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员工培训的4项建议

发布时间:2017-04-14 编辑:唐萍

  员工培训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整个组织有效运转的必要手段。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强化员工培训的4项建议,欢迎阅读借鉴。

强化员工培训的4项建议

  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问题

  1.对企业员工培训不重视

  一是企业领导者对员工培训的定位不准确。某些企业的领导者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不强,他们认为如果让技术骨干外出参加培训,企业就不能正常地生产,因此部分企业专门让一些年龄较大或者是技术较差的员工参加培训,而技术骨干则一心一意从事生产,缺乏外出培训的机会。二是部分企业担心让技术骨干参加培训,员工学成之后会跳槽,因此觉得还是将技术骨干留在企业为好。三是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资金投入不足。很多企业对员工培训缺乏投入意识,有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员工都比较忙碌,而员工培训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就不对员工进行培训;而有些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资金很有限,对国家规定的员工培训投入资金往往被用到别的项目上。目前大量农民工进城到企业打工,却苦于难以提高技术,因此帮助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企业培训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大多数企业在培训之前没有进行员工需求分析,不了解企业员工需要提高的是什么,企业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而且对培训效果的检验仅局限于培训的过程,培训内容与方法不合适;其次,考评方法很单一,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定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对员工没有再作跟踪调查,当员工回到工作岗位时,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运用,使得培训效果很难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第三,现有培训的质量较差,员工不重视,企业也没有对员工培训进行记录,缺乏专业管理,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够关注,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促使员工加强员工培训,无法真正满足员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导致培训效率较低。

  3.企业培训师资不符合要求

  企业培训不能随意,企业培训教师与社会大学教师相比,待遇远远低于社会大学教师,而教学难度和教学量又远远高于他们,造成大量师资外流,而且文化基础课的教师远远比操作技能教师来得多,有的培训教师所教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理论的知识,根本不能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培训开支,请一些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离规定的要求相差甚远的教师,从而影响培训的整体效果。

  4.企业培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要想繁荣起来,就必须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而培训正是提高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大量企业未能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价体系,难以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合理评价,一方面,对企业领导者的激励比较缺乏。如果领导者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股票市值、利润效益、固定资产等等,企业领导者就很有可能得到实质性的考核和相应的激励,而企业领导人对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社会没有舆论激励,政府没有明文考核、奖励,企业也没有制度规范和奖惩制度,并没有相应的激励,造成领导者对企业培训意识的减退。

  另一方面,对员工参与培训的激励不足。企业员工参加培训,与员工在晋升和奖酬上都没有直接的挂钩,造成员工缺乏参与培训的动力,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有些企业甚至把企业员工培训班当成是“惩罚班”,让那些年老体弱的员工和那些懒散无能、不求上进的员工来学习,多数企业为培训而培训,不对培训后的员工技能改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去关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难以更好地提高培训的实效,阻碍了企业员工的正常培训。

  强化员工培训的4项建议

  1.建立适当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

  培训激励对于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激励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潜在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为体现公平原则,在出台制度之前首先要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把培养人才与领导政绩考核挂钩。企业领导者重视员工培训了,员工培训才能真正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之中。企业可作出规定,越是优秀的员工,越有机会去参加培训。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