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人才战略 > 如何才能将员工受训后跳槽的风险最小化

如何才能将员工受训后跳槽的风险最小化

发布时间:2017-06-21编辑:湘荣

如何才能将员工受训后跳槽的风险最小化?
   第一招:有效规划培训

    首先,要确保员工所学的是企业需要的,让员工有用武之地。有些员工接受培训后离开,就是因为所学的在原企业或原岗位用不上。

    其次,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培训项目,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划分为几个循序渐进的模块,每次只培训当前必需的模块,整个项目分几个阶段完成,适当延长培训的显效期。这样,能够形成培训驱动的利益机制,员工既能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又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培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员工受训后跳槽的风险。

    再次,尽量选择费用较低的培训方式。减少脱产培训,增加在岗培训,减少外训,增加内训,尤其是增加项目参与、案例研讨等费用较低而效果又较好的项目。

    第二招:重视软技能培训

    所谓软性技能,是指让员工融入企业并有效工作所需要掌握的技巧和艺术,包括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等。

    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培训员工的硬性技能提高了员工的人力资本,而员工人力资本提高后,其必然会提高对工作的期望和要求,因而跳槽的可能性也增大了。而软性技能属于企业的结构资本,是基于本企业组织的,具有较高的专用性,对本企业有用而对别的企业作用不大甚至有负作用。

    因此,企业在培训员工硬性技能的同时,也应通过培训软性技能提高自身的结构资本,创造为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并通过培训将其“拷贝”到员工的潜意识中去,将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融入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将员工打磨为企业这个大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粘度,降低员工受训后跳槽的可能性。

    第三招:准确选择培训对象

    一些企业在选择培训对象时,通常只考虑员工的潜质、培训后对组织的预期贡献和岗位的重要性等,而忽略了对员工组织承诺的考察。对于硬性的专业技能的培训,由于所学通用性高,能在不同企业间有效转移,如果员工的组织承诺度低,受训后往往容易跳槽。因此,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必须考虑员工的组织承诺或者忠诚度。

    另外,在试用期内,员工和企业间的心理契约尚未建立,员工的组织承诺度很低。而且,根据我国当前的劳动法规,在试用期内,员工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处在试用期内的员工接受培训后离职,企业不得要求员工支付该项培训的费用。因此,除了一些必要的培训外,企业应尽量不给处于试用期的员工安排投资额度较大的培训。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