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本商社企业文化

发布时间:2017-07-31 编辑:lqy

  许多中国人知道,丰田、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等是日本知名的企业,但不知道 这些企业背后的“大佬”是日本综合商社,这些企业不过是商社的关联企业,或者财团的成员企业。

  事实上,像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以及其财团体制才是日本经济的脊梁。

  三井物产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商社。1993年,三井物产排名世界500强第一。2003年以后,三井物产将能源部门等重要产业机构独立核算,并且在全球设立独立法人公司,使得自己在500强排名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其真正的实力和活动被隐藏起来,不为外界所注目。三井物产作为三井财团的母体已经培育出众多世界级的企业,三井财团体系内500强企业更是一大堆。

  三井物产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似乎是个全球性的谜。

  近年,以三井为代表的日本财团通过各种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介入了中国事务,并带来一系列复杂影响。一些大型中资企业成为这些财团的跳板与“敲门砖”。

  一位在日本三井财团工作12年的中国人——白益民,去年推出了一本财经书《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了日本综合商社和财团的秘密。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的理事,组建了“财团经济研究室”,致力于推动中国综合商社和财团体制的建立。

  “到了该研究日本的时候了!”白益民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2006年他创建了“超级主义者”网站,率先提出了东方经济学的理念,并认为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并不适合美国模式。

  他说,中国大学经济系使用的教科书几乎清一色由美国经济学家撰写的,中国企业家也多热衷于美式的MBA,不关注日本和韩国被称为综合商社的企业组织。事实上,日本财团注重的团队合作,共渡危机,结成命运共同体,这些模式更多的传承了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

  白益民相信:在未来的新甲子,将会诞生中国的综合商社和财团。他已经从中信集团和中国招商局等中国企业身上看到了综合商社的潜质。

  记者:日本综合商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白益民:比如三井物产具备两个关键职能:一是通过各种各样精心设计的服务促进国际贸易;二是全球性地调动信息、人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产业投资。

  首先,依托财团已有的企业,对其产业链上下游外围企业进行投资,目的是打通产业链,维持与生产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取得产品的贸易代理权。这与商社作为产业组织者的定位有极大的关系。

  其次,因为要做产业整合者,三井物产是否投资某个项目的主要考虑因素不是追求利润第一,而是追求长远的产业发展空间。

  最后,与财团所属企业共同投资,但三井物产本身并不做大股东。三井物产在被投资企业所占的股份一般在5%~10%,三井物产也并不直接进行生产活动。综合商社作为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有几个基本特征:经营商品的综合性,业务范围涉及许多产业;经济的规模性,建立独立的物流体系,发展规模经济;贸易活动的广泛性,包括进口贸易、国内贸易和转口贸易等;活动范围的全球性;职能多重性,具有信息功能、资源开发功能、贸易功能、金融功能、协调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等。

  记者:为什么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形态产生于日本?

  白益民:从日本企业的立场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发,形成了日本人天然的危机意识。加入以商社为核心的财团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在经营上财团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扶持。特别是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抱团求生有利于企业保留人才和技术,等待宏观经济回暖后,发挥规模优势,迅速捕捉商机,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显然,日本财团是一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商业组织形式,这与日本文化中的共生共荣思想的影响有极大关系。此外,日本自古就有以商兴国的传统,特别在二战之后,贸易立国甚至成为日本的国策,杰出的商人在日本被誉为 “商魂”、“国宝”。长此以往,商社以及其财团所属企业就成为了日本经济的基石。

  记者:根据你的研究,日本商社模式其实是渊源于中国古代的浙商和徽商,那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综合商社和财团?

  白益民:首先,综合商社肯定生存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而中国搞市场经济才30年,真正的市场经济事实上只有十几年,所以中国市场经济环境还没有充分的土壤让商社生存。虽然中国有垄断的国营企业,表面看也是一个大的贸易公司,但跟商社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行为方式有许多还是脱离市场的。其次,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的意识来培养综合商社。日本的综合商社当初起来是有国家的意志在里面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发生过 “黑船事件”,美国4艘战舰驶入日本江户湾,用武力威胁日本幕府终止“闭关锁国”的政策。从那以后,受刺激的日本坚持建立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与西方对抗。这时候,像三井这样的商社发展起来了。三井其实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已经进行了200多年的商业活动,在日本国内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有自己的钱庄,有商业网络。明治维新时,三井部分继承了自己几百年的商业体系,把源自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改造。

  记者:复星系、华润系等中国企业有综合商社的潜质?

  白益民:招商局集团和中信集团等是中国仅有的几个具备财团雏形的企业集团。中信从银行到证券、从资源到能源、从IT到航空,业务几乎无所不包。2009年,中信以营业收入1545亿元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29位。中信经营这些看起来不太相关的行业,却逐渐通过产业链整合形成合力,做产业组织者似乎是中信的最终目的。在中信集团中金融业务占到了47.93%(2008年)。中信集团依靠强大的金融实力,积极进行产业整合,力图打造中国的财团。

  30年前,招商局集团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经济开发区——蛇口工业区,并创下多项全国第一和举世皆惊的“蛇口模式”。时至今日,在整个商业领域,流通如同骨架,金融如同血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招商局集团正是通过搭建“骨架”和提供“血液”掌握着中国商业的命脉。现在,招商局集团在海运、物流运输和交通基建领域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以招商银行为基础,招商局集团逐渐延伸金融领域的产业链,向证券、保险和保险经纪、基金和基金管理等领域发展,初步形成了集多种金融行业、具招商局自身特色、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的金融集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