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模型
1. 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A•H•Maslow)
——各需求包括:
● 生理的需求。如衣、食、睡、住、水、行、性
● 安全的需求。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失业和丧失财产
● 社交的需求。如情感、交往、归属要求
● 被尊重的需求。如自尊(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独立和自由的),受人尊重(有威望、被赏识、受到重视和高度评价)
● 自我实现的需求。其特征是自发性的、集中处理问题、自立的、有不断的新鲜感、幽默感、浓厚兴趣、不受束缚的想像力、反潮流精神、创造力、讲民主的性格
——在某一阶段上,人的多种需求并存,但只有一种需求取得主导地位。
——在不同时期,需求结构在动态变化,大致是逐步从低到高、从外部向内部满足。
——满足上行机制:尚未满足的较低层需求总是主宰的,只有在满足它之后,紧邻的高一层需求才被激活成为主宰。
——挫折下行机制: 高一层需求在未得到满足、受到挫折后,低一层次的需求重新成为主宰。
2. 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F.Herzberg)
激励因素(内在因素) 保健因素(外在因素)
工作成熟感 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
工作中的信任和赞赏 监督
工作本身挑战性和兴趣 薪资
工作职务的责任感 人际关系
工作的发展前景 工作环境或条件
个人升迁机会 工作安全感
职务、地位
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