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为何不出绩效?

发布时间:2017-06-29 编辑:lqy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其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已为广大的管理者所认同,相当一批企业在这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遗憾的是,真正通过绩效考核达到预期目的的企业却非常少,大多数企业最后不是流于形式,就是中途夭折。甚至可以说,绩效考核似乎成了中国企业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滑铁卢。

  在对企业进行咨询诊断过程中,笔者听的最多的,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无奈和抱怨。花大力气精心设计出来的考核方案往往被束之于高阁;即使勉强通过审核,可实际运作中却举步维艰;各级主管怨声载道,员工议论纷纷;民营老板在走马灯似的换掉几任HR经理后,却转怪员工素质不高;国有企业老总却怪制度,怪上级领导授权不够。从传统的“德勤绩才”考核到目标管理、平衡记分卡的应用,“药方”开了无数,可为什么著名外资企业屡试屡爽的完美方法到了本企业却灵光不再呢?企业的领导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根据笔者在管理咨询活动中的观察,发现我国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种原因,笔者做了如下的归纳:

  一、本末倒置

  现在,有许多企业一味强调要引进世界先进的考核手段,但领导者心目中,考核无非还只是奖优罚劣,亦即传统的红萝卜加大棒,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对此都没有清楚的认识;有许多企业做绩效考核,并无明确的目的。就如一夜之间,国内的许多企业都把人事部改成人力资源部、但做的仍旧是单纯的人事工作一样,也有赶时之嫌。绩效考核的目的何在?的确,考核是要把员工分出等来,但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绩效考核,顾名思义,就是要“挖掘”出绩效来,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考核等管理手段促进绩效的提高。研究发现,恰恰是因为我国企业在很多时候对绩效考核的理解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存在误解,才导致这项对于企业价值极高的工作难以收到预期成效。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真正有效的是绩效管理,而不是许多企业所理解的那种秋后算账式的绩效考核或者绩效评价,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执行、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绩效水平。

  因此,单纯的通过对员工最后产出水平的考核是很难让企业提高绩效水平的,在对最后结果考核之前,我们要做好绩效计划的工作;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要对员工工作进行辅导;在考核结果出来之后,上级领导要与员工共同进行绩效面谈,分析原因、找出差距,进行绩效改进。经过这样的一个闭环绩效管理流程,企业的绩效水平才会得到提升。

  二、前提条件不足

  抛开企业的其他管理系统,单就人力资源系统而言,各子系统是互相联系,互为依托的。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工作开展的基础。企业应切实科学合理地根据公司战略,确定组织结构,对组织中的每个岗位的职责、重要程度、任职资格等进行客观分析,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并且进一步确定公司的薪酬策略、薪资结构、招聘与培训计划等。各岗位职责分工清楚,是绩效考核展开的前提条件。

  另外,在绩效考核之前,上级领导要与员工的就执行绩效计划进行不断沟通。在这一过程中,非常强调主管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主管对员工的监督和指导,而不是像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那样,一旦计划制定完就万事大吉,只等年底或者绩效周期结束进行评价和考核。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个阶段的铺垫,任何企业的绩效评价和考核阶段都是非常棘手的。在这一阶段,上一级管理者与员工要开诚布公地沟通、交流,对员工工作上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及时交换意见,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工作达成预期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员工和上级之间融洽关系,有利于员工接受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而在这一阶段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上级不指导下级,恰恰是导致我国许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绩效考核提供事实依据,在这一阶段,管理人员还要注意收集、观察以及记录员工的重要业绩表现,其中既包括好的表现,也包括不良的表现。这种绩效记录对于将来的绩效反馈面谈、对员工进行奖惩甚至解雇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依据。在必要时,还需要员工在某些业绩记录表上签字认可。

  三、过程出现问题

  绩效考核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考核标准有关,另一类与主考人有关。

  1、与考核标准有关的问题。

  首先,考核标准不严谨。考核标准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能而不是职位设定。考核项目设置不严谨、考核标准说明含糊不清,加大了考核的随意性。考核标准大而笼统,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考核标准中有过多难以衡量的因素,难以使员工信服;考核标准与工作职能偏差较大。这些都使考核者打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人为操纵可能性强,考核结果争议性大,很难令员工信服,结果使考核流于形式。

  其次,考核的内容不够完整,尤其是不能涵盖全部的工作内容,或以偏概全,如关键绩效指标有缺失等,因此,无法正确评价人的真实工作绩效。许多企业的考核内容大多千篇一律,不同类型部门考核内容差别不大,针对性不强,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多数企业在考核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员工的德、能、勤、绩,另一方面是员工为企业创造多少经济效益。这两方面内容的考核并不能全面地包括员工工作绩效的所有方面。另外,德、能、勤、绩这类考核指标基本上是属于定性化的指标,过多定性化指标的存在自然无法避免会造成考核者判断的主观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与有效性。只有把定性化的指标以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克服其主观随意性。

  实际上,绩效考核是非常个性化的。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战略背景下的企业,绩效考核的目的、手段、结果运用等各不相同。即使是同行业、同系统下的不同企业,在绩效考核这盘棋上也不能千篇一律。并且,绩效考核与企业的整体现状、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系统间,必须“兼容”,彼此绝不能孤立看待,否则,就会“死机”。凭空设计一套考核方案,对绝大多数的HR顾问来讲都是易如反掌,但若设计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能挖掘出企业绩效潜力的考核方案,决非做一个访谈,看几份资料就搞掂。企业的绩效考核,与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政策、规划、人力资源基础、员工晋升、薪酬、、招聘、培训、激励、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现状、整体素质等诸多环节无法割裂开来,企业要调整,就必须是全方位的,否则,无法真正收到实效。生搬硬套,这也就是许多考核手段在别家效果显著,在自家无法存活的根本原因。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