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简历

简历是用于应聘的书面交流材料,它向未来的雇主表明自己拥有能够满足特定工作要求的技能、态度、资质和自信,是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的一种规范化、逻辑化的书面表达。对应聘者来说,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成功的简历就是一件营销武器,它向未来的雇主证明自己能够解决他的问题或者满足他的特定需要,因此确保能够得到会使自己成功的面试。

大学毕业生简历1

  简历制作病症1:“一页纸简历”大行其道

  对症下药:一些学生缩排字号,这样会影响阅读。如果一页纸写不下所有内容,那就不妨创建一份足以列下你所有工作经验和技能的简历。

  简历制作病症2:极尽夸张之能事

  对症下药:“遇到那种毫无缺点的人,我们反而不敢用,因为我们不知道公司还能教他些什么。”一位人事经理调侃。

  简历制作病症3:盛装简历成潮流

  对症下药:为简历扮靓也要分职位,比如会计、硬件工程师等强调严谨性的职位,需要的是朴素的简历,而有的广告公司在简历设计上动动脑筋是有必要的。

  简历制作病症4:忘写应聘职位和联系方式

  对症下药:很多职位都需要有专业知识,你语焉不详,人事部门一不会帮你挑合适的位置,二则以为你在职业追求上没有做好准备。

  简历制作病症5:一份简历走天下

  对症下药:招聘技术型人才时,看应届毕业生的简历会比较注重其专业成绩、在校是否有过相关作品;如果招聘管理型人才,除了看所学专业和学习成绩外,还会注重他在校时担任的工作、参加的社会活动等。

大学毕业生简历2

  在众多的简历中,如何使自己的简历脱颖而出,引起人事主管的注意和重视,增加自己面试的机会?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避免九种俗套的表达方式,从而使 自己的简历更具个性:

  一、我对……非常感兴趣。如果你没有兴趣,当然不会应聘。

  二、随信附上履历,供您参考。履历不是给对方参考的,又是做什么的呢?因此供您参考可以完全去掉。

  三、我认为我觉得……牵涉个人感受、情感的语句,与公事无关,少说为妙。

  四、我精力充沛。难道有人会说:我天性懒惰吗?此类问题,最好用实例说明,可以说:"在公司业务繁忙时,我可以连续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时。"

  五、请查收履历。如果你没有把履历藏起来,不必告诉对方查收履历。

  六、薪金待遇可以协商。薪金问题,回避为宜,这个问题留待面试之后再说。

  七、期待您的答复。把主动权控制在你的手中,告诉对方你会与之联系,要主动出击,不要守株待兔。

  八、请接受我的履历。如果对方正在读你的履历,难道他还有其他选择吗?

  九、我的专长可应用于……用事例说明你的专长在对方的空缺职位上大有用武之地。

大学毕业生简历3

  招聘会成了简历的“盛装舞会”

  三月初,在一次大学生人才交流会现场,托着郑州某高校小王同学的简历,记者竟怀疑自己手里拿的是否是一份简历。因为它不比任何精装刊物或画册逊色,大16开,12页,“每份240元,委托广告公司设计制作的,一共制作了5份。”

  显然,小王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侃侃而谈,一百个人聚在一间房子里,人们很难对其中某个人有很深的印象,一百份简历放在一起,同样很难让人对某一份简历产生兴趣,所以要想脱颖而出,就得与众不同。“让人一见忘不了,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自豪地说。

  小王的简历不仅仅是个特例,简历的豪华显然已成潮流,人才交流会几乎成了大学毕业生简历的“盛装舞会”,各色封面、用Photoshop特制的自荐信底纸、多幅数码冲印摄影作品、精巧美妙的艺术设计、随简历附“VCD”,甚至简历中夹带着写真照片……

  “盛装简历”成了负担

  “今年的毕业生预计280万,比去年多了68万,就业压力这么大,用盛装简历吸引用人单位必不可少。”某县教育局负责人如是说。

  然而,“盛装”简历已经成了经济条件差的大学生不可回避的负担。河南某高校学生小宋家在农村,每个月生活费维持在120元左右。他的日记里有这样的记录:

  20xx年11月:简历6份:72元

  20xx年12月:车费、门票约120元

  20xx年1月:西服一套(含衬衫、领带)、皮鞋:470元,车费、门票170元(约)……

  20xx年2月:简历5份:360元,车费、门票150元(约)……

  在2月份的账目后,他写了这么一句话:“求职路上,每一笔费用都像吹进眼里的沙,我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苦涩的泪。”

  小宋的情况应当说不在少数。

  还简历本来面目

  “即使具备制作豪华简历的真才实学,也大可不必通过‘打扮’简历来展示,完全可以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来表达,何况大学生一般没有制作精美简历的工具和设施,还要花不少钱”。在河南大学日前举行的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记者就“盛装”简历征求看法时,一位国企负责人如是说。他认为:“应当还简历的本来面目”。江苏私企老板陈某更率直:“‘盛装’简历,是求职作秀,社会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简历包装是纸包不住火的。”

  “简历用作大学生的就业介绍书,本来就是一种错位。”一位大学教师说:“简历,就是简单的个人经历,而学生的经历就是学生生活。让大学生用简历介绍本无多少区别的生活经历,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误导。”所以,他建议,能否以其他形式来代替被用作大学生就业“敲门砖”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