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培训发展 > 做好新职工上岗前的培训工作

做好新职工上岗前的培训工作

发布时间:2017-12-07编辑:ZMR

   时下,对许多企业来说,80后、90后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也是企业新职工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时代不可逆的潮流。但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这些新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特征与70年代出生以前的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尤其是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对他们来说,工作除了能够赚取与其能力相符的金钱之外,同时还要是展现自我的舞台,并体现自我价值。

  现在,很多企业在招收新职工时会更加注意职工的素质水平,希望能招收到基础较好、容易培养的新职工。这种期望虽然无可厚非,但即使新职工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由于他们在校时未受到正规的安全培训教育,岗前培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的放矢、科学有效的岗前培训可以提高新职工素质和安全技能,使全体职工懂法、了解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自觉遵法遵章以减少和杜绝事故发生。那么要如何做好岗前培训呢?

  教材编写要跟上时代

  新职工进入工厂后,首先应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概况,包括产品、产量、行业特点、经营状况,以及企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等,使新职工树立信心,爱企业,爱岗位,这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新职工来说,掌握工作技能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即安全第一的行为方式。因此,岗前培训教材首先要把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等介绍给新职工,增强新职工的归属感。

  岗前培训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安排设计是否恰当,是否适合新职工学习将直接影响培训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

  据了解,目前企业工人培训所用教材主要来源有三种:本单位结合培训单位的特点有针对性编写的培训资料;各大专院校编写的企业安全技术培训教材;企业自行组织编写的企业安全技术培训教材。教材编写全乎很低全面,各个角度的都有,可在实际中还是遇到了问题。首先是这些教材多注重在理论,实习、实验内容较少,另外教材多是从宏观角度进行阐述,不具有代表性,最重要的就是有的教材没有及时更新。有的企业安全教材已用了十几年。

  这些问题无疑给培训质量打了折扣。因此,企业在进行教材的选择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多做调研,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的"老师",除了要注意内容要跟得上科技发展,做到与时俱进,表述也要深入显出,与新职工自身水平相当。如果新职工的是大学生,可能理论知识他们很好理解,就要选择注重讲解实际应用的教材,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安全操作技能。

  教师要教学相长

  岗前培训教学过程主要就是"教"与"学"的互动。这个过程是否顺利,关键就看互动是否顺畅,而在这个过程中"教" 是主导地位。现在企业的培训的老师或者是从外面请来的专家老师,或者是自己企业的老职工。专家老师一般擅长传授理论,而现在大学生对于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肯定没有太大的问题,所以问题就主要在老职工教的操作层面上。而企业自己的老职工虽然实战经验丰富,可是在表达方面却往往不能说得很明白。

  为此,这个培训过程既是一个让新职工学习成长的好机会,也是给老职工巩固提高的好机会。当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时,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也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的能力和行为。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接受能力快,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很好的沟通,对老师对学生都大有裨益。

  教学内容要提高针对性

  现在一些企业在开展岗前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节省资源和时间,针对性不是很强,基本上所有职工的培训内容全部一样。这就造成了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工流程都一样,生产科室和工程技术人员各个课时也是相同的,没有做区别,各个岗位的职工学的东西都一样。其实术业有专攻,既然每个职工所做的工作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就应该让职工在资源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先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学好,有侧重地进行培训。从事技术工作的侧重设备、技术、工艺的安全培训,从事检查工作的就要多了解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