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品德论文

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则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初中品德论文1

  【摘要】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列举“有趣”的教学案例等建构“游戏化课堂”。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师素质要求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地方的开展,各地教育部门都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提出了不少具有创意的教学改革思路,其中,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许多地方一提到教学改革,就必然提到学习游戏化和游戏化学习。

  任何一种教学理论与方法都有它的理论依据,同样,游戏化教学也是,它的依据就是: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

  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一、建构“游戏化课堂”的方式

  1.创设教学情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讲好一堂课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望状态。

  如在《感悟青春》的教学时,采用游戏导入让学生一起做“超级模仿秀”,在欢声笑语中感受青春的激情;在《走近法律》的教学时,通过“单号立,双号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规则中去初步感受“规则”并试着去遵守规则。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

  2.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游戏化教学。

  如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地球的美景所吸引。

  在他们兴致正浓时,老师话题一转,说:“可是,目前我们的地球正遭受着严重的创伤,我们的家园到处在告急,到处在呼喊!”随即展示地球遭受各种污染的图片,这样通过强烈的图片对比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积淀和生活体验,并与文本信息建立起了联系,他们真切地感到地球环境正在日趋恶劣,而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

  同时,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3.列举“有趣”的教学案例。

  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

  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

  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的教学时,我们可选用着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对新课标的理解要有灵活性,并不是每堂课都要按照新课标来做,只要是对教学有利的事情都可以做。

  特别要注意的是“游戏”后的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

  有时候,“有趣”的案例是举了,但老师没有加以恰当引导和延伸,结果学生乐不思学,没能及时把“游戏”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那样的游戏就是毫无意义的。

  二、建构“游戏课堂”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课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最好的剧本假如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导演等于白搭。

  教师就好比导演,一堂课准备的最充分,环节设计的多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老师来把握同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进行游戏教学还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轻松驾驭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不是教学活动的混乱制造者。

  其次,要求教师要富有个人魅力。

  知识的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责任心的思想品德教师更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游戏”教学是对那些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师是极大一种极大挑战,只有高素质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有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

  总之,游戏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实施游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不利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能在乐中教,学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而作一名教师,要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能够很好地使用“游戏教学”,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总结,这样才能对游戏教学进行充分的了解,能够灵活地运用“游戏”来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初中品德论文2

  摘要:新课改是我国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国家对此进行大力推行。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有利于学生开阔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够有效完善批判性思维理论,同时对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以及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批判思维;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而批判性思维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我国多数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在教育步入新时代的今天,多数教师以及家长甚至学校往往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或者追求高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合作精神。然而,生活中的事实证明,对学生进行批判思维的培养,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将批判性思维作为学生的基础教育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批判性思维,即Criticalthinking,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思考方式,而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思维模式。它所包括的思维有洞察、分析以及评估几个过程,也包括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而进行各种有形以及无形的思维反应,最后对科学依据以及常识进行一致性验证。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包括断言、论题、论证。

  批判性教学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全面的锻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才能产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多学习、多思考,在学生对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各种途径的探索,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的基本技能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技能的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學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反复探索,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老师、同学进行相互探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自主研究性学习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在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发散思维,这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中心的模式,使教师和学生站在相同的位置,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多民族国家”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寻找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事例,并对其进行探讨。譬如文成公主入藏、孝文帝迁都洛阳、张骞出使西域等与民族融合有关的历史。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自主探究,加深对民族交流、融合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改以来,这种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堂教学中,学生甚至可以尝试代替教师对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前提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或者观点能够产生质疑,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鼓励并且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分析以及研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提出一些疑问,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

  例如,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教师可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比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彻底明白其中的关系。将经济建设可以比喻成一艘船,这艘船的导航系统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动力系统就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形象的比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2.3积极开展实验性教学

  开展实验性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学生在实验性教学过程中产生疑问,并通过探索寻求答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进行批判性教学创造素材。在实验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并对学生的疑问组织课堂上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3结束语

  批判性思维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人类思维品质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意志以及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并对疑问进行研究,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茂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公民意识培养时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6).

  [2]范素海.批判性思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xx(10).

  [3]毛反骄.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区,20xx(07).

初中品德论文3

  摘要:本文从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教学行为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入手,重点是运用课堂观察法,探究上述现象背后隐含的原因以及矫正偏离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的有效策略。本文重点探究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引起教学目标偏离的核心因素,且由于笔者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有限,因此,本研究暂不考虑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也暂不考虑所产生的后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学行为;教学目标偏离

  [概念界定]教学目标偏离:本文所说的教学目标偏离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偏离了自己所预设的教学目标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程度上的偏离(高于或低于)和方向上的偏离(与教学目标无关或无教学行为支撑教学目标)。

  一、问题缘起

  20xx年10月,我调到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始了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员的生涯。在一次偶然的听课中,通过对上课教师的目标达成度的观察,发现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基本缺失。这激发了我的思考:这种教学行为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出现的频次有多少?由此,我制定了一张课堂观察表,用于观察教学目标的偏离情况。……填表说明:1.“教学目标”一栏,主要填写上课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2.“教学行为”一栏,主要填写提问行为、教学任务或教学环节;3.教学目标偏离:是指课堂教学中,偏离预设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可以分为程度上的偏离(高于或低于)和方向上的偏离(与教学目标无关或无教学行为支撑教学目标);4.如果教学行为未偏离教学目标,就在“一致”一栏打钩,否则在“偏离”一栏打钩;5.偏离原因:可以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得到具体的原因;6.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未必要一一对应,也可以有多个行为支持一个教学目标;还可以有一个行为综合指向多个教学目标。

  二、现象分析

  近三年来,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员,共用上述量表观察了81节初中思想品德课,发现在56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明显偏离了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占被听课教师的64%。共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178个。其中程度上偏离的87个,主要集中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行为43个,主要体现在导入环节太“绕弯”(12个),提问离目标太远或基本无关(16个),或教学时间有剩余的时候随意布置学习任务(12个);无教学行为支撑的教学目标共48个,集中体现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形同虚设(15),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同虚设(33)。深入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教师教学行为偏离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拔高或降低;二是教学任务的设置偏离教学目标(过散或整串偏离);三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淡化甚至缺失;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淡化甚至缺失。

  三、原因探究

  通过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分析,用教师的教案加以验证,以及与上课教师的交流,发现上述四个现象的原因各有不同。

  (一)产生知识与技能方面拔高或降低行为的原因探究

  主要原因是学情的把握不够到位,不了解学生需要多长的时间能够完成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当学生完成目标有困难的时候,教师便降低教学目标,当学生非常快速地完成的时候,教师便开始“变本加厉”,拔高目标。

  (二)教学任务设置偏离教学目标的原因探究

  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对所有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之间做充分的相关性分析,未能及时剔除制止自己“生成”无关性的教学任务,这一现象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尤为突出。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单纯地跟着教材和素材走,忘记了教材只是个抓手,素材只是个环境,而忽视了教学目标本身,忽视了学情本身。

  (三)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淡化甚至缺失的原因探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所罗列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身未指向学生的真实学情,特别是缺乏对学法和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真实了解和认知;或是因为教师本人也不明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怎样的任务序列,最终未能设计出合适的学习任务来支撑这一目标。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淡化甚至缺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缺失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通过课后的录像观察,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设计出具体的问题、教学任务让学生经历情感体验、面临态度抉择、做出价值判断。总体来说,排除教学目标设定的科学性,教师教学行为偏离目标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驾驭教学目标的思想和能力出了问题。

  四、策略提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开展教学目标调查,分解知识与技能序列

  教师在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时候,经常忽略四个问题,一是起点知识和起点能力;二是各知识目标的内在联系;三是各能力目标的内在联系;四是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内在联系,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弄清楚,教学行为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就几乎不可避免。从认识方法上看,其根本问题在于,教师经常忘记了一节课中,各个知识之间是一个序列,各个技能之间也同样是一个序列。这个序列有两种,一是并列的,二是递进的。就上述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如下具体策略。1.开展教学目标调查,摸清起点能力思想品德不同于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其他学科整个知识体系的层递关系非常清楚,更容易摸到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起点能力。因此,就思想品德课教师而言,在课前进行教学目标调查就变得尤其重要了。具体可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2.厘清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建立对应关系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很多老师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容易把它们割裂开来,这必然造成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脱节,或是因过分强调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技能目标。同时,在教学目标的分解当中,非常重要的是根据知识序列,对技能梯度进行分解,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分解,比如列举、分类、抽象、概括、比较、综合、评价、创造等,在难度上逐级增强,可以采用列表或绘制思维脑图的方法,找到知识掌握与技能培养的递进关系和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分解成合适的教学任务来落实这一目标。

  (二)分解过程方法

  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能把过程与方法目标和能力目标割裂开来,它们也是认知事物的一个过程中的同时存在,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重点是要知道,掌握这个知识或技能,需要历经怎样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法。通过列表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科学地设置过程与方法目标。但是要注意,过程强调的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方法强调的是怎样做,如何实现。

  (三)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分析与分解经常被一线教师忽略,造成了教学行为偏离教学目标或者是根本没有学习任务支撑这一教学目标。实质上,任何知识、过程、方法、思想、理念都可以有情感体验、态度选择和价值判断。例如,在设计“一国两制”的教学目标过程中,可以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置为,体验“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取得成功的来之不易,体验抓大放小、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思维的高超智慧,明确“一国两制”所带来的巨大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设置明确的学习任务,确保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设计与筛选教学任务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目标落空,或任务落空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教学任务筛查,这个筛查应该有两个步骤,第一步,看是否每一目标都有合适的学习任务支撑,如果有目标落空的现象,就要及时补上学习任务;第二步,看是否每一个任务都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对于那些离教学目标较远,并非必须的教学任务,做出大胆的删减。最好也是采用列表的方法进行筛查,对每个教学目标和每个教学任务予以归类编号,然后进行关系分析,之后做出增减。这个过程有两个作用,一是减少了无效或低效教学环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可以降低教学行为偏离教学目标的可能性。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由于思想品德课本身的体验性、思辨性和生活性特征,造成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任务设定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地确定教学任务,减少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偏离的现象则变得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目标调查,分解知识与技能序列、分解过程方法、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与筛选教学任务这四种策略达到上述目的。

  参考文献:

  [1]弗朗索瓦玛丽热拉尔(比)[M].为了学习的教科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09.

  [2]彼得圣吉(美)[M].第五项修炼.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xx.9.

  [3]吴红耘,皮连生.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兼论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说,课程教材教法[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

  [4]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xx.1.

  [5]PatriciaL.Smith,TillmanJ.Ragan.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7.

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法浅析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1-03-09
【yjbys.com - 教育学】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浅谈一下认识。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集中、系统的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传授思想道德理论和法治理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遵法守法意识,其突出特点是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很难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掌握,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将思想品德教材中抽象的概念、观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直观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是有利于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鲜活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它能在教学中把课内外连接起来,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从而缩短了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探讨氛围,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刍议教育教学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1-03-01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思想品德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令人担忧。如何将课程所提倡的品德标准真正化身为农村学生自身的行动,提高农村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新思路、新途径,是同仁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村;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滑坡等现象。本人认为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推进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开拓创新

  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迷信权威。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二、遵循规律,注重实效

  依据新课改理念,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品德认知和践行水平。教学中应贯彻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即要求一切从学校、学生、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认知实际,因材施教,发对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基于这种认识,我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做了认真的分析考察并进行了分类。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类学生有区别地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法的一点思考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12-10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当前,许多政治老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有些老师却完全抹杀了传统教学法的有效功能,全盘否定了传统教学法。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持辩证的态度,应将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一、对新教学方法的再认识

  思想品德课出现的新教学方法,主要有生活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自学型教学法、合作型教学法、讨论型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第一,从目的上看,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第二,在课堂的结构上,改变感知和教材中听与读的比例,普遍减少教师的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可以看出,探索的总方法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和重心不同程度地向学生方面转移。这一总方向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上的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代表着思想品德课改革发展的方向。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见到的这些新方法并不是完美的,也存在局限性。与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五环节课堂模式相比,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在同样时间内,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量减少。中学生阅历较浅,中学教材又像压缩饼干,要靠教师精选出大量的例子稀释,学生才能消化。学生自学、讨论中得到的信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与教师讲授中提供的信息相比。第二,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的效率低于传统教学,这是因为:1、学生自学掌握知识的效率较低;2、过多地增加自学、讨论等环节后,教学过程的节奏放慢,上下环节转换较费时。第三,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突出不够,甚至可以说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这是由于教学活动重心向学生一方偏移,教师讲授时间压缩,输出信息量减少,而许多思想教育内容正是寓于这些信息之中的。

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品德教育的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7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一、农村初中品德教育的现状

  1.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陈旧。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已经手机连接互联网吸收大量信息了,而教师还是陈旧的照本宣科式的讲授,一只粉笔一本书,“我讲你听”的说教式、训导式的传统方法并不少见。

  2.学校品德教育方法单一渠道少。品德教育方法简单,渠道少,把“学雷锋”与“做好事”简单等同,开展学雷锋就是组织学生拿着扫帚去扫街等做几件好事就行啦,使本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变得庸俗不堪。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训斥成为家常便饭,甚至体罚视为“合法”。

  3.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身体不关心其健康成长。随着外来务工的家长越来越多,多数学生成为留守少年。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身体好就能打工挣钱,至于品德好坏无关紧要。如此种种,直接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致使青少年学生中打架斗殴、赌博、抢劫、厌学、对同学冷漠、欺骗教师家长、对自己对家庭不负责任等现象频发,成为国民道德素质下滑诸如正义淡化、见死不救、英雄义举蒙冤、环境意识差等等的基础因素。

  二、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品德教育的做法

  自己以为新形势下农村初中进行品德教育应当从以下几点进行。

  1.真正落实各科教学的三维目标。真正把德育摆到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校领导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应当在教[文章编号]2095一3089(2014)9一0109一01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爱国意识,责任意识,使其通过学习与体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此同时,其他各科教师应寓品德教育与其教学中,如历史、地理、生物、语文、英语等科都要根据本科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环境意识等方面的品德教育,这样品德教育就从教学方面得到了保证。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感恩教育的教育理论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02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当今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具体内容以及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论述。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1 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2、对初中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09-12
【yjbys.com - 教育学】

  摘要:应试教育模式还在影响着当前学校教育的今天,思想品德教育和其它文化知识教学之间仍存在着厚此薄彼的现象,这无疑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有着不利的影响。本文从初级阶段的德育现状的透视入手,剖析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品德教育;德才兼备;误区;对策

  素质教育目标对于人才的定义是:包括思想、道德、知识、气质、能力等多方面优秀的人才。虽然人的素质中的一小部分来自于先天因素,但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够忽视对于人才后天培养的意义。人的素质是人的能力的基础,也是从事或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和力量。对于新时期人才“高素质”要求,体现在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古人曾经强调过: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俱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足见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身处初级教育一线的德育教师,我们更应该清楚思想品德课程是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问题。以下我就针对自己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感悟,谈一谈目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不足之处,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当前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误区

  在目前的教育还未摆脱应试教育束缚的情况下,在多数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不少学校存在着其它文化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顾此失彼的严重失衡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初中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学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对学习过程和思想品德在现实生活运用的程度上。但是,很久以来,思想品德教学的评价方式始终是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依据的评价体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它显然不易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其对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对于思想品德教师而言,这种评价体系也极大地挫伤和遏制了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过程入手,制定出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质的可操作性强的合理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积极拉动评价杠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学生感到点滴的努力付出都会得到结果,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一、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合理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目前入校学生的现状及特点,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应以能“促进学生发展、进步”为基点,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要牢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意志、身心健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素质。

  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执行评价标准,让评价标准能起到真正的长效作用,而不是偶然的,带有片面的评价作用

  1.让学生明确学习过程及成绩综合评价标准。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在学期初,就向学生讲清楚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及在学习过程中将从多方面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适时评价。学期末课程结束时成绩的给出将是本学期对该学生的全面评价。其中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策略、回答问题情况、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途径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摘 要:从2006年开始,初中思想品德课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新教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也更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仍然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着重从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优化思想品德课堂结构、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 新课程 有效教学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实现课堂高效的教学目标?我认为:

  一、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是以转变学生思想、指导学生正确行为、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因此,政治教师必须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制定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并确定落实目标的计划和教学手段。

  1、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做到明确、具体、恰到好处和完整。

  2、落实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思想品德课必须从学生的认识能力着手,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在和谐中提升,最终行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导学性问题的设计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1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现知识,去观察,去实践”。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目标就以导学性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

  然而,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设计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的问题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仅就知识点提问题,缺乏生活性,也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问题的设计紧紧围绕课本知识点,答案固定,思维固定,缺乏开放性。

  3、问题的提出笼统、呆板,有时直指结论,或者提问包含着深奥的问题,让学生无从下手,缺乏层次性。

  4、问题的设计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简单的一问一答,缺乏探究性。

  以上问题的存在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无法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笔者通过研究课堂问题的'设计,针对课堂中导学性问题的设计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温故知新型问题设计。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有意识的将复习的内容设计成彼此相关联的问题,并预设部分新问题,为新的学习内容铺垫,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的知识,如此可是学生巩固拓展旧知,发现新知。

  例如,在九年级的第一课,设计这样的问题:1。生活中你是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的?2。我们为谁履行责任?学生思考后发言,在家孝敬父母,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社会遵守法律、社会公德等。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旧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与案例教学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08-11
【yjbys.com - 教育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教育改革正在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倡导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论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遵循“提出问题—意义的引导—问题解决方略—对策的反思”思路进行教学,本文在对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涵义剖析之下,进行教学案例的课堂教学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教学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用融入生活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实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传统的政治化倾向、抽象空洞化倾向,真正贴近生活,触摸社会,回归生活,在植根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体现出其存在折价值和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及价值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