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1-08 编辑:weian

  政府的能力与效率对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及其公务员肩负着依法行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组织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政府的行为以及政府行为的效果与绩效相关联,政府绩效直接影响政府形象,也体现了政府的执政能力。

  一、绩效管理的特点

  绩效管理脱胎于业绩分等、目标管理、绩效评价等管理技术,但它与传统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管理是一个整合过程,强调组织总目标、功能目标、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整合,并使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方面有机联系起来;更多地强调开发组织成员潜能、培养成员技能和提高成员业绩;

  (2)绩效管理是日常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直线主管在绩效管理中起主导作用;

  (3)绩效管理是一种共识基础上的契约管理,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平等对话协商和相互学习;

  (4)绩效管理更多地强调整体和战略,强调依靠团队精神提高组织绩效,对小组绩效和个人绩效给予了同等的重视;

  (5)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年终的检查评比;绩效管理包含业绩评价,更注重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结果的评价;除了强调评价结果,还着重强调绩效信息的分析、绩效的改进和提升;

  (6)绩效管理是以发展为导向的管理。

  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是提高公共组织绩效的一套操作程序和过程。绩效管理过程包括一些基本要素和步骤:明确组织的使命、战略和价值;制定绩效协议和绩效计划;绩效的监测、阶段性评估和反馈;绩效的正式评估与分析。

  二、政府管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政府绩效在不同层面上内容不同,宏观层次的政府绩效涉及整个政府管理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具体体现为政治的民主与稳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公正和谐、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改善、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的提高等方面。微观层次的政府绩效是特定的政府机构或公共部门的工作成就或效果,包括经济性、效率、服务质量、客观社会效果、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改革不断深化,从机构到职能,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绩效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也越来越为政府自身所重视。经济的高速增长,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对外开放的深刻影响,都要求政府工作不能再是一笔“糊涂账”。虽然绩效管理的内容系统、范围广泛,但在实践中,政府绩效评估问题尤为突出,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绩效评估应是政府绩效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内容。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近年来,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针对公务员的考核已趋向规范化、普遍化,但以组织为对象的绩效评估没有形成制度。公务员考核基本以职位说明书规定的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标准为基本依据。在公务员考核的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1、定性测定多,定量测定少;

  2、考核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客观公正效果的程序和手段。公务员年终考核常常流于形式,走过场、留情面、不较真的现象比较普遍;

  3、在一些单位没有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在考评中谁“辛苦”,谁“优秀”,超时工作是由于工作量大还是能力不符合工作要求没有标准;

  4、按比例分配优秀公务员的名额,有的单位优秀的人因名额限制评不上“优秀”,有些单位又因为不愿放弃名额“矮子里拔将军”,难以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5、缺乏一套严格的可操作可实施的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量化测评考核标准;

  6、不同级别的公务员、不同工作岗位的公务员处于同一考核层面。

  绩效管理侧重的是中观和微观层次的政府绩效,能够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我国,引人绩效管理有如下益处:

  1、有利于政府冲破传统行政文化的束缚,树立结果为本的绩效意识。有助于政府科学设立目标,考虑投入产出的合理性。

  2、有利于政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顾客至上”的现代管理意识,自觉追求经济、效率、效益、服务质量、公民满意程度,进而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

  3、有利于政府正确定位,转变政府观念和职能,改变权力高度集中的状况,消除烦琐的规章制度和严密的层级控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4、有利于了解组织工作的效果,展示绩效状况,推动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提高政府信誉。发现鼓励优秀人才,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5、科学的评估结果可以为科学的管理计划打下基础,能够监督计划的执行。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在公民社会尚不发达,社会组织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高政府效率和公众认可度还是要依靠管理,即政府内部的改造。因此,引入绩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三、国外政府绩效管理的经验

  绩效概念最早在工商企业中使用,综合代表效率、财务指标、市场占有率、内部激励结构、企业文化等各种指标,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有效途径整合为可以衡量或评价企业行为的指标体系,从而基本上反映出企业的整体表现和状况。在当今各国政府行政改革中,借鉴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已成为一种时尚。绩效所具有的多重含义比效率更能真实反映和全面评价政府的表现和状况。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多样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伴随着多样化的行政传统或模式。即使在具体的改革措施上,由于国情不同,同一措施也有着不同的含义并具有不同的性质。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工具,是在体制结构改革和行政文化重建的基础上应用,所以基本体制的改革必须先行。专家研究发现,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措施在某些方面与我国行政改革的方向相反:我们致力于行政管理规范化,西方发达国家却提倡非管制政府模式,充分发挥公务员个人的能动性和首创精神;我们正在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以防止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发达国家却力图改变严格的制度,发挥人际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致力于贯彻和完善公务员制度、建立严格的职位分类制度,发达国家却出现了淡化职位分类并辅之以品位分类的发展趋势。

  英国是较早对公共行政体制进行改革的国家之一,在当代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中,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其改革措施的完整性、改革力度的彻底性以及改革进程的延续性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公认。英国的改革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解决政府自身的管理问题为起点,行政改革强调以提高政府效率为目标。从早期局部的、个别的问题诊断,到全方位的绩效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改革措施始终把政府绩效放在首位,并且在方法上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二,以系统全新的新公共管理主义管理理论为行政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绩效管理的引入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三,中央政府高层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持续推进。自撒切尔政府以来,英国几届政府无论是保守党执政,还是公党执政,行政改革的主导理念和基本思路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改革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因而绩效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也不断完善,效果显著。

  第四,改革中的绩效管理策略引入外部市场和公共评价主体,打破了传统上行政效率主要以政府自身为评价主体的做法。市场和公民社会成为新的力量参与到政府的治理过程之中。外部市场的反应和公民的评价对改进公共部门绩效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美国在推动和应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第一,高层政治领导人的重视和推进。政府生产力和绩效的改进历来受到美国总统的关注,从尼克松时期的国家生产力委员会,卡特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再到里根时期的借鉴私营部门绩效的尝试,都非常强调改善政府的管理、提高政府效益。而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由于政府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压力,以及全球政府改革的浪潮,都促使政府高层领导人和政治家意识到对政府进行改革不仅是一句政治口号,而且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正是在国会和总统的共同推动下顺利通过的,国家绩效评审委员会更是由副总统亲自领导的直接推动政府再造运动的总指挥部。

  第二,通过更具权威性的立法途径来实施。作为推动政府再造的纲领性文件——《政府绩效与结果法》,与以往通过总统指令推动的改革相比,更能够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稳固的基石”。

  第三,绩效管理的实施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根据《政府绩效与结果法》的立法意图,绩效管理方式没有急于在所有政府部门推广。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