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培训发展 > 内部讲师激励设计的三板斧

内部讲师激励设计的三板斧

发布时间:2017-11-01编辑:ZMR

  企业内部讲师已成为企业培训的一个重要资源,但如何有效激励内部讲师却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结合多年企业培训实践,我们总结出内部讲师激励设计的“三板斧”,即:等级课酬、机会优先和淘汰机制。

  分等级 付课酬

  课酬激励是对内部讲师最实在的激励办法。教师取得课酬,是教育系统的贯例。企业内部讲师也不应该例外。然而,毋庸置疑,课酬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实践证明,只要课酬的给付适当,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是可以接受的。此外,还要根据按劳分配、效果测评等原则确定课酬的等级。因此,课酬设计的关键有两点: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设定一个合情合理的给付水平;对于内部讲师而言,如何拉开优劣的档次。值得借鉴的做法是:首先设计一个基本课酬标准,在此基础上设计几个加权系数。

  第一,确定基本课酬标准,即每小时的授课费。这是课酬的基数。我们可以参考外部讲师的课酬情况,并结合本企业的薪酬水平,确定一个相对合情合理的标准。

  第二,设计几个加权系数。

  1、依据讲师个人职位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职位系数。设置这个系数的出发点是,不同职位的内部讲师,应该拿不同的课酬。道理十分简单,总经理的课酬当然要有别于基层级的讲师。

  2、依据讲师级别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级别系数。不同级别的讲师(例如:助教、讲师、金牌讲师、资深讲师)拿不同的课酬,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3、设置一个考核系数。这是所有课酬系数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系数。如果课酬不能与考核结果挂钩,那么,考评的结果肯定是“讲好讲坏一个样”,难以拉开档次,致使课酬的给付完全背离初衷,变成一项“大锅饭”式的福利而不是激励。

  4、设置一些与备课、讲授有关的系数。如:学历系数、新旧课程系数、原创系数、学员数量系数、试卷出题和批改量系数等。设置这些系数的出发点是:按劳付酬。

  综上所述,课酬计算公式如下:

  培训课酬=基本课酬×课时数×难度系数×考核系数×职位系数×级别系数。

  以下是某公司内部讲师的课酬管理办法。

  * 基本课酬:100元/小时;

  *难度系数:首次讲授时为1.2,重复讲授时为1.0;

  *考核系数:优秀1.5;良好1.2;合格1.0;不合格0.5;

  *职位系数和级别系数:如下表所示。

  按照上述计算,以一次授课2小时为例,内部讲师最低可拿100元,最高者可拿810元。一般地,中层级别(如经理级、“讲师”级),考核成绩良好的内部讲师,一堂2小时的培训课程,可获300元的课酬。

  责、权、利对等 机会优先

  内部讲师在备课或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必然要占用一些业余时间。因此,在给付课酬的同时,还应当赋予其权利,给予其方便。如果没有责、权、利的对等,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会大打折扣。

  为此,培训管理者要积极与老板沟通,努力为内部讲师争取应有的权力,如:可优先参加外派学习的权利;可报销相关教材、资料、培训用具等方面的权力;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晋级、晋职或加薪的权利等。同时,还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全力做好部门沟通、任务协调、后勤保障等工作,为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培训工作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建立晋级淘汰机制

  毋庸置疑,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业务骨干是企业的中坚力量,而培训工作也是他们的份内工作。如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样,企业内部讲师也是企业的第一任培训师。对于内部讲师,除了在物质层面激励之外,还应当建立一套能上能下的晋级机制,以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首先,建立一套不同级别的内部讲师的任职能力标准。这套标准应从专业水平、教案编撰、课件制作、授课技巧等方面加以区分讲师的素质能力,使他们追有目标,赶有方向。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