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经典6问

发布时间:2017-04-07 编辑:唐萍

  绩效考核中,总会出现一些疑惑和困难,让HR打上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绩效考核经典6问,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绩效考核经典6问

  1.为什么一些员工不喜欢绩效考核?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有一些员工对绩效考核不太喜欢。在此,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些员工为什么产生“不喜欢”的心态与情绪呢?其次,再分析一下是不是由于有些员工一时不理解,我们就该放弃呢?

  一些员工之所以会对绩效考核不喜欢,可能原因有多钟,以下分析最常见的原因:

  一、绩效考核做得不好、不公平、不合理。

  例如,有些企业把什么都纳入绩效考核,把计划、考勤、态度、道德、能力、作风等等都纳入考核范围。结果是什么都想考,什么都考不好。很多东西是拍脑筋拍出来,很多地方不近情理,员工当然不喜欢。

  二、出发点错了。

  就如前面所谈,你把考核当作惩罚的工具,谁会喜欢,谁会举手赞同呢?

  三、可能是方式、工具不好。

  有的考核方式太复杂、太繁琐,操作起来费时、费神又费力。有的考核方式不合理。例如,有些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一种考核方式,结果使许多考核工作不近情理,受到质疑乃至反对。殊不知,对于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类别,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中高层管理人员可用“述职”法;对于服务类职位可用“周边”法;对于以天为工作周期的职位,可用“日清月核”法。

  四、可能沟通不良导致员工反感。

  即使你前期工作做得如何好,方法工具也合理,但如果不能把结果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也会使人产生不良感觉。这就是许多企业提出来“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生命”、“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的重要原因。

  当然,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期望其一开始就人人敬仰、个个叫好是很好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有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理解了、等赞同了才去做;或者说,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等一个事物彻底成熟与完善了才开始,在理论上可行,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原因也很简单,好多的工作是在运行中、实践中才能不断改进完善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在绩效考核中,要正确地理解与处理员工的某些情绪。

  2.能不能使绩效考核更加简单呢?

  对于这样的困惑,首先要弄清楚,这里提到的“简单”是什么含义。如果像一些人提出的:不增加时间、不增加收入、不动太多脑筋,举手便可搞定。这样“简单” 想法,就如要求“天上掉馅饼”一样,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将考核流程设计得更好,选择快捷的工具,设计简易而有效的方式等,从而使我们的考核更加“简易”,这样完全可以,也是可能的,也是我们所倡导所追求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之所以有人希望不花力气就可以做好绩效考核,深层次原因大多是:

  1. 绩效考核是上级要求的,而不是自己希望去做的;

  2. 绩效考核是多余的工作;

  3.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在帮人力资源部做事;

  4. 没有认识倒绩效考核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是一个牵引员工做好工作的有力手段。

  从这些出发点要求的人,大多是希望将绩效考核简单化,尽量不投入精力与时间。

  二、我们同意将绩效考核简易,而不是简单,因为简易不等于简单。

  简易: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把繁杂的工作程序优化;

  而简单则是按一般的经验和粗放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与对待工作。前者追求的

  高效而精炼;后者则希望少投入或不投入而有回报。

  三、如果说方法、工具得当,培训到位,绩效考核工作可以更加简易,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无论怎么简易,都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重视和一定的投入才能做好。因为,只要是管理工作,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都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

  3.绩效考核的功能与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与理解差距较大,从目前的社会实践来看,大概有以下九种主要的理解与看法:

  理解一:主要是用于测评组织及组织成员工作业绩。这种认识的人还比较多,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只看到了绩效考核的某个环节和表象。

  理解二:把绩效考核用来分辨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理解二除了与理解一有相似的之处外,另外就是把业绩考核扩大化,希望用绩效考核来进行员工的行为考查与判断。如,对组织的忠诚度、迟到早退与旷工均纳入考核范围。这是现代绩效考核所反对的。

  理解三:用来识别员工的能力与优劣状况。虽然说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员工的能力,但不能完全反映,更不能代替。因此,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与指标来考查与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合适的;而且,把绩效与能力放在一起也不合适。

  理解四: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公司,部门与员工的能力。这是正确的理解,应该提倡和坚持这个方向。这样的绩效考核工作才有价值与意义。

  理解五:将绩效考核作为绩效提升的有效手段。与理解四一样,是十分正确的理念。但实际被许多公司忽视。

  理解六:用于不断改进工作。这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才能达到提升能力与业绩的目标.

  理解七:达到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目标。或者说通过绩效管理,强化与牵引企业的目标、计划与预算管理的目的。目前,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正被企业所认识和运用。

  理解八:为分配提供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于激励、薪酬分配,它也可以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但绩效考核决不是为了分配。这是许多企业必须改变的一个观念。

  还有其他的一些理解,如:用于指导培训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对人的使用等等。

  最合理的理解应该是:绩效考核的目的与功能是综合性的,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所追求的目的可以有所偏重。

  4.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结果依然不如人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显示,困惑之一可能与下面的因素有很大关系:

  一、可能目的定位错了----即绩效考核的理念出了问题。

  例如,我们了解到一些企业主要是为了发奖金而考核。甚至一些企业是为了扣罚而考核,在这类企业,考核往往成了罚款的代名词。这样的考核,十有八九要失败,因为这种理念是极错误的,它使考核成为企业惩罚员工的工具,使员工对考核产生**与厌恶的情绪,将考核工作导入了死胡同。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或者错位,必然导致整个绩效考核工作全盘皆错,最终事与愿违。

  二、方法不对。

  之所以方法错了,大多数原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不足。其中,集中反映了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能力不足。如:一个企业自己摸索做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组织一个团队,按照某些书中的方法花费一二年时,做了一大本绩效考核标准,但结果无法推广。究其原因是这些人第一次做,摸着石头过河,明显经验不足。方法不对,即使愿望再好,也达不到目的。

  三、可能做错了或做变了。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