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绩效考核 >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7-06-22编辑:唐露

  很多公司启动绩效管理项目的时候,对绩效管理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作为约束控制员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给员工增加压力,绩效考核不合格作为辞退员工的理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希望能帮到你哦,更多内容请浏览(yjbys.com/hr)。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绩效管理,或请咨询公司,或自己动手,基本上都有了绩效管理的概念,但似乎许多的企业都走进了一个同样的误区认识,就是绩效管理的方案迟迟推行不下去,结果是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做了一堆的无用功,员工害怕,经理反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伤透了脑筋。

  对绩效管理的错误认识是企业绩效管理效果不佳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最难突破的障碍,那么,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往往存在哪些误解和错误认识呢?下面我们就列出几点,供大家检视一下自身。

  一、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第一种误解在企业中是最常见的,也是影响许多企业最终绩效管理效果的关键。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公司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很重视,人力资源部门也下了很大功夫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但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够,总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门的事情。有的业务部门经理认为填写绩效考核表格会影响正常业务工作;作为直线领导不想参与对下属的业绩评价,认为自己评价有失公正;总想由人力资源部门或成立考核组来对员工进行考核。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某些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会对绩效考核消极应付,如果公司执行力不够强的话,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往往首先流产。

  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某些公司决策领导都这么认为。那么这种认识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和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员工的能力素质有关。

  首先,业务人员不重视。在企业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业务人员在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收入上还是在地位上,业务人员比职能人员受到更多的重视,业务人员总认为绩效管理是虚的东西,因此绩效管理得不到业务人员的重视。

  其次,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做业务出身的业务部门经理,往往习惯了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对定期搜集考核数据信息,填写绩效考核表格等工作会非常厌烦,同时由于还没有看到绩效管理带来的好处,因此会极力抵制绩效考核工作。

  第三,对管理职责的认识不足。业务部门常常喜欢自己亲力亲为,实则,这是对管理职责的认识不到位。从本质讲,管理者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而不是具体业务运作上,应该更好的激励辅导下属运作业务,而不是自己亲力亲为,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在绩效管理循环各个环节都会得到体现。

  那么,如何改变员工存在的上述认识呢?

  首先,要进行思想灌输,使他们改变大业务员的思维定势,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第二,要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尤其是绩效管理有关工具、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提高管理者能力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第三,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加强公司的执行力。

  只要公司决策领导大力推进,相信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会逐渐接受绩效管理,随着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进,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会从绩效管理中获得好处,那么绩效管理就会得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重视。

  二、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员工毛病

  很多公司启动绩效管理项目的时候,对绩效管理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作为约束控制员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给员工增加压力,绩效考核不合格作为辞退员工的理由。有些企业盲目采用末位淘汰制,如果公司企业文化、业务特点和管理水平并不支持采用这种方法,绩效考核自然会得到员工的抵制。

  事实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不同的,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由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几个环节构成。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绩效工资和奖金,不是为了长工资,这都是手段,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绩效考核是为了正确评估组织或个人的绩效,以便有效进行激励,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如果取得成效,上述四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做好,否则就不会达到绩效提升的效果。

  而绩效考核也并非挑员工的毛病。绩效考核的目标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于员工做得好的地方,要加以表扬,甚至要有物质、精神激励;而对于员工做得不好的地方,则应该与员工探讨绩效低的员工,并给予建议和改进方案。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错误认识呢?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