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人才战略 > 人才培养国内与国际有什么区别

人才培养国内与国际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17-08-11编辑:lqy

  21世纪是一个高度科学技术发展的世纪,而当今人才成为各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剧了各国人才的竞争局面,各国很关注人力资源问题也都在人才培养上花大气力,并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也是摆在中国政府与企业面前的首要艰巨任务。通过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中国企业应加速培养世界性通用型人才、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竞争的各类人才,来满足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一、发达国家政府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上的成功经验借鉴

  1、美国人才培养经验状况

  在美国,已经建立了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的多层次专业教育,美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多次修改移民法, 规定可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允许专业方面的“精英”优先进入美国。美国政府研究机构多采用任职年限制,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采用前后11年的连续 评议淘汰机制,最终能成为固定科研人员的约占5%.美国政府在2010年5月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把国家的繁荣和领先与教育挂钩,并将发展 教育、培养人才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2009年11月23日,美国总统倡议发起了“创新教育”活动,由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共同推动,从课 外活动入手,用十年时间进一步提高美国学生的创新能力。

  2、日本人才培养战略状况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日本政府。从2002年开始实施为期5年的“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 实现到 2006年培养240万精通IT、环境、生物、纳米材料等尖端技术人才的目标。日本政府于2009年确定了吸收国外优秀研究和技术人员的政策,内容包括: 制定吸收外国高级人才的重点项目,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多吸收优秀人才,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长期吸收优秀人才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3、德国科研机构针对人才聘任制度

  国家科研机构多采用任用期限制度,分为长期聘用人员和限期聘用人员,如果限期聘用人员在6年内未获得长期职位,则必须离开教学和科研岗位转入公司或企业工作。

  4、意大利针对人才的法律条款

  意大利法律规定对中小企业聘用博士学位的人员,期限超过2年的,对每个聘用合同提供7500~30000欧元的支持。对于企业委托培养的博士生,按奖学金额的60%给予支持,最多25万欧元。

  二、发达国家人才培养与中国企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1、发达国家人才培养定位全球化,中国企业人才培养立足于本土化

  全球500强企业绝大多数云集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因长期遭受债务危机的困扰,采 取经济不断的扩张来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寻求发展的。由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经济基础都比较雄厚,公司自身可以 凭借多年发展积累的经验,一直把提高技术水平与人才培养作为核心战略,所以不惜花重金在世界各地挖掘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的素质全面和水平比较高,能适应 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而中国企业由于多年来都是本土化发展的战略,面向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和发展,走向全球化发展的企业不多,即使一 部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多数都是做订单和来料加工为主,所以缺少全球化发展的经验,更缺少具有全球化市场发展的人才。

  2、外国公司谈判人员多数精通法律,而中国企业多数是业务代表

  发达国家的战略起点与定位全球化,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也是全球化的目标,一般跨国公司 的谈判人才要求必须具备熟知各国政府的政策、法令、规范与制度、以及各国的文化等,以利于公司的业务扩张。在大西洋贝尔公司、加拿大环球电讯公司及加拿大 北电中,每个公司都有几百人的法律工作者。企业从谈判到合同签约都有法务人员参加,由公司的法务部亲自来修改每一项条款;如果谈判标的比较大,法务部会全 程参与谈判,因为律师就是合同的专家。而中国企业绝大多数的谈判代表,企业注重对专业水平与工作经验的考核,而忽视对各国法律的研究,将国际谈判、以及合 同的签署误认为是产品、业务购销的一般约定,往往忽视对各国的政策法规的研究。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展,走的并不顺畅,因不熟悉和不懂国际 法律条款,因合同条款上的漏洞引发的经济纠纷案件不断的增加,同时给中国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

  3、外国公司人才出国经历与锻炼机会较多,而中国企业人才几乎没有出国经历和锻炼的机会

  发达国家的企业有很多都是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的子 公司多数遍及世界各国和地区,跨国公司自身具备人才培养锻炼的机会,对派往子公司工作的人员,本身就置身于国外工作的环境。他们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边熟 悉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市场环境,所以对人才的培养极为有利,因此人才培养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跨国公司例如美国占据世界500强总数的240多家公 司,都是通过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凭借实力与优势发展起来的,因此造就了人才培养的巨大空间。而中国企业虽然也有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但是中国基本上 都是本土化的公司而不是跨国公司,这些大企业很少有人出国与锻炼的机会,而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多数又是国有资产加总与堆积起来的、或行业垄断的企业, 中国企业的人才几乎没有出国经历和锻炼的机会,因此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步伐缓慢。

  4、外国公司人才具备综合素质,而中国企业多数是一专到底单项业务本领过硬

  外国公司人才培养是全面性的,据有关资料调查:美国的跨国公司在招聘外 国雇员时特别关注所要招聘人的简历,希望或要求该被招聘的人才曾经有过六种岗位的经历,如果只做过一个岗位就会拒绝招聘进来,其道理说明对人才要求素质的 全面性。还有外国在人才培养教育上是学科渗透、知识的交互、立体化教学,并从几个方面去解读知识的实用性,所以发达国家的人才优势,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达 到了精益求精的水平。而中国企业多年来的人才培养战略是一专到底,要求有一技之长的说法遍天下,很少有哪一家中国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创造出国深造、或出国锻 炼的机会。中国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或者在招聘人才时的条件砝码就是能胜任岗位需要,也是与跨国公司的人才培养主要差距之一。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