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薪酬管理 > 决定薪酬的两大指标

决定薪酬的两大指标

发布时间:2017-07-25编辑:卓荣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讯

      薪酬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薪酬泛指一切报酬,包括金钱报酬和非金钱报酬。金钱报酬又可分为间接金钱报酬和直接现金收入。间接金钱报酬包括员工福利、保障、事业平台、职业规划等;直接现金收入包括:固定薪酬、绩效薪酬、各种以现金发放的补贴。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各种补贴多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统一规定的,差别不太大;绩效薪酬是与企业效益密切相关,不能作为个人薪酬的评价标准;而固定薪酬才是直接现金收入的基本,是员工关注之点。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固定薪酬是吸引、保留核心员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稳定的基本薪体系确定下来,员工才会放心,抱怨才会减少。故设计一个以固定薪酬为中心的、具有激励性和可操作性的薪酬体系对企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也是目前企业最为关注的。

  一、薪酬调研的内外部公平性

  薪酬不但牵涉到公司绩效的分享是否公平的问题,而且对公司员工的士气也有很大影响。薪酬水平的高低还会决定和影响公司能招聘到的员工的素质。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薪酬的范围基本上在以企业创造的效益为上限、以员工生活费为下限的范围内。企业创造的效益是讨论薪酬的基础,只有创造的效益增加,薪酬才有可能增加。而要效益不断增加,必须能吸引和留住公司的核心员工,同时,员工能得到激励,能力得到不断开发。

  因此,薪酬体系设计的目标为:一是吸引和保留企业核心员工;二是激励员工;三是使员工的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这意味着,设计的薪酬体系,对内要公平合理,不断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源能力;对外要具有竞争力,同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对内公平合理是薪酬体系的主题。对内公平合理解决的是内部一致性问题,考虑的是员工的投入和产出。投入,是以员工为完成岗位工作所投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作为测量报酬的依据。产出,是依据员工对公司绩效的贡献和业绩状况支付报酬。

  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是任何一家公司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遵守国家的《劳动法》及其相关法规,既是对公司和员工的有关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也是对公司的正常运作、员工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

  二、员工薪酬的五大考量指标

  根据对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目标的分析,可推出一个具有激励性,并能吸引、保留公司核心员工的薪酬体系,应是在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对内公平合理,对外具有竞争力,并能鼓励员工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能力。据此,可得出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有:企业业绩、生活水平、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关系。其中,前两个是决定因素,后两个是调整因素。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得到确定薪酬的五大指标:岗位工作的价值、员工的能力、相关岗位人力市场的需求情况、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岗位工作的价值

  岗位工作的价值,是指企业中每个岗位的工作价值,即每个岗位间的相对重要性,或每个岗位对公司业绩的相对贡献度。此处的工作价值,是一个相对价值,或“可比价值”,是将公平付薪建立在更为宽广的基础上,而不是将报酬公平与否的注意力仅放在相同的职位上。工作的价值,一般是通过工作评估或岗位评估来确定。

  员工的能力

  员工的能力,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员工具备的工作技能和与工作相关的知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员工的知识资本对公司业绩的贡献越来越受到关注。企业内部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以及信息化、流程重组带来的组织扁平化,中层管理工作的缩减,管理者的晋升计划减少,在薪酬体系中考虑员工的相对价值,更成为激励员工的切入点。员工的相对价值,通常根据员工的职务达成能力或职责掌握能力来确定,员工的相对价值确定的手段是绩效考核与技能鉴定。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企业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一方面受到人力资本的投入产生的价值、带来的利益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决定员工的生产力、公司的资本结构、用于再投资金额、经济状况和竞争能力等。“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是很难下定义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到底多强,也是很难测算和富争论性的。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确定的问题,常常需要员工与公司管理层通过协商合作来解决。

  三、结语

  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考量,是制定薪酬体系的基本坐标,同时薪酬体系的制定也要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说,这种管理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在我国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今天,薪酬是与员工积极性结合最紧密的一个因素,所以,本文从对薪酬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希望为企业管理者构建“人性化”的薪酬体系提供一些思考的素材

本文引用网址:www.yjbys.com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