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薪酬管理 > 混乱的薪酬管理现状如何逆转?

混乱的薪酬管理现状如何逆转?

发布时间:2017-11-05编辑:1035

  如何改变混乱的薪酬管理现状

  公司的内部薪酬管理比较混乱,组织运行体系还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组织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这也是公司由小到大必须经历的成长烦恼,原来的人从什么都做(任务量不饱满或管理幅度不大),到现在的专业化分工(业务增长非常快)。

  第一,在设计薪酬体系前,岗位梳理是前奏,但是时间有限,不可能将战略、业务运行与管理、组织和岗位设计停下来。所以,以公司为主,我们输出工具和模板,通过培训的方式,梳理了公司现有各岗位的职责。

  第二,为衡量各类人员的价值贡献,进行岗位价值评估。

  第三,通过外部数据调查,寻找基准线设计薪点表。

  第四,针对各类人员确定薪酬管理模式和制度,争取成功落地。

  (一)工作分析

  如果公司基础薄弱,不具备岗位评估的基础,就要帮助公司梳理岗位和职责。最快的方法是按照部门职能与部门内外员工岗位进行角色匹配,当然角色匹配的过程也是责权匹配的过程,是部门职能最终落地的过程。到底谁是负责?谁检查监督?谁是执行或协助的角色呢?话说回来,职能由何而来?如果部门职能混乱就要向上梳理,从企业的战略方向、价值链、企业经营思路、部门整合等角度确定部门的一级职能,之后逐级分解才是正道。简而言之,就是明晰大流程、小流程再到小程序的过程,交织成管理和责权的网。

  (二)评估岗位价值

  岗位价值评估的方法很多,比如,IPE、海氏三要素评估法、28因素法等,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比如,某评估方法在适应某类岗位方面可能存在信度和效度较低的问题。但是,不用一种方法就会出现后续评估结果对接困难的问题。所以,相比较而言,还是用一种经过多次测试,信度、效度稳定的方法比较妥当,只要尽量选择适合公司的规模、职类、职种的方法,并进行修订、改进以达到适合公司应用的目的即可。

  评估人员要清楚被评价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可以选择高管层、中层经理和一些核心骨干员工,人员数量在20人左右适宜。有的公司还需要普通员工参与评价,主要是出于民主决策的需要,但是他们对很多岗位的工作内容并不熟悉,评价效度会降低,我不建议这么做。如果告诉的岗位偏少,可以全部参评;如果岗位很多,就要选择基准岗位,基准岗位只要是员工人数要么最多、要么非常重要、要么是公司独有的岗位即可。总体上要做到覆盖均匀,涉及各部门各层级人员。

  (三)设计薪点表

  薪点表设计要使公司内部评价等级和外部市场薪酬数据有效对接,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的平衡。要逐个岗位调查外部市场的薪酬数据,从而选择合适的薪酬基点进行数据拟合,并根据公司付酬策略进行调整。薪点表仅仅是一个工具,规定了员工薪级内的提升空间。根据企业管理实际状况,单纯的岗位工资制已经不适用于各类人群的有效激励,毕竟高等级岗位是有限的。

  例如,研发类人员,研发水平高不一定担当管理岗位。但是,他们的薪酬有可能要突破薪级的最高限,必须打开薪酬空间,需要通过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予以解决,使每个序列员工都能和任职资格要求匹配起来。不同任职等级的员工位于不同的薪级,有的高级专业人才可以获得相当于副总薪酬水平的待遇。企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不仅是管理者,还需要技术专家、职能专家等。当然,如果各方面都要精英,一是公司的人力成本受不了;二是没必要,钱要花在刀刃上。

  (四)制定薪酬管理方案

  各序列员工的薪酬管理思路不尽相同,我认为,还是从薪酬的付薪方式上思考,花同样的钱,达到最优的激励效果。员工不仅患寡,还患不均,这就要求公司要找准外部竞争性与内部公平性的平衡点。

  1.年薪制员工

  公司内采用年薪制的员工包括高管、事业部总监、办事处主任。但是,所谓的年薪有些混乱,高管的年薪有规定,比较正规。事业部总监、办事处主任的年薪不正规,经常采取各种方式谋取报酬,比如,提成、报销和各种灰色收入,严重影响了整个体系的运行质量,导致核心人员士气低落。

  通过双方多次沟通,公司高管的薪酬结构采用固定年薪、浮动年薪和超额年薪组合的方式。固定年薪满足高管的基本生活。浮动年薪年底兑现,完成多少目标任务可以设置。当然,也可以设定半年目标,半年发放一部分浮动年薪。超额年薪要看超额部分高出目标多少,设定一个更高的提成比率即可,相对比较简单。

  事业部总监和办事处主任两条线构成了公司业务组织的矩阵式结构,办事处主任统领各事业部的行业销售员,他并不是扮演简单的地方行政角色,而是出色的业务高手。据此看来,事业部总监仅仅是培养和指导区域的行业销售员,并适时参与区域行业大客户营销,与一线业务拓展稍微远了一些。所以,事业部总监的薪酬结构设计为年薪制,按照各行业的全国实际任务完成情况获得具体的浮动年薪、超额年薪。

  办事处主任的薪酬收入应该与区域业务目标整体完成情况、市场占有率、人均产出、费用控制等方面挂钩。他相当于地方诸侯,自负盈亏的实体。在这种布局下,销售组织会出现事业部总监和办事处主任业务交叉的问题,办事处主任主要完成区域销售任务目标,而事业部总监主要完成全国行业销售任务目标。办事处主任由于处于业务拓展的前沿,还可以加入业绩奖金要素,以便提高他的积极性。奖金与阶段性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挂钩,不采取每单提成的方式。

  从岗位评估角度讲,事业部总监薪级远高于办事处主任,两者定位有所不同。一方面,事业部总监不仅是业绩高手,还是管理的佼佼者,能够在大客户营销方面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公司也希望通过事业部总监把大客户纳入公司层面统一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当然,公司的想法固然很好,但是出于自保,办事处主任势必与事业部总监博弈,维护自身利益,公司在品牌化阶段需要做好平衡。

  2.月薪制员工

  公司采用月薪制的员工包括职能管理类员工、研发类员工、销售类员工等。

  针对职能管理类员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组合的模式是最常见的薪酬结构,普通员工与管理员工要有区别,责任大小不同,风险也要有所区别。

  针对研发类员工,公司需要通过项目评审确定项目难度系数,由项目奖金基数、项目难度系数、实际项目完成绩效系数、调节系数等确定项目总奖金包,实际发放根据项目角色分配。对于操作类员工,采取计时或计件工资。

  针对销售类员工,薪酬设计非常简单,但是遇到实际问题时很复杂,涉及薪酬管理理念的问题。总部是管理每一个人,还是管理到二级单位,再进行二次分配?本质上两种方法都可以,考虑到公司规模逐渐扩大,以及销售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急需提高,二次分配的方式在办事处比较妥当。

  接下来,又会涉及几个问题,一是办事处工资总额包怎么计算?二是办事处内部薪酬管理模式是什么?总额包可以依照往年的薪酬数据估算,因为业绩的不确定性,所以要随时监控和调整。办事处内部,主任有业绩年薪,与相应的指标挂钩,年底奖金需要与员工切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比例,办事处主任与销售人员的薪酬混在一起分配有很多弊端,容易使办事处主任变相“压榨”员工。所以,有必要单独设计办事处主任的薪酬指标,与销售人员区分开。这样可以使办事处主任抓好人均产出,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在年终,公司可以对部分业绩表现良好的办事处主任发放额外的奖金,这部分奖金需要总部支付,不挤占办事处奖金池。

  针对后勤服务类人员,主要包括保洁、保安和其他外包公司派驻员工,可以给予市场定价工资,不纳入公司整体的薪酬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明显,需要从业者理解人性,不是简单的薪酬理论或设计方法就可以套用的。企业的实际情况时时在变,然而,不变的是寻找更好的解决思路和提供最有价值的方案。

  摘自《我的人力资源咨询笔记》张伟 著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