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员工管理 > 4种心理效应帮你进行员工管理

4种心理效应帮你进行员工管理

发布时间:2017-03-24编辑:唐萍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员工管理方式,不同的员工,也有不一样的管理方式。其实只要从“心”出发,管理其实很简单。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4种心理效应,希望能提供帮助。

4种心理效应帮你进行员工管理

  1.德西效应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让老人难以忍受。于是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给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我觉得自己年轻了,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但老人只给他们5美分。第三天,孩子们只得到2美分,令他们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发誓,再也不会为老人而玩了。寓言中,老人把孩子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奖赏而玩”,他通过操纵外部因素掌控了孩子的行为。

  企业中,能促使员工奋斗的动机一般有4种: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成就动机、社会动机。加薪作为外在动机的一种体现,并不是唯一的员工激励手段,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才更能提升员工的职场幸福感。因此,管理者要明确区分“该做”和“该鼓励”的行为。“该做”即分内职责,不应设置物质奖励,而应点到为止地给员工肯定,以增强他们的内在成就感,激发成就动机。只有对那些一般人难以做到,或需要员工“踮着脚才能够得着”的任务,才能用物质奖励。

  2.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去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学生名单上随机圈了几个名字,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的智商很高。一段时间后,奇迹发生了,这几个随机选出来的学生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人会被自己钦佩的人所影响,如果常受到信任、赞美等积极暗示,人们会由此获得向上的动力,尽力使自己达到对方的期待。因此,管理者要相信下属的能力,给他们支持、鼓励。比如,在交办任务时,不妨说:“困难是有,不过你肯定会有办法的”……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3.霍桑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期间,实验者不断改变工资、休息时间、环境等福利,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奇怪的是,福利制度完善了,生产效率却并没有提高。后来,心理学家在两年时间内与两万余名工人进行个别谈话,耐心倾听他们对厂方的意见,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大提高。

  这个实验可以说是管理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点。过去,管理者通常把人假定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力。而霍桑实验则证实,人其实是“社会人”,归属感和受尊重等高级心理需要才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关键。

  4.南风效应

  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能脱去一位农夫的衣服。北风自以为力气大,使足了劲向农夫一顿猛吹,瑟瑟发抖的农夫反而裹紧了外衣。南风却是向农夫轻抚慢拂,送去温暖熏风,让农夫遍体发热,自己脱下了衣服。

  “以人为本”的软性方法更能顺应人的内在需求。对于管理者而言,要留住老员工,除了要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外,还应关心员工生活,对有困难的员工伸出援助之手。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