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HR工具 > 美、日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日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8-30编辑:lqy

  美国和日本是当今创新管理做的最好的,但由于内外环境的不同,其创新管理模式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通过两者在技术创新管理、战略创新管理、文化创新管理、知识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员工创新管理等创新管理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企业创新管理的启示。

  1、技术创新管理

  美国技术创新系统特征:研究投入几乎涉及国际上所有的前沿领域;企业日益成为研究、开发与创新的主体;风险基金在技术转移和实现中广泛介入;大量吸纳全世界的科技人才;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大学在创新进程的各个阶段建立了相互联系。

  日本企业主要采用的是模仿创新,从欧美各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发明,并对其进行快速模仿创新,同时加强自身制造能力和工艺创新。在引进技术的创新过程中:着重强调应用开发;重视点滴积累,缩短技术换代周期;重视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微细部件性能。

  2、战略创新管理

  创新需要正确的战略来指导。战略是企业为了收益制定的与组织使命和目标一致的最高管理层计划。战略管理是在美国提出和应用的,但善于学习的日本企业也没忽略这一点,只是其对战略的理解有别于美国。日本战略理念在于集合所有员工的智慧进行创造,美国强调领导人在战略中的绝对地位。日本的创新战略管理属“系统型”和“网络型”而美国属企业家精神型和市场型。从20世纪90年代美日两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业竞争力升降说明:美国的个人决策为主的战略经营思想更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新经济的发展。

  3、组织创新管理

  美国企业推行“注重法治”的组织管理模式,实行制度制厂,制度管人,其组织激励为:人才选拔的“快车道”;雇员持股和收益永久分成;较多实惠的福利;经理人员高收入。

  日本企业推行“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模式。组织激励机制是建立在“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企业内部教育培训制度、福利制度、自主管理集体决策等上。其组织激励主要为:重视员工素质和强化培训;实行终身就业和弹性工资相结合;性质不同、内容具体;注意鼓舞员工,化解困难。

  4、文化创新管理

  美国个体创新文化: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倡竞争和献身;奖励创新;利益共享。其促进企业创新主要因素:崇尚活力和创新精神;重法治;追求金钱价值。个体创新文化先后造就了诸如杜邦兄弟、盖茨等创新人物和诸如生产流水线、事业部、功能性结构、现代管理方式等一系列优秀的创新成果。但员工被排斥在创新之外,创新被认为是企业家的职责。

  日本集体创新文化:重视思想统治,讲究伦理道德;家族主义;以人为中心。其促进企业创新主要因素:注重群体利益,倡导团队精神;企业内部“和谐高于一切”的和睦人际关系;以人为中心。集体创新文化以人人皆有创新欲望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企业内部的各种小团体活动,在全员参与过程中实现创新,开展大量的小型创新活动,从整体上推动了企业的系统创新,使企业创新周期表现为连续跃迁。

  5、知识创新管理

  美、日企业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美国强调显性知识的重要性,而日本则注重隐性知识的作用。

  6、员工创新管理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的国家,其特点是以高校为依托,学校、科研实验室与企业紧密合作,主要有:管理人员,高校的大量培养,或多种渠道对在职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公司设置培训机构。

  日本企业对员工培训,不仅重管理理论与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还十分重视智能和潜能的开发,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措施为:开办经理研修班,并派遣人员到欧美的大学进修,组织海外考察团;提高全员的水平;让员工阅读经济书籍,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动向;设置研究机构。

  在管理员工方面,日本注重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而美国注重市场配置和物质激励

  7、美国永续创新与日本持续改进创新

  美国早期有业务流程再造,现在有24/7创新,每天24小时、每周7天创新。企业要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由于全球化加剧,创新也扩大到世界各地。企业现在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相互联系,信息共享,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间断进行创新。

  日本创新管理的精髓是渐进的、持续的、增量的技术改善,其实现基础为团队合作精神、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威性、可衡量的目标和结果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等。其实现方式为问题觉察机制、问题解决机制和成果标准化机制,最终成果将扩散到企业中的每个人、每台机器,使效果最大化。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