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才强校战略

发布时间:2017-05-24 编辑:玉君

  导语:高等学校既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摇篮,又是会聚和使用人才的阵地,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因此高等学校要从战略角度思考“人才强校”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

浅析人才强校战略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高等学校党组织要真正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必须明确管的内容。党管人才,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管人才就是管关键问题,管发展战略,管基本原则和政策,引导人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强化责任意识。高等学校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对人才工作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确保人才强校战略的稳步实施,要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工作始终,关注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成长,要以求贤若渴的精神,发现、留住和用好人才,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必须形成管合力。要按照中央关于党管人才有关要求和机构设置原则,成立高等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人事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高等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教职工为本。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充分尊重教职工作为学校主人翁的地位,注意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爱校兴校的积极性。要根据知识分子的特点,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人性关怀。

  作为人才强校的需要,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要以人为中心,人没有活力和激情,学校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指导思想。实践表明,决定一个学校发展能力的,主要不在于办学的硬件条件,而在于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人才;要尊重人权,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和权利,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时,他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要开发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能,使其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所从事的事业之中;要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教书育人主体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重新塑造自己;要凝聚人的合力,学校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团队中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还依赖于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要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

  构建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

  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一是要加快培养和造就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努力培养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和保持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使他们中的杰出者,成为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二是要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良好素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大力实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资助计划,着眼于培养支持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他们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三是要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和建设一批特别能战斗的创新团队、优秀群体,我们的制度优势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多依靠集体的力量,要发挥团队的优势;组建大团队,构筑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力求形成学科带头人加创新团队的模式,实现教师队伍建设有所突破。

  建立以教师队伍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高等学校要实现人才强校,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性质、优势,以及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重点培养有前途、有潜力的教学科研人员,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形成一些名师品牌优势,把他们培养成创造型、传授型、应用型等不同的专家,以提高学校的学术声望,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学科形象。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学历教育。要鼓励教师攻读学位,要确保送得出、回得来、用得上,积极拓宽培养渠道,继续坚持与外校联合培养在职硕士、博士。二是职业培训。就是学校组织对受过专业教育的刚被录用的人员进行的短期培训,以提高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技能,加快教师进入教学、科研等角色的进程,为早日成为基本功过硬的优秀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在职培训。其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如外出短期学习、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国内外访问等,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等,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整合高校教师的人才资源,实现人才强校战略。四是市场导向。高等学校要打破专业界限,打破学校界限,甚至国家界限,在更大范围内招聘和选择所需要的人才,实现人才强校的目标。

  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

  要树立高尚的道德风范,坚持为人师表。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道德的楷模,教师只有做到为人师表,才能起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因此,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教书育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要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做到爱岗敬业。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无私奉献,把岗位责任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坚持勤奋学习,工作勇于创新。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教师应积极更新观念,大力提倡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成为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

  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

  要深化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要理顺管理体制,优化人才的引进和利用结构,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纳入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手段,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完善灵活的教师任用机制,规范岗位聘任制度,使岗位津贴标准与岗位职责考核奖惩紧密结合,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绩效优先的原则,向一线教师倾斜,重点提高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的待遇。要建立差异化的薪酬体系和福利制度。以往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的薪酬形式只有一种――货币,就单一形式来讲,货币是激励效果最好的一种形式,但高层次的人才更渴望知识的更新,追求自身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学习和深造是他们非常迫切的需要,如果把培训和深造纳入进来,建立一种混合型的薪酬体系,对人力资源来讲无疑是更合理、更有吸引力、激励作用更大的一种薪酬体系。同时应该根据教师需求的不同,设计具有差别化的激励福利制度,由教师自己选择福利计划,这样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要营造特色的校园文化,使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得到有机的结合。高等学校要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统一教师的思想、信念和追求,从而满足高校教师突出的精神需求。要构建高校团队精神和组织文化,使教师得到积极的友情和支持,实现“感情留人”;要建立组织目标、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相一致的目标体系,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实现“事业留人”;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实施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满足教师自尊的需要,增强教师工作自我实现感,实现“环境留人”;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建立教师个人薪酬与团体薪酬相结合的薪酬体系,促进教师与团体的融合,实现“物质留人”。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