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3招,让员工也有“老板思维”

发布时间:2017-12-03 编辑:晓玲

  让企业的员工也有“老板思维”,有哪些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键3招,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学习。

关键3招,让员工也有“老板思维”

  刘伟今年45岁,言语不多但显得非常精干。他创立的柯特科技,如今已经是华北地区一家德国精密仪器的独家代理商,公司去年迈上一个新台阶,销售额突破20亿。很多大型国企都是他们的客户,而且他公司的销售网络,已经延伸到南方5个省。

  高端精密仪器行业看似技术门槛高,但对于代理商来说,主要还靠销售团队的竞标能力和与客户的长期关系培养。这个行业,一个地区市场份额高低,除了产品的竞争力之外,地区的销售负责人的销售能力也是决定性因素。

  刘伟在19个省都设立了分公司,这些分公司的总经理,都跟随刘伟多年。很多人都是当年和刘伟一起背着包拜访客户的销售员。十几年的时间,刘伟的公司从一家市级分销商,发展成国际知名企业的金牌合作伙伴,这些兄弟们也从年轻的业务员,成长为掌管一方业务的分公司经理。

  不要小看这些分公司经理,他们的待遇可不比跨国企业的高管差。比如,去年业绩最好的天津市场,分公司总经理张青青年收入就有400万元,完成任务的底薪100万,完成任务的提成100万,任务超额目标的提成200万。

  不要以为这是特例,说出来你也许不信,刘伟的分公司总经理,去年评价的年薪120万元。也许这就是刘伟能在短短8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分销商,发展成行业领头羊的原因——财散人聚的道理,刘伟一直懂。

  很多老板都为如何留住高管而烦恼,对刘伟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他的高管稳定性不说100%,至少也超过90%。“我对高管都不错,几乎不主动开除人,现在公司的高管,包括部门总监、副总和分公司老总,除了三位是前几年挖来的空降兵之外,其他都算是跟了我多年老人。”刘伟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管理团队稳定性。

  在一次私董会上,十几位老板彼此介绍了自己企业的状况后,大家向刘伟投去了羡慕的眼神。但刘伟也有他自己的烦恼,在大家各自提出自己的困惑后,刘伟也抛出了一个问题。

  提出困惑:如何让员工也有“老板思维”?

  最近,刘伟想在公司做股权改革,想把部分股权分给核心高管,让他们真正的觉得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但有一件事情,让刘伟对股权激励的效果,不那么有把握。

  四年前,公司的业务增长处于瓶颈期,突破了就有一个大的发展,否则就只能在区域内成为一个做的还行的企业。为了激励团队,刘伟调整了薪酬机制,让各个省的分公司老总,业绩与奖金更紧密的挂钩。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新制度执行的两年来,各个分公司老总积极性非常高,几乎不用管,有些人对待生意比刘伟自己还上心。但是,随着市场稳定下来,大家的当时那股子拼劲好像又没了。

  市场份额越高,增长的难度就越大,如果再用提高任务指标的方式,给大家施加压力,显然不合适。在刘伟看来,大家的日常工作中还有非常多的机会和改进空间,如果刘伟自己带一个省肯定会做的更好,而其他高管做事,就不可能像老板一样尽心尽力。

  刘伟希望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让兄弟们真正成为企业的老板,但他最大的担心,就是这几年的情况重演——刚开始实施激励政策的两年,大家的积极性比较高,但过了几年,大家有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做人的追求无非是名和利,名我给不了太多,但省公司总经理的头衔应该还过得去吧。至于利嘛,我算做的相当不错的,我们那个地方,百万年薪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刘伟对自己的激励政策非常满意,但他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名和利都给到位了,他们做事怎么还是不给力呢?”

  如何让高管乃至员工拥有“老板思维”?有没有一种可以持续产生作用的激励机制,让公司上下可以像老板一样思考和行动?

  一轮投票之后,刘伟成为这次私董会的“问题所有者”。显然,在座的老板们都关心这个问题,谁不希望找到一个好的办法,让员工都能像老板一样,对企业的事上心呢?

  深入探究:“员工有老板思维”是伪问题?

  简单的茶歇之后,刘伟对他的问题娓娓道来,把公司的前世今生、他对企业发展的构想,以及他的股权激励想法和担心,和盘托出。接着,私董会进入提问探究环节,十几位老板没人轮流提问,刘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经过一轮问答,大家渐渐对刘伟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陷入深深的迷惑。

  在讨论当中,一种观点渐渐成为主流——企业真正的老板只有一位,老板思维只属于老板,让员工拥有老板思维,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坐在教练旁边的魏总甚至对这个话题有些不耐烦,他说道“员工就是员工,他们只有员工思维,你非要员工有老板思维,这不天方夜谭吗,刘伟兄,您要求也太高了吧!”

  但是,这真的是个伪命题吗?要辨识真伪,就要先搞明白什么叫“老板思维”,主持人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刘伟。

  “首先,做事情要有责任感,把公司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做。”刘伟站起来,仿佛把心愿说出来就能实现一样。“其次,要有对企业的付出精神,要愿意为工作牺牲自己的时间甚至是金钱。再次,对工作有饱和的投入度。最后,所有的事情都是主动、自发自觉的做,不需要其他人督促”

  “责任感、付出和牺牲精神、投入、自觉——这些品质如果不冠以‘老板思维’的称呼,是不是也可以用‘敬业’来表示呢?”主持人就刘伟的问题对与会者提出了反问,大家有的若有所思,有的频频点头。

  接下来,主持人对大家发起了一个无记名调查。如果刘伟描述的这些算是“老板思维”的话,请在座的各位老板,分别对自己创业之初和当下的“老板思维”进行评分,1分最低10分最高;同时,主持人要求大家写下支撑自己“老板思维”的理由。

  几分钟之后,大家把答案汇总起来。主持人一番整理,有了一个有趣而惊人的发现。

  所有分数大概分散在两个区间里。有一部分老板给自己目前的“老板思维”打分只有60分左右,而还有一部分老板给自己的打分是80分到100分之间。有些老板是创业时期分数高,现在分数低;还有些老板给自己的打分正好相反,创业的时候低,现在高。

  老板思维,一言以蔽之,就是积极主动性。其实,不论是老板还是员工,要做出优秀的成绩,都需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但同样,无论老板还是员工,他们都是人,是人就会有消极懈怠的时候。

  我们再来看看支撑“老板思维”的理由,换句话说,就是老板们的自我激励因素究竟是什么。

  给自己评分较低的老板,给出的理由经过分类汇总后有这样几类。理由最多的,是追个人物质欲望条件,发家致富是主要的支撑动力。

  让物质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以后,再新增加的物质刺激,很难唤起人们的激情。比如,当一个人非常饥饿的时候,他有很强的动力去获得几碗米饭,但当他已经吃下几大碗米饭之后,他追求米饭的动力就迅速衰减。

  另外有一些因素导致老板们的自我评分偏低。如性别原因,几乎都是女性企业家,经过商场上的努力之后,回归家庭和回归女性生活方式,是让她们动力减少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年龄步入老年、以及人生态度的变化(多半是看淡名利),这些因素导致“老板思维”的得分下降。

  那么,自我评分高的老板,他们通常的自我激励因素是什么呢?也许你会想“一定是各种正能量吧”,猜对了,但没全对。

  首当其冲是“恐惧感”。有不少老板表示,企业现在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差,而公司内有数百号员工,外有各种欠款负债,而经营多年外界都给自己冠以各种“成功企业家”称号。“失败”是个不可想像的灾难,但许多民营企业家实际上被它紧紧跟随,这种恐惧感,是让老板们不敢懈怠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各种“高大上”的理由,但我相信这都是真的,因为在后来让老板们自己说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眼里都有光。

  具体的因素有“被客户需要的感觉”、“很爱干自己的工作”、“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承诺”、“对员工和合作伙伴的责任”、“觉得很光荣,自己像个英雄”、“有存在感,觉得实现了人生价值”、“喜欢工作中的挑战”等等。这些内容几乎跳出了“赚钱”二字,几乎全部是精神激励。

  澄清定义:物质激励只能解决60分问题

  讨论到此,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物质的激励,只能解决基本的动力,刚够及格线(60分),而人们“积极主动性”的下一个动力,是来自精神领域的自我激励。

  这种激励的递进关系,有点像火箭升空时的动力,“物质激励”好比一级火箭,它可以把火箭推上几万米高空,但要想让火箭继续飞行进入太空,就必须要二级、三级火箭来推动,在管理实践当中的二级三级火箭,说不定就是“恐惧感”和“爱、责任、价值实现”等等。

  私董会开到此处,在座的老板们开始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纷纷举手想争取发言的机会。但主持人把话题一转,要求大家微闭双眼静默两分钟,好好的回味一下在刚才的讨论——有何感受、能学到什么?刘伟面临的困惑的本质又是什么。

  很显然,大家都把问题的本质,聚焦到刘伟的激励方式的单一化上。

  因为是精密仪器行业,单笔合同交易额大,公司的风格一直是销售导向,谁有本事拿单谁就有机会赚钱,而且刘伟也一直把“分利”这件事情处理的很好,以至于他的不少高管,都已经是千万富翁了。人们赚钱是为了财务自由,当财务自由实现了以后,“赚钱”带来的动力就不那么强烈了。

  刘伟的激励政策只用足了“一级火箭”的功能,而“二级火箭”、“三级火箭”都还没有点火启动,高管的“老板思维”自然就出不来了。

  建议总结:形成“老板思维”要注意的3个要点

  大家轮流发表自己观点之后,到了分享建议环节。在座的老板们,有些分享自己的失败教训,有些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而刘伟,一直在奋笔疾书,记录下好几页纸的大家的观点。

  三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会议的信息量很大,但也接近尾声,到了总结环节。刘伟需要整理一下思路和信息,总结自己的收获,并做出未来两个月的行动承诺。

  经过一番思考,刘伟为自己整理出了非常明确的方案。

  首先,公司追求“老板思维”并没错,而且,不仅要追求高管的“老板思维”,甚至要追去全员的“老板思维”,毕竟任何一个组织都想要追求“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所以,从新员工的招聘开始,就要考虑有没有“老板心态”的潜质,更多地发现好苗子、让更多“对的人”进入公司,从根源上打下好的基础。

  其次,要考虑如何培养大家的“老板心态”,除了高薪和股权之外,还要注重三点:

  第一是压力。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让进入管理层的员工也有被淘汰的“恐惧感”和压力;

  第二是荣誉。要增加对员工的精神奖励项目,以后的激励不仅要给钱,还要给荣誉;

  第三是价值观。要重新梳理并宣导企业的远景、使命和价值观,找到这份事业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一点,回去以后就把自己对“老板心态”的要求进一步细化,理出几条,让它变成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一部分,并且能够在日常的运营管理中体现和落实。

  当刘伟一气呵成地说完上述几点后,大家不约而同地鼓掌,既是为刘伟感到高兴,也觉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