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岗位职责 > 简谈岗位序列的界定

简谈岗位序列的界定

发布时间:2017-06-30编辑:唐露

  从事某个方面的职能管理、生产管理等职能工作且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独立管理职责的职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相关文章,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yjbys.com/hr)。

  几乎任何一家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其内部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总会有所不同,我们将这些不同岗位进行归类管理,可以称之为不同“岗位序列”,也可以称为“岗位群落”、“职能别”等。作为管理咨询从业者,我们在做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优化时,也经常遇到岗位职责划分、任职要求确定、薪酬结构设定、薪酬元素组合选择等工作,这也需要将企业内部各岗位按照其特点进行岗位序列的划分。

  通常可以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不同,可以将常见岗位分为5大序列:

  1、管理序列:

  从事管理工作并拥有一定职务的职位。通俗的理解是“手下有兵”的人,企业因其承担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责作为主要的付薪依据。例如在一般企业中常用的所谓“中层和高层”的概念。

  2、职能序列:

  从事某个方面的职能管理、生产管理等职能工作且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独立管理职责的职位。与“管理序列”岗位的的区别在于该岗位下可能有下级人员,但企业付薪依据的主要依据不是因为其承担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责,而是其指导、监督、督促执行、辅助、支持等方面的职责。

  3、技术序列:

  从事技术研发、设计等工作的岗位,表现为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企业付薪依据的主要是该岗位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一般付薪的依据不会体现为计件形式,但不排除会有类似项目奖金的目标性激励。

  4、营销序列:

  指专业从事专职销售或市场开拓等工作的岗位,一般工作场所不固定,甚至在外时间比在公司时间长。这些岗位的管理中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的内容与其他岗位差异是最大的。

  5、操作序列:

  指在公司内部从事生产作业类或者最基础的决策层次极低类工作的职位,一般工作场所比较固定,岗位技能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工作内容重复性较强,创造性体现较少,在有些企业中是构成“基层员工”的主要群体。

  不同岗位序列的清晰界定与划分,主要目的是方便企业采取差异化管理。这种差异化管理最大的区别体现在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两方面。不同岗位序列的考核方式不同,考核指标不同,薪酬结构不同,薪酬元素不同,激励模式不同。

  拓展知识:制定原则

  首先要让员工自己真正明白岗位的工作性质。岗位工作的压力不是来自他人的压力,而是使此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产生,从而转变为主动工作的动力,而要推动此岗位员工参与设定岗位目标,并努力激励他实现这个目标。因此此岗位的目标设定、准备实施、实施后的评定工作都必须由此岗位员工承担,让岗位员工认识到这个岗位中所发生的任何问题,并由自己着手解决掉,他的上司仅仅只是起辅助他的作用,他的岗位工作是为他自己做的,而不是为他上司或者老板做的,这个岗位是他个人展现能力和人生价值的舞台。在这个岗位上各阶段工作的执行,应该由岗位上的员工主动发挥创造力,靠他自己的自我努力和自我协调的能力去完成。员工必须在本职岗位的工作中主动发挥自我解决、自我判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求工作成果的绩效实现最大化。因此,企业应激励各岗位工作人员除了主动承担自己必须执行的本职工作外,也应主动参加自我决策和对工作完成状况的自我评价。

  其次,企业在制定岗位职责时,要考虑尽可能一个岗位包含多项工作内容,以便发挥岗位上的员工由于长期从事单一型工作而被埋没了个人的其他才能。丰富的岗位职责的内容,可以促使一个多面手的员工充分的发挥各种技能,也会收到激励员工主动积极工作的意愿的效果。

  第三,在企业人力资源许可情况下,可在有些岗位职责里设定针对在固定期间内出色完成既定任务之后,可以获得转换到其他岗位的工作的权利。通过工作岗位转换,丰富了企业员工整体的知识领域和操作技能,同时也营造企业各岗位员工之间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氛围。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