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6-30 09:35:0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9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9篇),欢迎大家分享。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9篇)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1

  细细翻阅这几本书,感触良多,感恩亦多。

  作为一个医生,一个救人于生死一线的临床医生这些感触真的启人心弦。人生之路没有平铺直叙,总有沟回取直。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至关重要。对领导要心怀感恩,没有领导的支持和信任,我们的努力最后可能都空空如也。领导为我们提供机会和空间,使我们得以施展才华和能力,让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对同事,我们要心怀感恩,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大家都团结一心,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患者服务,为我们医疗事业的发展凝聚更巨大的能量。对患者,我们要心怀感恩。他们把他们的生命放心的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尊重生命。

  做一名懂得感恩的医生,视患者如亲人,但是跟亲人之间的交流也是一门艺术。现今社会的医患关系如此紧张,虽然有很多的复杂的原因,但是作为一个医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善医患关系的,“会说话”可能是其中的一种途径。

  医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这一特殊的职业既赋予了医生特殊的权利,更是赋予了医生更大的责任。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敬业,而医生除了敬业之外,还要有爱心。“医者父母心”就体现了这一点。自身做了这么多年的医生,不禁发现良好的充分的医患沟通是获得患者信赖和良好疗效的关键之一。

  一、真诚面对

  对每一位患者以及家属,都要用足够的时间来介绍病情、治疗方案、预后估计和风险评估。患者的每一个疑问虽然不能够得到回答,有的甚至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作为医生,你应该有责任去说明、去解释。我经常对我的同事医生说,“什么是满意的治疗效果?满意的效果就是患者所期望的结果和医生能够做到的越接近,患者就越满意”。医生不是圣人,不可能做到一切,医生要做的是让患者对治疗的效果有一个适当的期望值。假如手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并发症,医生也应该坦诚面对,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实际上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都会得到患者的理解的。

  二、全面严谨

  患者来求医,他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异常,也往往由于长期患病导致社会的不认同而存在心理上的压抑或者自卑。作为医生,也需要有这方面的常识,通过身体语言和话语,来疏导来说服。经常有患者或者家属说我很严肃,给人难以沟通的感觉。其实一点自信的微笑、一个自信的手势,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是从事高风险的手术,不夸大和实事求是的介绍情况也很重要。应该将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法和意外情况全盘突出,不为患者做决定,但是要为患者做决定提供帮助。

  三、多种途径

  医患沟通不仅仅是面对面的沟通,电子邮件、论坛、留言板、QQ等,都是有效的沟通途径。和自身每一位患者的沟通,尤其是重大手术者,更是要亲自沟通,也还要换位思考,告诉他们如果我自身面对这样的情况,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实际上,对一位患者的治疗选择和实施,都应该把如何对患者最有利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于患者于自身都会有益的。

  尽管现在做医生很难,做一个好医生更难,但是如果你本着真诚、严谨的态度,相信会成为一名值得信赖的医生的!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2

  每次写作业的时候,心里都满怀感恩。我想这种感恩的心情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类似于我的七年时间与抗生素和寒凉药物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抗战、久治不愈甚至被庸医越治越严重、想自救自学中医却苦于找不到明师指点的经历的人是完全不能体会和明白的。我很感恩可以成为读书群的一员,也特别感恩若素的无私分享和指点!看完董洪涛的《选择中医》,我是既感动又感慨。感动于作者“医者佛”的慈心,感慨于我就是董医生笔下那类因庸医滥用西药抗生素、寒凉药把病邪赶入三阴而致重病大病之人。所幸的是,我今天尚有机会。感恩!

  书中内容丰富,从正确的健康养生语录观念(包括中医如何看待和治疗疾病、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得了慢性病中医如何处理、恢复健康等)、防病之道、养生之道、治疗之方、针灸、排病反应到饮食禁忌、服药注意事项皆全,是一本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健康指导书。以下是我个人认为比较触动的理念和部分养生方法的读书笔记,有关辩证的内容因所学尚浅,今后有所得后再来总结。

  一理念部分:

  1、当前中医为什么治病效果这么差?滥用清热寒凉药是导致中医疗效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中医治病为什么效果非常好,因为中医是治疗病的人,而现代医学在治疗人的病。

  3、三分治,七分养———治疗疾病,一半在药物,一半在人事。

  4、中医不完全相信各种化验指标。西方现代医学大量地应用了机器诊断,病人迷惑于各种检验指标,却忽略了对自己症状的观察,不少人甚至相信机器不相信自己的身体。其实,机器提供的指标会误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机器只能在已经发生了器质性疾病时才能发现。

  5、所谓中药,就是自然界的万物。吃中药是改变体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6、是药三分毒,治病就是以毒攻毒的过程。

  7、没有哪个西药是不伤胎的。

  8、维生素听起来是个好东西,但同样不可滥用。国外有大量服用复合维生素保健长寿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

  9、热气其实是阳虚于下,阴火上炎为患————下焦丹田里的阳火旺盛则不易起阴火,即使吃点上火的东西也不会上火。阳气如果在下焦充足了,热气也就不存在了。

  10、上火就是火在上,寒在下,就是阳气不足于下,而虚火上炎于头面,出现头面耳眼口鼻喉的各种火热症状,如痤疮、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面红、眼红、耳中生疮、牙龈炎、口腔溃疡以及头晕、头痛等,扶阳即可治疗此类病症,根本不需要用苦寒的消炎药,其结果是闭门留寇,反生大病。实际上有没有真正的上火呢?当然有,真正的上火小便灼热,口渴饮冷,稍微用点苦寒药就好了,何需治疗数月数年。

  11、喝凉茶过多会直接损伤中阳,这是中焦脾胃之阳,也就是我们的后天之本。

  12、抗生素,包括口服药以及挂水、注射药,药物本身即损伤阳气。冬天挂水更伤阳气,因此,在冬天不得不挂水时,最好先把药液温暖了,然后再挂。而且,最好弄个小棉袄套住药液瓶以保温。(抗生素并非不是好药,相火太旺之人,也可以应用,只是现在有些滥用而已。)

  13、激素,包括含氮激素以及类固醇激素,都可导致阳气极大地损伤,使用要慎之又慎。解热镇痛药、抗风湿类药伤阳气,比如吲哚美辛,属寒凉性质。各种降糖、降压、降脂药以压以降以抑制为主,虽然能暂时控制症状,但从来不能完全治好,病人要终生服药,本来病就属阳气不足,邪气内入而致,结果因为应用了这些药物之后,反倒令阳气更加匮乏,身体越发虚弱。镇静剂,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各种止痛药等的特点是激发人体潜藏的真精真阳,从而使病态的阴阳暂时恢复升降的功能,达到镇静的目的,其结果是耗损了阳气,也就是压制了生命,比如小儿昏迷惊厥,中医以扶阳强心法,但西医却主张用安定控制惊厥,结果导致不少病人阳脱而因此不治。

  14、西医治病,是对症治疗,以病用药。中医治疗,对证治疗,辩证处方。

  15、治疗慢性病,关键还在于病人自我保养肾精———人的生命潜力。

  16、“阳常不足而阴常有余”,扶阳的生命意义在于可以改变三阴体质,增加阳气,渐而阳气可以化去阴邪,单纯地祛除阴邪而不扶助阳气,往往初治有效,久则不但无效,反致缠绵不愈,其本质即在于阳气耗伤,病邪日进了。

  17、树先根死而后枯,人先肾虚而后衰。

  18、只有外源性儿童发烧,如大热天闷在车厢里引起中暑时的发烧,才于大脑损伤有关,内源性发烧一般不会造成大脑损害。但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热可能意味着严重的问题,父母应立即带婴儿去就诊。如果儿童体温达38、8度,但舒适地躺在沙发上,那么无需对其发烧进行治疗;如果儿童呈痛苦、烦躁、激惹表现,那么,医生建议在温度超过38、3度时应予以治疗。发热,不过是阳气与阴邪相争的反应。中医治疗发热是扶助正气、开门逐邪,调动自身力量破寒除疾,而西医是用苦寒药耗伤阳气,再来个关门留寇,压制和破坏自我修复能力以营造和平假象。治疗发热,压根就不存在什么中西医结合,就是治疗其他各种病症,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

  19、月初八天艾灸最好,灸后忌喝茶,至少一日。

  20、夏秋之交是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可预防禽流感;秋分时节灸足三里;秋冬养阴灸关元;;春分时节灸曲池可预防红眼病;悬灸一个穴位15分钟左右即可,对于久病患者,最好足三里、关元穴,能有灸疮。

  二养生方法:

  1、压腿和踢毽子可以刺激足三阴经,可以增加三阴层次的元气的抵抗力。对于小儿来说,每天三次捏脊每次三遍,一年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完全改变孩子的体质。

  2、恢复健康的五个方法:子时睡觉,不生气,谨养气节,睡前洗热水脚擦涌泉穴,灸关元、足三里。

  3、回阳饮:三阴体质的病人可以常服的药方:制附片(即黑附片)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水煎服,日一剂。(补阳药的做法,先煎附子等先煎之品半个小时,然后加其他药再煎一个半小时,服药时间饭后为佳)

  4、以瞑养血:暝者,闭目也,似小睡而非睡。平日闲来即略暝数分钟,胜过晚上呼呼大睡数小时。

  5、随太阳而睡起,方是养生之道。逆者,首伤在心。

  6、醒脑的几个方法:按压风池穴,掐手指端的`井穴,颠脚跟,按压耳垂,活动腕关节以及踝关节可以达到刺激颈部的目的,十指搓面,梳头,鸣天鼓。

  7、细节上养生:颠脚跟,提肛补肾法,预防性病(别人刚刚坐过的椅子不要直接一屁股坐上去),养正护元——小便时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一直努力坚持到小便结束,可补益精气,强肾健腰;留住唾沫,不要轻易吐出去。

  8、节气养生:节气日子里不房事,少吃肉食,保持心境平和,可吃点四逆汤以帮助身体补充元气:制附片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水煎,分两次或三次温服。(四逆汤适合寒性体质的人)。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3

  此书的中心思想:哲学指导医学,又服务于医学。医学需要哲学的态度、理论、思维和方法来弥补、丰富、完善和处理医学活动中理性的欠缺与不足,重构医学中关于“人”的完整性认识范式,实现医学在观念与实践双重层面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人学”转向。哲学具有整合性和基础性,医学具有实践性和人文性。

  此书的主要观点摘抄: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医学技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方案的同时,也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和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因此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医学作为一种人类探索生命的理性活动,其中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哲学意义远远大于其技术意义。人文是舵,技术是桨,没有人文的指引,技术就是瞎子。

  对临床思维的主体和过程进行哲学分析是《黄帝内经》医学哲学思想的一个亮点,《黄帝内经》的哲学指导思想是《易经》,《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的科学性是阴阳两气源动力学说,《黄帝内经》以预防为主,《黄帝内经》认为疾病可知、可防、可治,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观中“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的能动性”的观点。倡导医务人员应“敬用五事”,即“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聪敏,思虑要通达”,应具备“三德”,即刚正不阿、以刚制胜、以柔制胜。在古希腊,哲学家和医生有着共同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许多文章与之前或当时的哲学分享同一个普遍假设,使用相同的概念范畴和推理方式。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他强调医学与艺术的结合,将艺术手段引入医学等努力和尝试正是这种认识的体现,他认为名副其实的医生应具备:“医学仆人”的思想和患者生命大于天的理念,高尚的医学人文品格、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团结协作的精神、仁爱和同情之心、审美修养。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医学是人学,所以医学的目的就是人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也具有超前性和差异性,科学的医学目的应当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激励人们对医学科学真理的虔诚向往和孜孜追求,激发人们对医学科学技术追求的奋进精神,引导医学可持续健康发展,合理界定医学实践活动的领域和范围,正确地利用各种资源,推动医学向前发展。医疗危机是指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所面临的困难,是指当代医学的现实和未来走向与社会公众期望

  之间的矛盾,其核心是医学的现状满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具体表现在:医疗费用昂贵,卫生资源分配不公,高技术滥用和浪费,医疗服务商业化倾向,医学诚信缺失,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不尽如人意,误诊率居高不下,医疗事故频发,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增多,忽视预防保健和基层卫生服务,对病人冷漠,医患关系“物化”和紧张等。要解决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目的作一根本性调整:

  第一,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新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

  第二,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公正和健康的医学。医学哲学化的观念始终坚持医学的善良总原则和医学伦理准则,对医学发展观起着矫正作用,医学哲学化的辩证法认为,过度医疗的根源有两个方面:

  1、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不合理性没有得到完全、彻底解决。

  2、医疗服务的创收机制:“以药养医”的机制诱导诱导医院和医生开贵重药、开大处方、做高档检查和治疗,“以医养院”的机制诱导医生推崇医疗技术主义。

  此书得到的收获:医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为哲学提供了思考的素材,并推动哲学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哲学也为科学、医学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如古代的自然哲学,构建了中医学和古代希波克拉底的西医学;古代唯物主义是生物医学的前导,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系统论催生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哲学是构建医学体系的灵魂。恩格斯说过:“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医学需要慧根、医学需要哲眼。医学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科学,又是一门不完整的科学,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还不了解,人类战胜疾病的许多道理还不清楚,以致有的疾病到现在还被称为“不治之症”,有的疾病虽然治好了,但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医学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

  此书得到的启示:医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人学和仁学,一个优秀的医生必是博学、儒雅、谦卑之人,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有理科的思维、工科的技术、文科的思想,必须懂得哲学与人文、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与社会学,中西方皆如此。要增强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倡导儒家仁爱精神,学习医学家的光辉思想及人文精神,为医疗模式的转变做出自己的努力。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4

  1、空间医学病因学是一个“水”字。

  所有疾病不外就三种情况:水多、水少、水的分布不均匀。

  所以治疗上,以调整水为原则:“清除污染,疏通河道,能量搬家”。

  2、空间本草不讲归经,讲运动本草。

  也就是这一味药在人体内部它能起到什么样的双重作用,它作用的起点和止点。 如石菖蒲,它使头部的能量更新、减少减轻胸部的压力、能够补肾,这与传统本草不大同了。为什么呢?因为石菖蒲它能够使头部的能量回流到膻中,然后从膻中经过右心房的回流,经过公转的运动,又达到命门部,使命门的细胞加强了运动,所以它是补肾的作用。这是双重作用。

  所以空间医学应用的药味少,是应用了药味的双重性。

  再如瓜篓仁,传统医学讲瓜篓仁清肺通便,在空间医学上它不仅是清肺通便了,它也起到清肺通便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清肺通便?是肺部的淤气,淤的能量越肩而过,下行命门,使命门部的细胞增加运动,所以它又是补肾的作用,而且到命门部它疏散于下焦的肠系膜周围,所以它有润便的作用。所以空间医学在讲本草的过程中,它是讲本草的运动,从开始到结局它有什么功能作用,它不讲归经。

  3、小方治病。

  小方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小方治病就是少则3味药,多则5味药组成一个小方。在用量上,多则7克,少则1克。也就是组成这么一个药方,一般来讲就是7克、5克、1克。

  用的最多的是公英、香附、桂枝、独活、佩兰,当归等6味药,加减上,石菖蒲、赤勺、杜仲、瓜篓仁等等,是常用的药物。全部加起来不过几十味药。在辨证上,也与传统的医学不大相同,非常简单,就是在调整人体的疾病过程中,应用公转的方法,代替了汗吐下温清补和消的八法。

  4、公转。

  什么是公转?公转是郭老师起的名字。公转就是任脉与督脉形成一条通路,也就是任脉和督脉成为一体,这就叫公转。

  郭老师说,传统医学讲人体的任脉是通人体的诸阴经,人体的督脉是通人体的诸阳经,如果我们把任督给连在一起,我们人体内部的所有经脉不是都解决了吗?那么究竟怎么连在一起,这是个窍门。我们知道即便是传统医学讲任脉讲督脉,它中间就有个分界岭,肯定不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我们现在要叫它连在一起,中间必然有新的方法。我们在医学上去看,任脉与督脉的连接,都是一个空间,什么空间呢?任脉到督脉中间是一个空间,嘴、口是一个空,督脉到任脉连接,中间又是一个空间,叫会阴,这一段又是个空。那么怎么形成,任督形成一个运行路线?我们必须上部是加强任脉的压力,减少督脉的压力,而且这样呢任脉的能量运行很顺利的达到督脉。那么督脉要到任脉,必须得把下部尾闾的压力增大,把会阴的压力减少,这样尾闾很顺利的达到会阴,而且形成了公转,公转的运行路线。所以在内经讲的很清楚,阴阳,万物的纲纪,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所以我们在治病的过程中,必须把阴阳,任督调整好,人体的其它的经脉、脏腑的经脉、经络的经脉才能够贯通。所以,我讲任督贯通,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法。任督贯通,它可以调整盈缺,多的地方可以运行到少的地方,它可以作为个调整,任督贯通,它可以调整人体的五脏六腑的能量运动。

  那么作为一个医学,传统医学讲气,没有讲能量,那么传统医学,讲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那么为什么我现在讲能量呢,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按现在的思路、现在的科学去讲也不过是一个胞内胞外,细胞内部为营,细胞外部为卫。所以,我们在空间医学上讲胞内胞外,胞内为营,胞外为卫,胞内为营是物质,实体性的物质,胞外为卫,是胞内的实体性的物质经过消化运动辐射在胞外,那么胞外称为精华的物质,这个精华的物质在传统医学讲,卫气。那么空间医学为了适应现在的科学,卫气实质上是一个能量精华的物质,人体内部的空,它不是真空,它是有物质基础的。那么现在的科学讲细胞的功能叫吞吐,那么吞什么呢?吐什么呢?吞就是细胞周围的能量物质进入细胞内部就叫做吞。吐就是细胞内部的物质通过细胞的辐射就叫做吐。传统医学没有这样的理论,叫做消、化、吸、收。那么什么是消、化、吸、收呢?就是细胞内的东西经过摩擦、经过运动,然后在转化到外部,这是消、化;外部的东西再经过运动再经过压力再改变,然后进入细胞,叫做吸、收。所以在名词上讲,吞吐与传统医学上的消、化、吸、收它是吻合的。而且细胞的内外与传统医学的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它又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医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要转化为古为今用,把古老的名词用现在科学的名词来给它概括,这样,我们现在的人们更容易去理解去消化。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5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这个困扰医者几千年的问题,孙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给了我们标准答案——“大医精诚”。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

  在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例如: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华佗则是广施人道不分贵贱,孙思邈则是为民救世的精诚,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而叶天仕却是谦逊好学树医德自古以来行医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上述的名医均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也正因为他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

  贫苦与羞辱多加的中国近代,中华民族被列强推向了生存的边缘,连温饱都已成了问题,何言求医问药。悲惨万象深深刺痛着每位医者的心。许多国外和本国的医生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只身来到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医魂”!也许纷飞的炮火将他们掩埋,也许汩汩的时光将他们的名字冲淡,但他们有一个共同而不朽的称呼“医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与此”。在一千多年前,孙思邈如是说,而一千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是如是行。“sars”带来的白色恐怖,让劫后余生的我们依感心寒。赞美的言语略显苍白,优美的诗歌变得平淡,风停了,鸟儿也不唱了,河水静悄悄地流着。原来它们怕惊扰了长眠与此的医魂们。为了抢救人民的生命,为了毕生的信念,在sars那样无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献上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医生,担负着“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之重任。古往今来,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新时代中,我们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现实。当代科学对某些疾病的局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间的矛盾,以及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病人要求之间的矛盾,把医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些医疗纠纷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勇往直前,还是明哲保身呢?在我们刚刚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医学生誓言”早以给了我们回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救死扶伤,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我们刚刚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医学生誓言”早以给了我们回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救死扶伤,不辞辛苦,执着追求”这亦是当代对“大医精诚”的诠释。我们曾庄严宣誓,是对历代医魂宣誓,以自己的灵魂起誓,而我们要做的是履行诺言,要铭记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医患关系紧张归结为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和医德医风问题,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则成为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的首要工作。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6

  细细翻阅这几本书,感触良多,感恩亦多。

  作为一个医生,一个救人于生死一线的临床医生这些感触真的启人心弦。人生之路没有平铺直叙,总有沟回取直。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至关重要。对领导要心怀感恩,没有领导的支持和信任,我们的努力最后可能都空空如也。领导为我们提供机会和空间,使我们得以施展才华和能力,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对同事,我们要心怀感恩,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大家都团结一心,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患者服务,为我们医疗事业的发展凝聚更巨大的能量。对患者,我们要心怀感恩。他们把他们的生命放心的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尊重生命。

  做一名懂得感恩的医生,视患者如亲人,但是跟亲人之间的交流也是一门艺术。现今社会的医患关系如此紧张,虽然有很多的复杂的原因,但是作为一个医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医患关系的,“会说话”可能是其中的一种途径。

  医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这一特殊的职业既赋予了医生特殊的权利,更是赋予了医生更大的责任。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敬业,而医生除了敬业之外,还要有爱心。“医者父母心”就体现了这一点。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医生,不禁发现良好的充分的医患沟通是获得患者信赖和良好疗效的关键之一。

  一、真诚面对

  对每一位患者以及家属,都要用足够的时间来介绍病情、治疗方案、预后估计和风险评估。患者的每一个疑问虽然不能够得到回答,有的甚至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作为医生,你应该有责任去说明、去解释。我经常对我的同事医生说,“什么是满意的治疗效果?满意的效果就是患者所期望的结果和医生能够做到的越接近,患者就越满意”。医生不是圣人,不可能做到一切,医生要做的是让患者对治疗的效果有一个适当的期望值。假如手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并发症,医生也应该坦诚面对,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实际上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都会得到患者的理解的。

  二、全面严谨

  患者来求医,他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异常,也往往由于长期患病导致社会的不认同而存在心理上的压抑或者自卑。作为医生,也需要有这方面的常识,通过身体语言和话语,来疏导来说服。经常有患者或者家属说我很严肃,给人难以沟通的感觉。其实一点自信的微笑、一个自信的手势,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是从事高风险的手术,不夸大和实事求是的介绍情况也很重要。应该将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法和意外情况全盘突出,不为患者做决定,但是要为患者做决定提供帮助。

  三、多种途径

  医患沟通不仅仅是面对面的沟通,电子邮件、论坛、留言板、QQ等,都是有效的沟通途径。和自己每一位患者的沟通,尤其是重大手术者,更是要亲自沟通,也还要换位思考,告诉他们如果我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实际上,对一位患者的治疗选择和实施,都应该把如何对患者最有利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于患者于自己都会有益的。

  尽管现在做医生很难,做一个好医生更难,但是如果你本着真诚、严谨的态度,相信会成为一名值得信赖的医生的!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7

  《什么是医学史》[美]John Burnham,用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将医学史的发展呈现出来。“我建议最有用的方法是将医学史看成五幕同台上演相互交织的好戏。每一幕剧本都是学者们千头万绪的工作。但每一幕历史剧都是且演且编,并无确定的结局。”在Burnham看来,医学史中,最令人着迷的是“医学化和去医学化”的问题。治疗者努力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同,这使得他们借助专业的知识体系以及围绕自身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不断推动医学思想塑造生活面貌,这是医学化的过程。而另一方面,还存在一种力量,在努力保持一些领域不受医学的影响,甚至将某些内容从医学的领域迁出,事实上,随着社会在医学领域的投入的不断增加,设法去医学化,或将决定治疗的权力从治疗者手中转移到政治家或者社会公民团体手中的力量也正与时俱增。

  医学史自身,也表现出这样的变化,书写权,正从医者(治疗者)手中转移出来,从描述医学的不断进步、光荣、伟大和一贯正确,转向社学学家以及其他的一些人,他们从更多的侧面,甚至是非医学技术的侧面,去打开医学史,而医学史真正令人着迷的地方也正在于此,叙事正在多元,价值评判变得丰富,人们不在简单满足于接受,相反却在共同参与中,使医学史变得莫衷一是,和前途未卜。

  第一幕:治疗者

  在每一个已知的社会里,总有人担任治疗者的角色。

  每一个生物体在受伤的时候或者遭到细菌之类活的敌害侵扰的时候,都会调动防御机制,设法维系生命。动物会舔舐伤口、休息、饮水,还会进行其他的治疗活动。而人类不同凡响的地方在于,他们引入了第三方来照顾和处置病人——这就是治疗者。人类甚至还发明出一整套社会结构,来界定病痛和矫正病痛,按照现在的拗口叫法,此物被称作“保健供应体系”。

  1、治疗者与祭司

  他指出,治疗者身上有神职与医职的重叠。“治疗者过去扮演过,而且一直扮演着祭司的角色”。这种判断本身就使得现代治疗者身上“科学光环”与古老蒙昧时期的“萨满”扯上了关系,变得暧昧神秘。

  2、古代医学中的自然主义

  事实上,医巫的揖别早在医学史很早的时期就发生了,希波克拉底宣称的一些过去认为是神圣的疾病有着自身自然的原因,这是现代医学“自以为是”和所有信仰发生的根底。

  3、开业和职业

  在古代,除了祭司医疗和自然主义医疗之间的巨大鸿沟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分裂。把治疗的内容弄成某种预先确立的公式,应用到每个个体的病人身上,并且强调成龙配套的手续,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需要或者治疗本身的需要,也是治疗者确立自身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谋生的手段。为此,他们一直着迷于建立与之配套的价值观念——如行业准则。从这个角度来说,希波克拉底誓言我们还可以品出别样的味道来。为自己设立专业的形象和标准,抨击那些不符合这些标准的治疗者,以示区别,都是谋求更大层面社会认同,并理所当然获得高的社会地位和回报的手段。

  4、力求承认

  如果剥离了医者自身对医学史光荣正确的进步史的描述立场,那么地盘的争夺就成了治疗者自身设法塑造社会生活,进而谋求更高社会地位取得更多回报的不变斗争戏剧。对于民间医生(江湖游医)和其他传统医学的打击由来已久,其动机无非如此。

  5、治疗和施善

  当然,历史并不仅仅是如此的简单。治疗者在更高道德诉求上的践行,同样存在在谋求社会地位斗争的过程中。与人道和施善的靠拢,也种下了医疗不应以追求报酬为目标的种子和自身难以调和悖论。

  6、传记

  7、英雄人物

  对于历史的书写者来说,从治疗者具体人物身上的多维挖掘,代表了治疗者作为医学史本身一个角色便宜的切入角度。那些历史上活生生的人物,既可以成为塑造医学贡献的有力武器,也可以成为揭示医学化和去医学化斗争的证据。

  第二幕 病人

  1、患病的人

  “不消说,治疗者治疗的是病人。但随着医学化的不断推进,何谓病人成了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治疗者会把判断是否是病人的权力握在自己手中。“在一个人身上,观察者能检测出来的、尤其医生能检测出来的就是疾病(Disease),一个人自己的知觉和感受称作病痛(Illness)。”20世纪中世纪以前,构成医学史核心史料来源是医生的记载。但是,新的写史趣味使人们察觉,普通人同样热衷于记录自身罹患的各种疾病症状,以及对此所做出的判断。

  当你企图抛开或不仅仅依靠治疗者的划分来弄清楚“每个病人或者每群病人真正经历着什么时”,就会发现疾病的划分至少是从治疗者那得来的观念是不完全的。比如社会的认知及个体的主观感受同样会决定一个人是否属于病人。那些本来并非是疾病的内容同样可以成为医者治疗的目标,比如“肥胖”。

  2、病人的角色

  病人角色,是从社会文化角度提出的。生病是一种对社会的偏离。而文化力量指引病人与治疗者建立一定的关系,目的是使病人摆脱病人的角色。病人角色有四个方面的潜台词:“第一,该人的正常责任得到豁免。第二,人们不认为该人对患病负有责任,也不认为他/她可以仅凭个人意愿而康复。第三,该人必须把患病看作不可取的状态,并应有康复的愿望。第四,该人有义务配合起治疗作用者以变得不在偏离。”这使得“病人”可能被滥用。历史上出现过对左撇子儿童的矫正,对新生儿阑尾的切除,对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人的处置,宣布他们有某种疾病而强制治疗,等等。“文化中的个人究竟要对文化服从到什么程度?”而医学化的倾向,又在多大程度上助长了这种力量?“你有病”这样的帽子,隐藏着怎样的沉重!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8

  孙思邈为唐代著名道士,著名药学理论家和临诊大家。被人称为“药王”或“药王爷”。《大医精诚》选自其名著《备急千金要方》(即《千金要方》)卷一。作者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其书。该书共计二百三十三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涉及了妇、儿、内、外等各科疾病诊治的原则和方法,保存了唐代以前不少珍贵的医学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修养的三个最基本核心的问题及其医学价值,一是“精”,即医技要精湛。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告诫学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二是“诚”,即品德要高尚。作者从“心”、“体”、“法”三个方面,对医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其次在诊治上要“纤毫勿失”,同时在作风上不得炫己毁人,谋取财务。三是“戒”(即戒私欲,不谋钱财),作者认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孙思邈的这些看法,对当今医药环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医生是份无比神圣的职业,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耐心、仁慈、诚实、审慎、公正、廉洁和敬业我们应站在高度对病人负责任的角度上,做一名“大医”。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所有的医生在拥有精湛的医技、至信至诚的医德之外,还要拥有一颗仁慈之心、无私之心。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9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 ,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患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9篇)】相关文章:

全科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07-25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通用30篇)10-24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通用13篇)10-23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通用11篇)10-23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范文07-15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4篇)10-24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7篇)10-23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8篇)10-23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10-23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0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