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1

  一、相关概念解读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也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

  护理本科学制为四年,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就业领域的不同,可在医疗卫生保健、高级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工作。本文所提的老年护理一般是指在养老机构中,专门为老年人进行护理的医学人才。

  在这种特定的服务领域下,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医学和护理常识,还有必要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这也对护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将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专业知识融入护理专业教学,可以拓宽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旨在服务老年的过程中,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系统、医务水平更高的护理。以老年人的健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观念与老年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不谋而合。老年社会工作同样以老年人为中心,不单围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服务,更多地以解决老年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目标。两者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是统一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三、助人自助的服务目的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精神和重要目的,旨在表达帮助案主(服务对象)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并最终使其重新投入生活当中。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目的就是帮助老年人提高自身的“抗老”能力,学会自己调节自身心理及生理的变化。在老年护理过程中,不论是高超的医术水平还是高质量的医务护理,都只能解决老年人的生理问题,而在老年人面对自身患病的事实时,老人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重建需要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及科学的操作方法。

  四、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

  在闡述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之前,引入“文化养老”这个概念。“文化养老”是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其核心是文化先行,养老应该以养心、养德为基础,使老人获得精神慰藉。在中国的传统中,文化和养老关系十分密切。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文化总结出了“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生活经验。然而,在当代社会中,不管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老年人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大。以上三种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时候文化养老就有其存在的意义。为了使文化养老模式顺利展开,相应的服务方法必须随之提升。老年社会工作在老年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解决困难。这其中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是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具体有老年个案工作方法、老年小组工作方法、老年社区工作方法等。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分析问题,合理整合社会资源,采取科学的方式为之服务。

  五、老年社会工作与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关系

  老年社会工作与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是两个不同门类的科学,也是独立的两个专业,在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入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更有效地辅助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教学,使其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快达到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结合老年社会工作在价值观念、服务目的、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优势,本文建议将这些优势结合到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老年社会工作尚未普及与完善的今天,这种推广和结合将会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工作技能,适应全新的护理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唐晓英.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45-47.

  [2]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胡新平.医疗社会工作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启示[J].职业技术,20xx(7):83.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2

  硕士毕业论文是否吸引人,不单单要看论文的整体质量,而且要看论文的题目是否突出、是否新颖、是否有创意。毕业论文选题的方向和内容,能够反映出硕士研究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方向和研究的领域;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和价值,能够检验硕士研究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毕业论文选题的好坏和优劣,直接影响硕士研究生能否顺利通过答辩和正常毕业。

  社会工作是新兴的专业,在很多研究领域都未被挖掘,所以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往往会受到限制,书本所学的知识领域在现实社会中并不能被真正的利用。仅用理论去阐述会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用理论知识遐想未发生的案例来撰写论文是不切实际,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通过研究发现,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准备论文时,对论文选题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而是在学校的催促下,匆忙选题;论文选题中经常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一个地区出现的现象或困境,研究者往往会将其夸大成整个社会都会出现此类现象或困境;而且论文选题的创新性较差,研究者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很多研究者的论文选题趋向于相同的事件或问题,跟风现象较为严重。

  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选题水平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学习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促进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注重培养兴趣,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水平,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理解,熟悉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将外来文化更好的融入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当中;在阅读课外书籍时能够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将知识交汇融合以便开拓新的领域。在实践中,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前做好准备

  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写开题报告前,才会考虑论文选题的事情。在学校催促的情况下,才开始进行选题。学术论文对于研究生来说是一件严肃而严谨的事情,“不打无准备之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名言。硕士研究生在准备论文选题时应该早做准备,提前确定好论文题目,想好所选题目的价值是否具有研究意义,而不是只关注选题是否能够通过学校审核。在选题之前研究生应该将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充分衡量以后再做决定。研究者要有学术意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选题确定后,硕士研究生应该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确保课题的实践意义与学术价值。

  2.补充理论基础

  如果毕业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感到力不从心,多数原因是理论知识不够。大多数的论文选题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其理论性和专业性知识匮乏,对问题的阐述仅停留在表面上,无法深入到问题的本质,论文质量自然也不高。因此,在选题之前,对自己理论基础进行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3.注重创新

  创新是选题者在选题方面应持有的态度。每天的毕业论文数量很多,但高水准的论文屈指可数的,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创新。例如近几年较为热门的养老问题、公益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相关论文太多,不仅难以出彩,还容易出现雷同。而选题的创新,需要选题者拥有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事物,发现事物。论文写作方面应该运用新视角和新方法进行探索研究,选题者面对老旧的事件应当保持独到的见解。

  4.避免假、大、空

  社会学论文最忌讳假、大、空。选题者在选题时应该注重实际,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反映问题。对于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儿童的问题会分为很多种,例如,自闭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等;针对妇女,留守妇女问题、单亲家庭妇女问题、妇女家庭暴力等;针对老人问题会有空巢老人问题、老人养老问题、失独老人问题等。对于社区、青少年、民生、残疾人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问题。在研究这些事例的时候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根据不同情况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选题者在进行社会学论文选题时最好根据本地区事实,那么,论文的真实性就有所保障,进而提高论文的价值。此外,一些选题者在论文选题时习惯把个别问题扩大化,以偏概全,认为其他地区或家庭或社区出现的问题,全国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例如,论文选题《马鞍山失去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调查报告》、《七里塘社区养老模式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亲子关系状况的调查报告》等,不管论文选题范围的大小,研究者都会将某些社会现象扩大化。这种方式是万万不可取的。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3

  一、概念界定

  伦理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议题。对于专业伦理的界定,通常称为“职业道德”,指在专业(职业)活动中符合专业(职业)目标要求的核心价值及其行为准则的总和。而专业伦理的形成则是一个专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工作专业自身依据的专业价值观,及对专业人员所提出的道德理想和行为规范。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特定的工作目标与服务对象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社会工作者要对服务对象负有伦理责任,要保持专业边界,分清楚专业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

  大多学者对于双重关系持否定态度认为“社会工作者不应当和案主建立双重关系或多重关系,因为这样会产生对案主的利用或使得案主存在潜在伤害的可能。”事实上,是否要对双重关系严厉限制的问题长久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

  本文中,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中的双重关系是指:“专业人员在同一时间段内与当事人可能会有不止一种关系,由于居住和工作的小区的性质,社会工作者与当事人除了专业关系,还可能会有一些社会上、生意上、经济上或者其他方面的角色关系。”

  二、实务中对于双重关系困境的看待

  对于双重关系存在着多种不一致的观点看法,国内有学者对于过度限制双重关系表示质疑。在传统观念理念的人际关系模式下的差序格局模式认为在“人情”的社会中,过度的限制双重关系,很可能会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效果,影响社会工作行业的推广。笔者认为,造成双重关系困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情”社会的人际互动模式。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当前国内人际关系基本模式,依旧保留着传统方式,“即由人情、人缘与人伦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结构。”其中最核心是人情。“你们说的专业关系冷冰冰,在中国社会根本行不通,中国人是讲‘情’的。你只能先跟他交朋友,让他慢慢了解你,再和他建立专业关系,一上来就建立所谓的专业肯定是不行的(上海禁毒社会工作者M)”。从社会交换的理论来讲,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是一种相对的社会交换的基本类型,即人与人的交往互动中主要是把人情作为交换媒介。让案主能信任感,能真正的去说出内心的看法想法。在国内的传统“人情”的限制之下是较难实现,这也是造成国内双重关系困境严重的主要原因。

  第二、从求与助关系角度分析。国内学者王思斌老师在《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一书中提及,熟人之间的相互支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将熟人关系拟亲属化。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增强相互信任感,如联姻、世交、朋友圈等。如“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的观念根深蒂固存在于每个人的脑中。二是一般相互认识者这之间的求和助的关系。对于此类求助关系多是相对谨慎的,对于彼此的信任感很少完全信任。如同社工与案主在建立专业关系之前,彼此完全陌生的人,是很难去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第三、社工行业发展的不完善,地区差异大,专业资源不足。近几年来,政策对社会工作的大力支持下,社工行业迅速发展,社工队伍也在逐渐壮大。但对于社工行业的发展依旧呈现地区差异性大的现状,行业内部制度机制建设也不完善。机构间业务重复化、标准不统一。社工行业发展较好地区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对于内陆西部发展较少。人们对社工的了解不够,很少去主动寻找帮助。案主来源问题也不可避免通过熟人介绍、朋友求助、从事不同服务的社工机构少等,导致双重关系很难避免。

  三、解决建议

  社工与案主之间必须保持专业关系,如何去限制双重关系的产生,做到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由学者间的不断反复讨论、论证,是社会工作专业漫长的本土化建设才能得出来的。根据上述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需要限制双重关系。双重关系的限制问题,是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所达成共识的。双重关系的存在,对案主与社工都是有风险的。双重关系的最早是作为伦理问题提出的。在1977年版的美国心理学会伦理守则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禁止咨询师、治疗师与来访者发生性关系。随着专业性不断加强,发生性关系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但仍不排除可能性的存在。若案主因其他关系而造成,不能与社会工作者处于同等条件状态,很有可能会为社工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者使社工不能做出公正性的决定,影响服务效果,其专业性也会令人质疑。

  第二、从社工的角度出发。基于当前中国社工发展的现状,作为专业的社工必须清楚认识到,双重关系的实质所在、是否存在潜在的或现实的利益冲突、预先评估是否会给案主带来伤害、加强与同事和督导探讨交流、不断学习研读加深专业能力、保证案主的知情权,让案主知道潜在的或现存的利益冲突,并与案主共同探索合理的补救方法。一线社工在工作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对于处理双重关系的办法,加强行业同事与学术界之间的研讨沟通交流,使理论与实践能同时发展。

  第三、制定并完善我国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确立,加快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对于造成主动求助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少的问题,归根结底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信任度的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追求专业化的风潮逐渐兴起,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职业的普遍出现,人们也逐渐接受。制定并完善我国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确定与社工本土化进程,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社工机构,了解社会工作者,增强民众信任感,有利于帮助从服务对象来源方向减少双重关系的产生。

  四、总结

  雙重关系是众多社会工作伦理议题中出现较多,也是处理起来较为困难的,一直饱受争议的议题。就目前国内社会工作发展来看,双重关系困境是个涉及多角度、内容复杂性、传统观念干扰强的问题。但从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还在进行中,各地区地理、经济、文化与环境等方面大差异的角度看,双重关系困境的出现其实也是必然的。要做好处理该问题,其实也是社会工作如何本土化的问题,是需要长时间解决的,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突破完善各方面的问题,使社会工作专业同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中国特色,使社会工作逐步成熟化,社会工作的专业角色更加清晰明确,有关社会工作者的制度完善,对社会工作的信任感加强,形成制度信任和行业信任。这样有助于实务中的社会工作者能清楚恰当的把握双重关系的界限,同案主建立专业关系,更好的保护服务对象利益,解决问题,提供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鉴国.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山东出版社,20xx.

  [2]赵芳.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中双重关系的限制、困境及其困境-一项基于城乡社会工作者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xx(10).

  [3]刘志红.传统社会的人际交往特性对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影响[J].求索,20xx(2).

  [4][美]拉尔夫·多戈夫,弗兰克·M.洛温伯格,唐纳·哈林顿.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第7版[M].隋玉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5]孙晓薇.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之双重关系困境[J].品牌研究,20xx(7).

  [6]沈黎,刘斌志.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中专业关系的伦理困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城市老人群体的养

标签: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3-20
【yjbys.com - 文学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l、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
2、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
3、社区情感培育与社区建设
4、城市外来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问题
5、关于城市老年群体情感生活的调查
6、单亲家庭子女成长辅导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7、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8、社会焦虑:一个微观层面的社会问题
9、城市农民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探析
10、居住小区环境评价初探
11、持股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职工分化的影响——关于企业改制的实证研究
12、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13、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障碍
14、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失范问题
15、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公共冷漠问题
16、城市社区服务模式初探
17、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调查与分析
18、解析高学历失业现象
19、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20、外来人口管理的新思路
21、婚姻状况与心理疾病
22、呼唤生命教育
23、市民健康:当今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4、现代购物中心的.文化解读
25、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一学习型社区
26、城市儿童福利制度的调查研究
27、城市慈善事业现状调查
28、“人情”的泛化及其负功能
29、透视家庭暴力
30、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31、城市社区参与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32、城市农民工的心态与观念
33、苏州市流动人口职业培训现状的调查
34、城市里的希望工程——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35、下岗职工隐性就业行为探析
36、关于城市低保的调查分析
37、聚焦城市贫困家庭的一日三餐
38、社区居委会的权力问题
39、转换机制,完善功能,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40、城市反贫困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4l、关于苏州市民对世界遗产博览会的态度和社会参与的调查
42、世界遗产博览会的市民参与和市民素质——一项关于XX区市民的抽样调查
43、社会福利服务领域行业管理体制的创新
44、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45、公共场合陋习的博弈论及社会心理学分析
46、越轨人员的社区矫正与人文关怀
47、从社会心理层面看性别角色差异对女性的影响
48、民主自治:社区建设的核心
49、关于“爱心翅市”的调查与思考
50、福利企业中的残疾人问题公共关系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老年社会工作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论文

标签:护理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13
【yjbys.com - 护理学毕业论文】

  一、相关概念解读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也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

  护理本科学制为四年,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就业领域的不同,可在医疗卫生保健、高级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工作。本文所提的老年护理一般是指在养老机构中,专门为老年人进行护理的医学人才。

  在这种特定的服务领域下,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医学和护理常识,还有必要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这也对护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将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专业知识融入护理专业教学,可以拓宽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旨在服务老年的过程中,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系统、医务水平更高的护理。以老年人的健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观念与老年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不谋而合。老年社会工作同样以老年人为中心,不单围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服务,更多地以解决老年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目标。两者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是统一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三、助人自助的服务目的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精神和重要目的,旨在表达帮助案主(服务对象)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并最终使其重新投入生活当中。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目的就是帮助老年人提高自身的“抗老”能力,学会自己调节自身心理及生理的.变化。在老年护理过程中,不论是高超的医术水平还是高质量的医务护理,都只能解决老年人的生理问题,而在老年人面对自身患病的事实时,老人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重建需要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及科学的操作方法。

跨专业社会工作学硕士专业适应问题研究论文

标签:硕士论文 时间:2020-12-07
【yjbys.com - 硕士论文】

  摘 要:近年来,跨专业社会工作硕士报考现象普遍存在,部分跨专业学生因缺乏专业基础,在专业适应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境。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分析跨专业学生专业适应困难的现状,提出增强跨专业社会工作硕士专业适应的策略,即撕下跨专业的标签,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结;建立支持系统,从多元的督导中收益;主动选择有意义的实习机会,融入实习机构等,帮助跨专业学生应对专业适应问题,从而实现专业成长。

  关键词:社会支持;社会工作硕士;专业适应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逐年扩大招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SW)的范围。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跨专业社会工作报考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将有意向从事社会工作,但缺乏专业训练的跨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社会工作者,对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这种背景之下,重视跨专业社会工作硕士的专业适应情况,加强对其专业适应问题的修正,积极引导其更加理性全面地认识专业,培养专业兴趣,提高跨专业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教育的有效性,是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1]。

  一、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跨专业的不适现象

  关于专业适应性的概念,本文所讨论的跨专业社会工作研究生是指本科非社会工作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简称MSW)。其专业适应性是指个体通过与所学专业及其专业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调整自身,达到个体与专业上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心理和行为表现,这种表现是基于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专业适应性受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及社会支持等的影响。专业适应性的内容包括专业认同、专业学习动力、专业学习行为、专业自我效能和专业学习能力[2]。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与模板

标签:论文格式 时间:2020-11-04
【yjbys.com - 论文格式】

  一、毕业论文的印装

  1、毕业论文的构成:

  封皮、封页、审阅记录单、指导教师评阅意见、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外文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毕业论文必须由学生本人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打印,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时,每页33行,每行33字,页码用小五号字,在版心下边线之下居中放置。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2、页面设置要求:

  1、页边距要求: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0.9厘米;上边距6厘米,下边距0.6厘米。

  2、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

  3、纸张大小:宽度19.4厘米,高度26.9厘米。

  二、毕业论文的格式及要求

  (一)封面

  打印论文封面用小二号黑体字。

  (二)封页

  封页包括论文题目、学生所在专业、导师签字、学生本人签字。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使读者通过标题,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论文标题不超过25字,不能使用标点符号,可分两行书写,布设副标题。封首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其他内容用小三号黑体字。

  (三)任务书

  任务书由导师填写,装订于指定位置,经教研室主任签字后生效,如打印用,小四号宋体字。

  (四)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

  摘要应扼要叙述本来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一般需重点说明设计或研究工作的目的,设计或试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

游戏的社会工作学专业教育作用及运用策略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04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游戏在社会工作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深化理解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感悟人生哲理、增强群体凝聚力以及提高专业认同感。教育者艺术性地运用游戏教学的策略包括:要澄清认识误区,树立科学的游戏教育观;注重任课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恰当选择游戏教学的时机;合理并适度运用游戏教学;立足社会工作教育目标,升华游戏目的。

  关键词:游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027-03

  在许多学校的专业教育过程中,游戏逐渐成为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术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游戏与教育的话题。但总体上看,探讨游戏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游戏在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总体而言还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学术界所发表的理论成果,也还处于比较不系统、碎片化的状态。笔者认为在社会工作教育领域,应该更加关注和珍视游戏在专业教育中的积极价值和科学运用。

  一、游戏的本质特点

  胡伊津哈作为荷兰的著名学者,对游戏含义的解释极具影响力。他认为: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着一种紧张、愉悦的情感,以及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它行进在某种时空限度之内,有一可见的秩序,遵守自愿接受的规则,必须在生活或物质有用性的领域之外。游戏的本质特点是:第一,自由平等性。自由不仅是人们在某种条件下所处的状态,也是对现实活动所采取的一种自主、自觉、自愿的行为。因此游戏的自由品质指的是游戏者在游戏中自主思考、采取行动并伴随着一种精神超脱的情感状态。游戏的自由性表现在游戏者对游戏活动的自主自觉行动上。游戏者自主选择游戏主题与内容,自愿接受并更改游戏的规则,并对游戏的后果自主承担责任。游戏的平等性表现为游戏参与者拥有同等的地位和同等的获胜机会。“游戏面前,人人平等”,游戏没有特权,而是将不同种族、性别、年龄的人聚集在一起,令他们拥有一种共同的经验。第二,运动实践性。游戏是一种运动者的活动。游戏者通过身体、心灵和大脑的运动来促成整个游戏的完成。我们可以看到游戏中的儿童不断追逐打闹喊叫,象棋选手通过不断地大脑思考来竞争比赛。游戏中的人们有不同的角色和分工,每个游戏者按照各自的角色来做不同的事情,这可以是组织,可以是演说,可以是分享,可以是协调等。“做”是游戏赖以完成的运用实践元素。第三,虚拟性。胡伊津哈认为游戏不是“日常的”或“真实的”生活,游戏只是假装的,游戏者通过创设一个不同于现实环境的虚拟环境,从而很容易进入到游戏状态和游戏世界。第四,体验性。游戏的体验性主要指的是游戏主体融入游戏情境中,通过对游戏活动进行感知以及对感知的处理而产生积极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游戏者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完全随心于游戏世界中,在这样一个情境中,游戏者获得丰富的感知体验,并将之处理,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

关于转身学习视野下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的发展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09-25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终身学习社会的来临,为适应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复杂化以及社会服务需求的日益高涨,继续教育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提升自我能力以及服务效果的有效途径,并先后经历了更新模式、能力模式和表现模式等。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兼顾专业知识与实用技能,最终提高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效果。

  论文关键词:终身学习;社会工作;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是指个人终其一生都不断学习的历程。就时间而言,包括个人生命的起点到终点,就内容而言,包括人生发展与社会文化变化的多样性,就实施方式而言,包括正规的、非正规的以及非正式的教育。终身学习社会需要社会工作者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

  一、终身学习视野下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的社会工作者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客观世界与对社会生活的适应,需要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方法,发展新文化,因此,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首先,管理主义所强调的质量评估与多元竞争,使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更面临绩效考核的压力,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改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益来满足考核要求,获得体制的认可,因此,必须不断接受新观念和新方法。其次,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多样,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及其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也促使社会工作者在其服务过程中必须扮演主动地、自我导向的以及有效率的终身学习者角色。再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变化太快,社会工作知识背景不但需要社会工作学的基础,还需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以及规划学等内容;同时从所需要的能力来讲,不但需要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行政的方法,还需要掌握社会研究、咨询以及政策分析等,更需要将上述不同方法综合起来使用,这都要求社会工作者不断学习和精进。最后,随着社会转型加剧及其对服务需求的快速变化,正式的社会工作学校教育与职场所需要的实际服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一般而言,专业的学校养成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事实知识以及学科知识,而实务知识则是在实务参与中获得的。这些知识在学校教学中虽然会同时涉及 但实务知识主要是来自工作实践之后;而更加灵活的活动反应的知识,则必须通过实务参与、分析、反思而来。这就需要通过实习教育、岗前培训以及进修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来完成职业能力的训练任务,让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后需要尽快融入工作角色,提供专业服务。

最新49个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标签:其他毕业论文 时间:2020-09-02
【yjbys.com - 其他毕业论文】
l、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
2、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
3、社区情感培育与社区建设
4、城市外来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问题
5、关于城市老年群体情感生活的调查
6、单亲家庭子女成长辅导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7、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8、社会焦虑:一个微观层面的社会问题
9、城市农民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探析
10、居住小区环境评价初探
11、持股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职工分化的影响——关于企业改制的实证研究
12、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13、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障碍
14、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失范问题
15、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公共冷漠问题
16、城市社区服务模式初探
17、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调查与分析
18、解析高学历失业现象
19、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20、外来人口管理的新思路
21、婚姻状况与心理疾病
22、呼唤生命教育
23、市民健康:当今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4、现代购物中心的文化解读
25、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一学习型社区
26、城市儿童福利制度的调查研究
27、城市慈善事业现状调查
28、“人情”的泛化及其负功能
29、透视家庭暴力
30、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31、城市社区参与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32、城市农民工的心态与观念
33、苏州市流动人口职业培训现状的调查
34、城市里的希望工程——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35、下岗职工隐性就业行为探析
36、关于城市低保的调查分析
37、聚焦城市贫困家庭的一日三餐
38、社区居委会的权力问题
39、转换机制,完善功能,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40、城市反贫困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4l、关于苏州市民对世界遗产博览会的态度和社会参与的调查
42、世界遗产博览会的市民参与和市民素质——一项关于XX区市民的抽样调查
43、社会福利服务领域行业管理体制的创新
44、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45、公共场合陋习的博弈论及社会心理学分析
46、越轨人员的社区矫正与人文关怀
47、从社会心理层面看性别角色差异对女性的影响
48、民主自治:社区建设的核心
49、关于“爱心翅市”的调查与思考

探究创作性戏剧活动对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作用的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0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创作性戏剧是欧美及澳洲等西方国家非常重视的一种艺术教育方法。它以经过设计规划的戏剧程序,由教师在课程中“作团体组织,依设定的程序结构,视群体的特定需要、年龄层、能力与兴趣等因素,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建立群体参与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创作性戏剧教学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相互合作的精神,不仅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更令学生愉快地经历实际操作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习意愿,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创作性戏剧教学法不一定要求学生要在观众面前做出色的故事表演,所以其侧重点并不在于学生表演技巧是否成熟,思维逻辑是否周密,而是强调以戏剧的自然学习方法(如模仿、想象、扮演、对话等戏剧要素),去学习语言、动作、社会行为等项目。

  一、创作性戏剧教学活动项口

  美国戏剧教育学家温妮弗列德·瓦德认为创作性戏剧教学方法具有戏剧与剧场二元性,所以将教学实践活动概括为以下主要项目:

  1.戏剧性扮演:学生置于想象的戏剧环境中,表现出熟悉的经验并由此衍生出新的戏剧,以“尝试的生活”去了解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2.故事戏剧化:以文学、历史或其他来源的故事为基础,创作出即兴的戏剧;

  3.以创作性扮演推展到正式的戏剧:在创作性扮演基础上,搜寻故事相关背景资料,并设计制作简单的布景道具,发展成可在学校公演的戏剧;

  4.在正式演出中运用创作性戏剧技巧:①看过剧木后,自己设计人物形象与配乐,自创对话扮演短剧;②将正式的戏剧场景改为即兴表演,避免背诵台词的不自然表演;③将即兴式对话发展成有群众的戏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