观察各种社会性情境中亲子互动,以评估儿童依恋特征

  D观察不同文化中的亲子互动,以揭示婴儿依恋本质特征的跨文化差异

  【解析】AD,陌生情境测验主要为了考查婴儿的依恋类型,并不是为了评估亲子互动频率。

  71.在对学习含义的理解上,将学习分为习得和表现的心理学家有

  A托尔曼 B斯金纳 C格斯里 D班杜拉

  【解析】AD,托尔曼的潜伏学习认为个体在得到强化之前已经获得了学习,但只有清湖后才表现出来;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的实验中,同样指出了儿童在观察之后的奖励和惩罚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72.下列通常用于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有

  A. DRM范式 B. K/R范式 C.点探测范式 D.序列反应时范式

  【解析】A,B。错误记忆研究范式包括:集中联想程序范式,即DRM范式;类别联想程序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无意识知觉范式;KK范式;KR范式等。

  73.下列属于被试间设计的是( )

  A.对照组设计 B拉丁方设计C完全随机设计D.ABBA

  【解析】AC,拉丁方设计和ABBA设计是在被试内设计中为了平衡实验条件采用的两种方法,因此属于被试内设计。

  74.某学生在智力测验上的IQ为115,如果利用另外的方式报告分数,还可以表示为( )

  A 标准分数1 B T分数60 C百分等级84 D 标准分数8

  【解析】ABC,离差智商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智力分数,T分数是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的分数,百分等级是个体在常模中所处的相对位置,表示的是处于该水平以下个体所占比例。若智力测验上的IQ为115,表示原始分数在所在的分布中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这相当于84的百分等级,转换成T分数为60。

  75.影响统计功效的因素有( )

  A处理效应大小 B 显著性水平的设定 C 检验的方向性 D 样本容量

  【解析】ABCD,影响统计功效的因素包括四个方面,(1)处理效应大小:处理效应越明显,检验力越高。(2)显著性水平α:显著性水平越高,检验力越高。(3)检验的方向性:同一显著性水平,单尾检验的效力高于双尾检验。(4)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越大,标准误越小,样本均值分布越集中,统计检验力越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76.简述费希纳定律和史蒂文斯定律

  【参考答案】

  (1)费希纳定律

  a.费希纳定律也称对数定律,它预测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对数关系,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量的增长。Ψ=KlogΦ,其中Ψ是心理感觉的量值,Φ是物理刺激高处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K是固定的系数。这个公式就是费希纳定律,它表明感觉强度的变化和刺激强度的对数变化成正比。

  b.费希纳成立的条件:假定韦伯定律对所有类型和强度的刺激都是正确的;假定所有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

  (2)史蒂文斯定律

  a.史蒂文斯提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共变关系是一个幂函数关系,因而这一定律也被成为幂定律。,其中S是感觉量,b是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是感觉通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幂函数的指数值决定着按此公式所画曲线的形状。

  b.幂定律不适用于十分靠近阈限的微弱刺激,史蒂文斯等又提出了修正的幂函数,从刺激中减去一个常数:S=b(I-I0)a,这样就可适用于全部可知觉的刺激范围。

  77.简述斯滕伯格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三种假设及研究成果

  【参考答案】

  短时记忆的提取指的是把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回忆出来,或当该刺激再现时能够再认。

  Sternberg 采用加法反应时,进行了短时记忆提取的实验研究,假设短时记忆中被试对记忆项目的检索和提取分为三种方式:

  (1)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如果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找到目标项目的搜索比找不到目标项目的搜索反应时短。

  (3)完全系列扫描: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是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它们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

  78.简述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专家、教师、辅导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需要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包括: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两种重要理论。

  79.编制心理测量量表时选定常模的步骤

  【参考答案】

  制定常模需要三步:

  (1)确定有关的比较团体;

  (2)对常模团体进行施测,并获得该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及分数分布;

  (3)确定常模分数类型,把原始分数转化为量表分数,制作常模量表,给出抽取常模团体的书面说明、指南等。

  80.近一个世纪以来,某城市的居民患抑郁、焦虑症和强迫的比例非常接近.近期,心理学家为了考察该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表明,抑郁患者85人,焦虑患者124人,强迫患者91人.请问该城市居民的三种神经症患者比例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X20.05(2)=5.99,F0.05(3.2)=9.55,Z0.05=1.96)

  【参考答案】

  按公式进行计算。

  此题中,fe=(85+124+91)/3=100

  设H0:f0=fe=100

  H1:f0≠fe

  计算得:χ2=8.82>5.99,故三种神经症患者的比例在0.05水平上有显著变化。

  四、综合题(30*3)

  81.根据下面的案例,应用动机的成就目标理论及情绪的评定-兴奋说,分析王刚和李强针对同一业绩广告不同反应的原因。

  材料:

  王刚和李强同是某跨国公司新职员,在年终考核中去的同样的销售业绩,王强沮丧,因为一些同事的业绩超过了他,联想到自己从前公司中的傲人成绩,以及现在同事可能对他消极评价更是郁闷,决定离开公司,找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公司,争取销售业绩超过他人,李刚并不沮丧,他认为学到了很多营销新知识,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且工作很有挑战性,决定在公司里继续努力,争取在下一年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参考答案】

  (1)厄科尔斯与德韦克提出成就目标理论。动机的成就目标理论认为人们对能力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两种人的成就目标存在差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

  (2)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认为外界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送到大脑皮层,在此对刺激情景进行评估,形成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引起内脏系统的变化,产生情绪体验。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上受到评估,使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3)案例中王刚和李强虽然业绩相同,但情绪反应却不同,可以看出,二人的成就目标存在差异,李强持能力增长观,他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李强并不沮丧,他认为学到了很多营销新知识,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且工作很有挑战性,决定在公司里继续努力,争取在下一年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而李强是持能力实体观,他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因此一些同事的业绩超过了他并联想到自己从前公司中的傲人成绩,以及现在同事可能对他消极评价,他才感到沮丧。

  另外,根据情绪的评定-兴奋说,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对刺激情景进行评估形成不同态度导致的。王刚将自己当前的业绩与之前的业绩相比较,看到的是消极的方面,并且非常在意同事可能的消极评价,因此感到很沮丧;而李强则能够乐观的看看待当前的业绩,认为自己活从中收获很多,从而产生的是积极的情绪体验。

  82.沙伊在西雅图随机选择了500名被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认识能力测试,第一次测试时,被试年龄范围是20-70岁。年龄相差5年的为一组,每7年对这些被试进行一次测试,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所,请回答:

  (1)该研究采用了各种设计?

  (2)从图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3)解释认识老化的代表性观点有哪些?分别如何解释老化现象?【参考答案】

  (1)聚合交叉设计

  聚合交叉研究: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

  在沙伊的研究中,第一次测试时被试年龄范围20-70岁,此为横断研究,每7年进行一次测试,此为纵向研究。

  (2)归纳推理能力、空间定向能力、知觉速度、言语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数呈下降趋势。数字能力和言语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保持稳定或稍有提高(小范围内先上升后下降,再持平)。

  (3)认知老化的代表观点主要有

  ①加工资源理论

  加工资源理论认为:认知加工是否成功进行是受数量有限的加工资源所限制的,而加工资源直接受年龄的影响;因此,认知功能的年老减退归因于老年人加工资源的减少。主要的加工资源理论有加工速度理论、工作记忆理论和抑制功能理论。

  a.加工速度理论:加工速度理论是认知老化研究领域内最为成熟和影响力最大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加工速度减慢是认知功能年老减退的主要原因。速度减慢对认知加工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

  ① 对信息的编码较浅和组织程度较低;

  ② 对信息提取的时间延长;

  ③ 建立新旧信息关联的速度减慢而造成理解困难;

  ④ 影响依赖于早期加工的深层加工的进行。

  b.工作记忆理论:工作记忆理论认为,工作记忆的下降是导致认知功能年老减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Baddeley将工作记忆系统划分为三个成分,包括一个中央执行器和两个存储子系统:语音环和视空间模板。工作记忆是年龄与认知变量之间的另一个主要的中介因子,工作记忆在认知老化过程中可能起一种重要作用;而工作记忆的年老减退主要是由中央执行功能的减退引起的。

  c.抑制功能理论

  抑制功能理论认为,有效的加工不但需要激活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同时抑制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信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往往就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所致。

  ②感觉功能理论

  感觉功能理论把认知老化归之于老年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功能衰退的结果,比如视觉、听觉能力减退。

  ③执行功能减退假说

  执行功能负责对认知操作进行协调和控制,对认知活动的影响广泛。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额叶,尤其前额叶是老化最敏感的一个脑区,并且发现认知功能的年老减退与额叶皮层功能或执行功能的减退关系密切。

  83.在一项眼动研究中,呈现不同特征的人脸图片(正面、侧面、斜视、直视)来考察被试对这些图片的注视特点,每一种实验条件单独为一个实验单元,每一单元包括64个试次,每个被试共完成256个试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其中一个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为F(1,15) =20.598,P<0.01,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请回答:

  (1)该研究为何种实验研究,请说明这种设计的特点。

  (2)指出该研究中的因素和水平以及使用的被试数量。

  (3)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和下图,说明所得到的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

  (1)此实验研究为多因素被试内设计,是指在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至少有两个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每个被试都要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研究者可以考察多个自变量的交互作用、各个自变量的主效应。该实验设计效率高,能够解释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实验控制较好,且更符合现实情境。每个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可以排除个体差异的影响,并且节省被试,但是存在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如差异延续效应和顺序效应。

  (2)因素一:人脸的朝向 共有两个水平。水平一正面,水平二侧面。

  因素二:注视方式 共有两个水平。水平一斜视,水平二直视。

  由F(1,15) =20.598,的自由度可得知,被试内自由度为15,即N-a*b=15,a、b分别为两个自变量的水平a=2,b=2,则N=19.

  (3)在人脸为正面时,斜视和直视二者的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人脸为侧面时,斜视和直视二者的注视时间有显著差异,斜视的注视时间显著大于直视的。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