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英德市九龙镇农惠砂糖桔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包亚灵

发布时间:2017-09-06 编辑:钰娟

  导语:包亚灵是英德市九龙镇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作为村官,他时刻记挂着百姓,把百姓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事迹吧!

  记英德市九龙镇农惠砂糖桔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包亚灵

  小小咸菜成就“咸菜大王”

  由于家庭贫困,包亚灵读完初中就辍学回家了,在家乡九龙镇新田村当起了一名民办教师,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这期间,包亚灵愈发觉得自己的知识有限,于是他订阅了《南方农村报》等刊物,认真学习报上的有关政策和农民致富的成功经验,并对报上有关农村的种养技术不断研究。1978年,包亚灵在众人的不解中辞去了民办教师工作,开始投入了另外一项事业——做咸菜。这在当时是被很多人并不看好的,可是包亚灵觉得,粤北地区由于特殊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很多人都喜欢吃咸菜下饭,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关键看如何把这个市场潜力挖掘出来,让自己的咸菜占领市场。于是包亚灵就常常跑去氵含氵光和清新县禾云镇学习咸菜腌制技术,由于很多人都不愿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包亚灵,包亚灵在“学艺”过程中着实遭遇了一些冷遇,可是他始终坚持不放弃,也许正是由于他的诚意和热忱打动了一些会咸菜腌制技术的师傅,包亚灵的“老师”逐渐多了起来,尽管如此,包亚灵的咸菜仍遭遇了今天咸了,明天淡了,后天酸了的多次失败的经历,腌制咸菜的技术也正是在这种摸索和学习中不断精湛起来,现在包亚灵的咸菜已经成为方圆几百里口味最好、最受欢迎的咸菜了。

  自己的“咸菜事业”开始步入正轨后,包亚灵开始琢磨怎么将这项事业变成村民共同的事业。于是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招收村民进厂做工人,并在水稻收割完第二造后的农闲期,用保护价发动农户种头菜,开始只有为数很少的村民响应,头菜的种植面积也才只有十多亩而已,后来经过几年的种植,农户体会到了种植头菜的甜头,纷纷种起了头菜,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亩的种植规模。包亚灵跟记才算了一笔帐,一斤头菜农民可以获利2毛钱,1亩地可以产头菜1万多斤,100多亩地就可以产头菜100多万斤,这一百多亩地农民就可以获利20多万元,对于农村来讲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走进包亚灵的咸菜厂,看到七八个工人正在有序地忙活着,包亚灵说:“从当初一个小小的家庭作坊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经历了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从当初不足500元的启动资金到现在80万年产值的集咸菜、豆豉、酱油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咸菜厂,靠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努力,更有党和政府对农村政策的优惠。”“咸菜大王”带村民种砂糖桔2000年,包亚灵意识到,砂糖桔的经济价值很高,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然而英德种植砂糖桔的农户还很少。于是他自己首先种了十多亩果树,并发动村民广泛种植砂糖桔。由于一些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顾虑太多,都对砂糖桔的销路表示怀疑,包亚灵见状,对农民说:“只要我包亚灵的砂糖桔销得出去,大家的就都销得出去。”听了包亚灵的话,很多村民当即表示:“种!我们不信市场,信包亚灵!”于是农民们纷纷买果苗种起了砂糖桔,村里的包德华、包秀英家比较贫困,没钱买果苗,急得团团转,包亚灵主动找到他们,并亲自开车到四会,买了果苗给他们。对此,包德华、包秀英感激不尽。

  为了更好地加强管理,包亚灵变真学习种果技术,不断掌握砂糖桔的管理知识,然后指导村民如何施肥、除虫、抹梢,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全村农户的砂糖桔长势良好,今年,很多农户的砂糖桔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多村民认识到了种砂糖桔能发家致富,也纷纷种上了砂糖桔,种砂糖桔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现在新田村已经成为九龙镇种植砂糖桔的主要基地了。

  随着九龙镇砂糖桔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包亚灵更深刻地认识到,要使九龙镇的砂糖桔形成产业,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这种想法与九龙镇党委和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2005年11月15日,英德市九龙镇农惠砂糖桔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包亚灵经过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以全票通过的选举成绩,当上了农惠砂糖桔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包亚灵说:“这是群众对我包亚灵的信任,同时也让我时刻认识到一个党员、一个支部书记身上责任的重大,如果不能把砂糖桔搞出个名堂就对不起党和群众对我的信任。”包亚灵一上任后,就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章程,很快形成了以支部党员为核心、广大果农为专业合作社会员的强有力的组织。并采取了“党支部+中介机构+农户”的管理模式,既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又有效鼓励了中介机构的积极性,还让农民享受技术、知识方面的帮助。包亚灵还带领支部成员及专业合作社成员抓紧对砂糖桔进行商标注册工作,打造了统一的产权品牌,另外,为认真做好砂糖桔的销售工作,包亚灵等人拓展市场,多次到珠三角及周边县市寻求销售渠道。经过去年的努力,九龙镇近1万吨的砂糖桔以较好的价格在春节前全部销售完毕,当地果农的平均收入都提高七八百元。

  “我是一名党员,我也曾经穷过,现在看着乡亲受苦受穷不伸手帮忙我做不到。”

  包亚灵富了,可是他没有因此而忘事,没有忘记自己身边的乡亲。他常说:“我是一名党员,我也曾经穷过,现在看着乡亲受苦受穷不伸手帮忙我做不到。”在村东边有一个圆岭水库,在1983年的山洪暴发中被冲垮了,多年以来一直没有修缮,致使下游400多亩的水田无水灌溉,村委会没钱,农民出不起钱,这一切,包亚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自己掏腰包拿出了一万五千余元,围成了堤坝,建成了水库,并在水中放养鱼苗。圆岭水库建成了,解决了包屋、许屋、墩头、周屋、圆岭脚、鹌仔围、新田七个自然村约400多亩水田的生产用水,确保了当地农民旱涝保收。

  2002年,15岁的村民包秀兰,由于胸椎结膜炎生命垂危,可家中早已一贫如洗。看到村民受到这样的痛苦,2002年正月初五,包亚灵亲自开车送包秀兰去广州南方医院就诊,并拿出3000元给她看病,由于救助及时,包秀兰生命终于得到救治,并康复出院。同村的包观柱也因肝病住院,倾尽家中全部积蓄,包亚灵了解到他的困难后,又捐资1000元医疗费。说起包亚灵群众都交口称赞他不光是发家致富的带头人,还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记英德市九龙镇农惠砂糖桔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包亚灵相关推荐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