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人才战略 > 先让对的人上车再决定去哪

先让对的人上车再决定去哪

发布时间:2017-08-05编辑:唐露

  在全球化过程中,企业对海外人才的流动管理,各个地区会表现不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先让对的人上车再决定去哪相关文章,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yjbys.com/hr)。

先让对的人上车再决定去哪

  扩张越快,呈现出来的管理难题越多。如今这个时代下,“无人可用”几乎成了企业快速扩张遇到的最大难题。

  人才战从未停息。尤其是近年来,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转型,人才“出走潮”让企业备感困扰。无论是被几大巨头纷纷吸纳的知名、高端、影响力大的人才,还是业内有点小气候的人尖儿,抑或是高潜力经济适用型人才,都被企业争抢。

  甚至,曾有新闻称因为某知名企业疯狂挖角,另一知名企业不得不成立“打X办”。尽管有些夸张,但趋势正是如此:快速扩张时代,人才争夺战成为企业竞争的重头戏。

  新老人才融合不再是痛点

  时下,垂直电商领域、移动互联网领域、P2P金融领域等很多公司,由于商业模式新潮,加之有风投的支持和推动,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往往是企业现有人才规模的一倍甚至几倍。

  正因如此,这些企业很容易出现“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因此,短期内要扩张团队规模,解决人才问题的方式,仅仅通过内部培养、提拔就显得捉襟见肘,不少企业的现实做法只能是四处挖人。但其成本高、影响内部薪酬公平性的弊端也时有显现,同时,外部人才与内部员工的文化融合,依然是一个隐性问题。

  很多公司的发展初期,由于更专注于业务发展,没有过多精力去关注人才的培养,而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准备再上一个台阶时,却发现能跟得上企业发展的人并不多,或者因为业务的拓展需要,也不得不“拔苗助长”。而从外部空降的高管或骨干,磨合又需要时间,甚至有的磨合期没过完就已经走人,这不仅是新老员工融合的问题,还包括企业文化和战略认同的问题。

  因此,现在有一些企业的做法是,成立一支全新的团队,或者“收编”一支创业团队,去做全新的业务。同时,通过给予这些人才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更快地作出一些成绩,就会被公司的其他部门和员工关注。随后,再陆续将老员工输送到这样的团队中,或是将这样的人才输送到老员工聚集的团队中,将其经验和做法也带入原有团队。事实上,文化融合问题对于具有强势企业文化的企业来说,似乎不再是难题,强势文化“同化”弱势文化或是形成新的文化,快速扩张中还会去纠结于固守哪种文化吗?

  事实上,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企业的价值观,每一个改变是否符合它,并且能够变成现实的绩效。如果还有企业纠结于文化融合问题,那只能是改变员工脑袋,从本位思维切换到战略导向和绩效导向。同时,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融合还有一大难题是行为、思维方式,而这需要通过不断地共事和磨合,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空降兵的职业经理人属性,他们更多的是专注在工作上,考虑的是怎么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绩效来奠定自己的位置,而并不擅长、也不应该将精力放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因此,对于快速扩张的公司来说,业绩导向和结果导向应该成为重要的文化基础。

  寻找什么样的高潜力人才?

  高潜力人才,毫无疑问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才能找到和识别高潜力人才?在这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慧眼识才。有不少专家都在总结高潜力人才应具备的特质,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笔者对这些能力重新进行了总结。

  第一,影响力或称感召力。近年来,不少有影响力的名嘴纷纷被BAT及新兴公司纳入麾下,不是冠以“首席时尚官”就是“首席内容官”,似乎形成一种“风尚”。为什么这些人才去跨界发展?企业看重这些“人物”的首先是他们的自身影响力,这是最抢眼的资源。当然,不是只有管理者、领导者才需要影响力,影响力是一种气质,需要修炼。以往,HR面试人员时,最关心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其与企业的价值观是否匹配,和公司的“气场”是否一致。如今,还要加上一条有没有影响力,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新的能量,能不能感知这个时代的脉搏并积极适应,其次才是核心能力与技能的匹配。而以往最重要的行业经验反而放在最后。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