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薪酬管理 > 薪酬,涨还是不涨

薪酬,涨还是不涨

发布时间:2017-08-25编辑:湘荣

薪酬,涨还是不涨?

某食品企业的老总一贯奉行业绩导向的薪酬管理策略,其观点是:业绩好了,收入可以大涨特涨,业绩差了,有些人可能还会降薪,甚至是下岗。企业首要的目标是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难以维持,涨薪则无任何意义。在前几年的成长期,该食品企业的这种薪酬管理理念确实刺激了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该企业一个业务代表曾经可以拿到比经理还高的绩效奖金。业务部门的人员都拼了命的跑市场,拉订单,公司的业务突飞猛进,不到两年就走在了竞争对手的前列。近两年来,食品市场不在好做,去年业绩较前年只有略微的增长,今年半年下来,业绩较去年同期还略有下降。公司的高业绩和奖励的激励政策成了摆设,失去了其应有的辉煌。因为大家都知道,按照公司的经营目标,谁也很难拿到绩效奖金。而大家收入的固定部分,一直都很低,近三年来都没有进行过调整。看着物价在飞涨,而钱包却渐渐地瘪下去,该企业的军心有点动摇了。

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不能脱离市场环境进行决策。当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市场营销计划时如此,在企业的薪酬决策上也是如此。制定企业的薪酬政策,第一个要考虑的是薪酬体系的竞争性原则,即本公司的薪酬是否在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力,能否吸引到人才,是否足够把优秀人才留在企业里。在当前人才高度市场化的环境里,人才竞争早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一部分,如果企业的老板还仅仅只关注产品的市场,忽略了人才的竞争,企业就会缺少发展的后劲,因为再好的产品计划和营销策略,缺少优秀的人才去执行,也只能是空谈。

以前文引述的食品企业为例,在当前物价高涨,而公司的激励措施不能给员工带来足够的收入的情况下,确实应该针对市场的变化对公司的薪酬政策进行调整。在一个普遍涨薪的年代里,各家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都在涨工资,而唯独一个企业没有动作,工资水平不上涨,那么比较起来就是在下降。即使公司在涨薪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任何动作,但是市场的变化却已经令公司的薪酬成为一个负激励措施,必然会造成“人往高处走”,等到人才流失了再采取措施,为时晚矣!

在“涨薪时代”里,企业薪酬的调整已经成为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